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晋祠难老泉作文-推荐word版 (7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晋祠难老泉作文
篇一:大爱晋祠作文
大爱晋祠作文
大爱晋祠作文
三立中学九年级田泽凯
炎炎夏日,身处晋源之地,我的灵魂仿佛也回到了古代,晋祠独特的美给了我
无数的回忆和爱。

沿着弯曲的林荫小路,来到金人台。

我揣着满怀的好奇和激动,快步来到四个
雕像前。

每个铜人都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

最精美的,当数西南隅
这尊,大耳、狮鼻、浓眉,眼睛炯炯有神盯着前方,一手朝天,一手向前,身
披铠甲,如同身经百战的将军,历经900多年风雨,仍然明光锃亮。

他圆溜溜
的肚皮上写满了文字,闪闪泛光,我忍不住伸手轻抚,那冰冷的文字却给了我
阵阵的温暖,向我诉说它的> 故事。

目光游离,这几个铜人各持不同的面孔,好奇地打量着我,我不由得与他们相视一笑。

我爱晋祠,爱铜人们的雄壮威武。

留恋地跨下金人台,穿过献殿。

一座桥与水的传奇映入眼帘,这就是鱼沼飞梁,在国内现存古桥梁中独树一帜。

在方形池上,两座桥完美的结合,犹如展翅欲
飞的大鹏。

《水经注》中所著'结飞梁于水上',便是其生动描写。

看了许久,我心想:这不就是现代立交桥的标本吗?踏上这古老的建筑,仿佛看到了当时工
匠们精心测量,挑选合适的材料,经过一道道加工,达到了桥梁坚固、美观、
耐久的效果。

桥壁上的精美图画,桥柱头的美妙卷杀,也正是他们的杰作。


爱晋祠,爱鱼沼飞梁的精美绝伦。

走下鱼沼飞梁,来到父子树旁,那古老的周柏如同卧龙一般,盘在撑天柏之上。

那动人的传说让我心里一怔,周柏上的眼睛不正是传达父爱的象征吗?圣母殿中,头戴红花侍女那凄然的情感又不禁让我落泪了。

闻着潺潺的水声,来到难
老泉边。

向下望去,泉水从龙头源源不断吐出,下有一罗汉怀中抱坛,接这圣水。

顺着泉水的方向远眺,前方就是三七分流,想着张郎为我们北方人民下油
锅捞铜钱的故事,让我心里满是感慨。

我爱晋祠,爱三绝的神秘传奇。

晋祠,你的美震撼了我的心。

大爱晋祠,爱它的全部。

写后小记:前几天去了晋祠,被那悠久的文化和传奇的故事所吸引,就把所见
所闻写了下来。

篇二:晋祠的故事流水长
晋祠的故事流水长?
导语
《晋祠志》里说“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此言并
没有自卖自夸之嫌,谁不知道“不到晋祠,枉到太原”之说?晋祠之美,天下
共知,那里不仅有美丽的景致、奇伟的建筑、非凡的艺术,更有灿烂文化,数
不尽的美丽传说?? 分封桐叶溯源长
晋祠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如今已不可考了,我们只能古老的文字中知道,至
少在北魏时候,它就已经屹立在那里了。

地理学家郦道元曾用这样的文字介绍
过晋祠,他说“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

其川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
见曦景。


这里所说的“唐叔虞祠”便是晋祠。

郦道元用寥寥数字便将晋祠的地理位置、
晋祠的建筑、园林景致都做了完美的介绍。

晋祠位于今太原西南悬瓮山麓,晋
水发源之处——晋祠中的难老、善利两泉“大旱不涸,隆冬不冻”,是晋水的
源头。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后改名晋王祠,新中国成立后又更名为晋祠。

该祠是当
地百姓为了纪念晋国的开国国君叔虞而设立的。

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弟弟。

成王刚登位的时候,年纪还很小,朝中大
事都由周公帮着处理。

一天,成王带着弟弟姬虞在宫内玩耍,成王闲来无事,
随手摘了一片梧桐叶子给姬虞,半开玩笑地说:“我以这片叶子为信,赐封于你。


叔虞听了很高兴,将梧桐叶子收好,然后跑去告诉周公说哥哥要封赐自己。


公听说了以后连忙去问成王说:“天子您是要赐封叔虞吗?”
成王说:“我只不过是跟他开个玩笑罢了。


周公听了以后,很严肃地对成王说:“我听说,天子无戏言,天子的一言一行
都看在史官的眼里,会被载入史册,会有乐师歌颂,士人称道。

你怎么能说是
随便说说呢?”于是请求封叔虞。

成王听了周公的话后,认为言之有理,于是便封叔虞于唐,人称叔虞。

叔虞到了封地后,勤于政事,体恤百姓,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重。

叔虞死后,
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当地风水最好的地方建造了这座唐叔虞祠。

后来,叔虞
的儿子燮继承父位,因国临晋水,易国号为“晋”。

所以,唐叔虞祠又被叫做
晋王祠。

晋祠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非常讲究,严格按照传统的——对称、齐整的风格
建筑而成。

在中国,宫殿、庙宇,包括祠在内的建筑大多采用这样的风格,讲
究主次分明,中间一条中轴线将两旁的建筑贯束起来,中轴线两旁成对称之势,整体布局沉稳,大方。

晋祠的整体布局也是如此,然而又不仅限于此——其既
有严格的整体规划,又有因地取材之自然变化;建筑风格既有沉稳庄严之神韵,又有自由灵动之美感;氛围既清幽肃穆,又有活泼俏皮。

观赏晋祠可分中、北、南三路进行。

自进晋祠大门起,由东向西,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依次为:水镜台,会仙桥,
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圣母殿;北部的主要建筑依次有:文昌宫,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
轩,三台阁,读书台,吕祖阁;南部的建筑依次是:胜瀛楼,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公输子祠等。

另外,晋祠的最南部
还有一座十方奉圣禅寺,祠北则有座舍利塔。

晋祠的三组建筑各有特点,中轴线作为晋祠的主体,建筑风格严谨、庄严;北
部建筑群大多随地势自然排列,以楼阁高耸闻名;南部的建筑看名字就知道离
不开水,泉流潺绕,风格类似江南园林。

北魏时期,晋祠就已经初具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朝的修葺扩充,于是有了今天的规模。

正因为修建的年代跨度极大,所以
晋祠内的建筑风格是非常有特色的,杂糅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雕塑、碑刻、壁
画等个方面的艺术成就。

另外,从晋祠的建筑可以看到,晋祠内不仅仅是祭祀、纪念叔虞的地方,晋祠
内还供奉着水神,土地神,文曲星君,关老爷,三清,佛祖,儒家圣贤等各方
神圣。

在这里,不会有门户之见,各方神圣各居晋祠一隅,相亲相睦,共享人
间香火。

可见,晋祠集中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所以说,晋祠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各方面的最
好材料。

是中国历代能工巧匠给了我们留下的灿烂的遗产。

国学百科
1. 晋祠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

虞子
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

因此,后人习称晋祠。

2.晋祠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