关于古琴的那些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古琴的那些故事
1. 古琴文化的历史,从伏羲而始。

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太古遗音》。

这是有关古琴最早的传说。

2. 据《礼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候”。

这是关于古琴最早的明确记录。

上古的琴原为五弦。

后来,周文王和周武王复加二弦,以合君臣之德。

从此以后,古琴皆为七弦。

3. 据《左传》记载:晋侯到军中视察,发现了两年前郑国献来的楚囚钟仪。

钟仪自称是伶人,晋侯就给他一张琴,命他演奏。

钟仪所弹奏的都是南方楚调。

晋侯认为钟仪未弃本职,不忘故土,受到了感动。

为了促进晋楚两国和平关系,晋侯就把钟仪送回了楚国。

4. 师旷为春秋时期晋国的琴家,是个盲人,但听力超凡,有极强的辨音能力。

他的音乐成就和他的超强听力是分不开的。

他的作品《白雪》、《阳春》、《玄默》都是琴曲中的不朽经典。

5. 贺云为春秋时期鲁国琴家。

相传贺云曾遇神传授一曲(实为贺云所作),名为《风雷引》。

其曲疏畅清越,通彻造化,往来动荡,句句风雷,特点明显,甚为奇异。

后此曲成为古琴名曲,流传至今。

6. 鲁哀公十四年,在野外狩猎。

叔孙氏捕获一麒麟,载回后发现麒麟的左前腿断了,以为不详,就弃之于野。

孔子听说后非常悲痛,慨叹祥兽乃为明主而出,却为人所害。

于是作琴曲《获麟操》,借此比喻有德之士生不逢时,而不为人所用的遗憾。

7. 汉朝司马相如应临邛县令王吉之邀到临邛。

他听说临邛富豪卓王孙有一女名卓文君,貌美而有才华,好音而善琴。

于是,他在一次在卓府作客时,以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慕之意。

卓文君在帘后听到后,也非常喜欢。

由此因缘,二人得以见面。

终于,卓文君随司马相如私奔,回到了成都。

8. 蔡邕在吴地隐居时,一日正抚琴间,听到隔壁烧火时,木材的爆裂时甚为清脆,于是立刻跑过去,将正烧着的一大块桐木抢出,并买了下来。

回到家中,他用尽心思,将此木制成一琴。

因琴尾有烧焦的痕迹,故名为“焦尾琴”。

9. 传说嵇康游会稽,夜宿华阳亭,引琴自弹时,遇一自称古人的老叟。

老叟传嵇康《广陵散》。

于是,嵇康便以《广陵散》名噪天下。

后来,嵇康遭人陷害而被判死刑,身死之前,索琴弹奏了此曲,并慨叹“《广陵散》绝矣。


10. 嵇康的外甥袁孝己非常希望跟嵇康学习《广陵散》,但被嵇康拒绝了。

袁孝己不死心,于是每每于嵇康独自弹奏《广陵散》时在窗外偷学,回到自己的居室后援琴模仿。

久而久之,竟然被他学会了《广陵散》。

后嵇康被杀。

袁孝己将《广陵散》传了下来。

后世所弹的《广陵散》,即是传自袁孝己。

11. 阮籍善能于琴,曾作琴曲《酒狂》,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酒,终日酣醉,于世沉浮。

其《酒狂》之醉,非真嗜酒,乃是籍酒保身而不入世之恶流,实为形醉而意醒。

12. 王昭君精于琴,曾作琴曲《龙朔操》,记述她远出边塞的情形,表达她离乡远嫁漠北的复杂心情。

此曲后来成为古琴名曲。

13. 赵飞燕原名赵宜主,汉成帝之后,她为乐工之女,年少入河阳公主府,习得琴艺、舞蹈,且极为出色。

成帝在河阳公主府见到赵飞燕,便封为婕妤,后成为皇后。

赵飞燕善琴,善长琴曲《归风送远》。

14. 丘明(公元 493 年 - 公元 590 年),南北朝晚期隋朝前期琴家。

他隐居于九嶷山,研究音律,精于《碣石调 . 幽兰》,后将此曲谱传予宜都人王叔明。

丘明对琴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传下此文字曲谱。

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碣石调 . 幽兰》文字谱为唐朝写本,即是依丘明所传流传下来的。

该曲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乐谱。

15. 盛唐时期琴家曹柔,他给古琴创造了减字谱记谱法。

后来经过历代琴人修改沿用至今。

他对琴文化的最大贡献,即是在前人的琴学谱著基础上首创了古琴减字谱。

虽然减字谱到明朝才基本完善,但都没有离开曹柔减字谱的根基
16. 隋唐时斫琴家也随着琴文化的整体发展而普遍出现。

在唐朝的专业斫琴家中,以雷、郭、张、沈四家最为有名。

而其中又以雷、张两家最为突出。

雷氏出于四川,有三代九位斫琴大家,号称“蜀中九雷”,其中雷绍、雷霄、雷震、雷威、雷俨五人为第一代,为盛唐开元人。

九雷中以雷威成就最大。

北宋宣和内府中名列第一的“春雷”,即雷威所制。

17. 盛唐开元、天宝年间,琴师董庭兰可谓是名震琴坛,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中对其演奏技艺与音乐表现力给予了高度肯定外。

崔珏的《席间咏琴客》也对他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再有脍炙人口的诗篇《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中这位字面上未提姓氏的人就是董庭兰。

18. 宋太祖赵匡胤经常微服私访,往往会突然出现在大臣家里。

鉴于此,大臣赵普常常至夜也不敢脱掉朝服。

一天晚上,天上下着大雪,赵普认为皇帝一定不会来了。

可是皇帝却冒雪来到赵普家中,与赵普商议讨伐北汉之事。

后来赵普作了一首琴曲,以记此事。

琴曲名为《雪窗夜话》。

19. 宋徽宗赵佶,是杰出的艺术家,书画双绝,还热衷于琴。

他在他的宣和内府中设立了一个“万琴堂”,收藏天下名琴。

唐代雷威所制的“春雷”琴,为万琴堂之首。

后来金兵打进汴梁,俘虏徽、钦二帝,将宋宫众宝车载至金国都城,万琴堂中的名琴,也随之北运。

20. 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

有人问他:“六一,何谓也?”他回答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问者再问:“是为五一尔,奈何?”他又说:“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21. 姜夔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于琴,善作曲,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

他曾著有《白石道人歌曲》传世。

其中以琴曲《古怨》特别有名。

22. 苏州张氏,为明朝斫琴氏家之一,名家有张敬修、张季修、张顺修、张睿修、张敏修五人,在当时了具名望,号称“ 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


23. 朱权 (公元 1378 年 - 公元 1448 年),号臞仙,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为明室宁王。

他曾遭人诬陷,虽被查明免罪,但从此不问政事,整天读书弹琴。

朱权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琴学大家,《平沙落雁》即是朱权的名曲。

另外,他还曾作琴曲《秋鸿》。

24. 严天池(公元1547 年 - 公元1625 年)名澄,字道澈,号天池,常熟人,明末琴家,虞山琴派的创始人,由于虞天派在常熟创始和发展,故又名“熟派”。

25. 庄臻凤(约公元 1624 年 - 公元 1667 年)字蝶庵,扬州人,明末清初琴家。

庄臻凤善琴,兼长医术,他的琴学,师从于徐上瀛,在琴学上有相当高的造诣,是虞山派代表人物,《梧叶舞秋风》是他的代表作。

26. 清代名家金陶晚年隐居于西湖。

琴家王泽山闻名而往求教,被金陶拒绝。

王泽山不死心,就每天在金陶的门外听金陶弹琴,以期学习。

一天,王泽山突然听不到金陶的琴声了,于是就推门进去,发现金陶卧病在床。

二天,王泽山就在金陶家细心侍护。

金陶终于被感动了,收王泽山为弟子,并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传给了他。

27. 清代广陵派名家空尘和尚,悟知琴德和禅理互为表里,都是修身养性之道,于是以琴喻禅。

他把琴作为传授佛学的载体,因此传琴也只收佛门弟子。

当时的琴家黄勉之,为得广陵真传,决心拜空尘为师。

因知空尘不收俗家弟子,黄勉之就落发暂入空门,才得到空尘的真传。

28. 谭嗣同十七岁那年的夏天,家里庭院中两棵高约六丈的梧桐树被雷霆劈倒其中一棵。

九年后,谭嗣同以这棵梧桐树的残干制成了两张古琴,一名“崩霆”,一名“残雷”。

“崩霆”琴今藏湖南省博物馆,”。

“残雷”琴今藏故宫博物院,落霞式,琴背面龙池之上刻魏碑体“残雷”二字,其下刻有三十五字:“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柯折皮骨腐。

纵作良材遇已苦,遇已苦,呜咽哀鸣莽终古。

谭嗣同作。


29. 叶诗梦(公元 1863 年 - 公元 1937 年)姓叶赫那拉,名佛尼音布,慈禧太后之侄,辛亥革命后改汉名叶潜,号诗梦居士,清末民初琴家。

叶诗梦喜好收藏,所藏“昆山玉”、“九霄环佩”、“风入松”、“鸣玉”、“归凤”、“霹雳”六琴,均为珍品。

其中唐朝的九霄环佩,为唐代雷琴神品,现作为盛唐古琴的标准器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0. 汪孟舒师从叶诗梦学琴,琴艺高超,在当时名闻一方 ,汪孟舒亦为收藏家。

其所藏“春雷”、“枯木龙吟”皆为名琴中之珍品。

其中“春雷”为盛唐雷威所制,曾列宋徽宗万琴堂之首,为传世唐琴之最珍贵者。

31. 侯作吾又名遇辰,四川人,现代川派琴家。

他是第一个把古琴减字谱和五线谱做成对照谱出版的人。

《高山流水》是他的代表曲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