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具的挑选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道茶具的挑选方法
在挑选茶具套装的时候重在实惠实用,价格不要选择太贵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茶道茶具的挑选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茶具的挑选方法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

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

茶具材料多种多样,造型千姿百态,纹饰百花齐放。

究竟如何选用,这要根据各地的饮茶风俗习惯和饮茶者对茶具的审美情趣,以及品饮的茶类和环境而定。

如东北、华北一带,多数都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碗饮用。

江苏、浙江一带除用紫砂壶外,一般习惯用有盖瓷杯,直接泡饮。

在城市也有用玻璃杯直接泡茶的。

四川一带则喜用瓷制的“盖碗杯”饮茶,即口大底小的有盖小花碗,下有一小茶托。

如果品饮的是名优绿茶,那么最适宜用玻璃杯冲泡,可以看到茶叶和水的交融,别有情趣。

在用玻璃杯冲泡名优绿茶时,还需要根据茶的品种和茶叶的重量选择冲泡方法。

紫砂壶因其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温作用,特别适宜冲泡乌龙茶和普洱茶。

再有,品饮绿茶类名茶或其他细嫩绿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量大,茶叶容易被“烫熟”,对茶汤的色、香、味会有一定影响。

茶与茶具的关系甚为密切,好茶必须用好茶具泡饮,才能相得益彰。

茶具的优劣,对茶汤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现在通行的各类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

因为瓷器传热不快,保温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陶器茶具,造型雅致,色泽古朴,特别是宜兴紫砂为陶中珍品,用来沏茶,香味醇和,汤色澄清,保温性好,即使夏
天茶汤也不易变质。

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

其产地甚多,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四川大邑、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等。

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的产品最为著名。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

北宋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

到元代发展了青花瓷茶具,幽靓典雅,不仅受到国内人们的珍爱,而且还远销海外。

今天市面上流行的景德镇白瓷青花茶具,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开发创制出许多新品种,无论是茶壶还是茶杯、茶盘,从造型到图饰,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东方气派。

景瓷是当今最为普及的茶具之一。

茶道茶具的保养方法
彻底将内外洗净
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养之前要把壶身上的蜡、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净。

切忌沾到油污
紫砂壶最忌油污,沾一后必须马上清洗,否则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泡茶
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会透到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

擦与刷要适度
壶表淋到茶汁后,用软毛小刷子,将壶中积茶销销刷洗,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试即可,切忌不断地推搓。

使用后清理晾干
泡茶完毕,要将茶渣清除干净,以免产生异味,又需重新整理。

让壶休息
勤泡一段时间后,茶壶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彻底干燥,再使用时才能更吸收。

按这六步养亮的壶,虽养成的速度较慢,但亮度可经久,也不褪不怕人的手气触摸。

茶道茶具的发展过程
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用那么多复杂的茶具似乎难以理解。

但用古代人观点来说,则是完成了一定的礼仪,是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

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

其实,现代烹饪所用器具较陆羽二十四器更为复杂,只不过厨师作,客人吃,不知其中艰辛而已。

中国古代茶人,用这样细腻的描述体味自煎自食的乐趣,也从中表现实践精神。

陆羽当时便说明,所谓“二十四器必备”,是指正式茶宴,至于三五友人,偶尔以茶自娱。

宋代不再直接煮茶,而是用点茶法,因而器具也随之变化。

宋代茶艺处处体现了理学的影响,连器具也不例外,如烘茶的焙笼叫“韦鸿胪”,自汉以来,鸿胪司掌朝廷礼仪,茶笼以此为名,礼仪的含义便在其中了。

碎茶的木槌称为“木侍制”;茶碾叫作“金法曹”,罗合称作“罗枢密”,茶磨称“石转运”,连擦拭器具的手巾都起了个高雅的官衔,叫作“司职方”。

且不论这些名称所表达的礼制规范是保守还是进步,其中的文化内涵则一目了然。

可见,中国古代茶具不是为繁复而繁复,主要是表达一定思想观念。

宋代全套茶具以“茶亚圣”卢仝名字命名,叫作“大玉川先生”。

足见,仅以使用价值来理解古代茶器是难得要旨的。

今人参观日本茶道表演,看见方巾、水方、小刷子等一堆器物,而不知其义。

不用说现代中国人,即便日本茶道师,使用这些器物也不一定尽知其中含义。

因此只能从文化观念上,才可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明清废团茶,散茶大兴,烹煮过程简单化,甚至直接用冲泡法,因而烹茶器皿亦随之简化。

但简化不等于粗制滥造,尤其对壶与碗的要求,更为精美、别致,出现各种新奇造型。

由于中国瓷器到明代有一个高度发展,壶具不但造型美,花色、质地、釉彩、窑品高下也更为讲究,茶器向简而精的方向发展。

壶、碗历代皆出现珍品,如明代宜德宝石红、青花、成化青花、斗彩等皆为上乘茶具。

壶的造型也千姿百态。

有提梁式、把手式、长身、扁身等各种形状。

图案则以花鸟居多。

人物山水也各呈异彩。

我国唐代茶碗重古朴,而宋代由于斗茶的出现,以茶花沫饽较品质高低,需要碗色与茶色和谐或形成鲜明对比,所以重瓷器色泽,而明清以后,茶之种类日益增多,茶汤色泽不
一,壶重便利、典稚或朴拙、奇巧,碗则争妍斗彩,百花齐放。

所以,仅明清壶碗组成一个大型展览亦并不费难。

清代京师,则自有独特的高雅茶具。

老北京大家贵族、宫室皇廷,乃至以后许多高档茶馆,皆重盖碗茶。

此种茶杯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

盖碗茶又称“三才碗”。

三才者,天、地、人也。

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

一副茶具便寄寓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包含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盖碗茶源于何时,至今无定论。

茶托又称“茶船”,民间相传为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所造,始为木托,后以漆制,始称茶船。

但从目前考古发掘来看,茶托的出现肯定更早,所以崔宁之女创茶船之说也只能作故事传说来看。

益碗茶具有许多花样,常绘山水花鸟,多出名人手笔。

碗内又绘避火图。

有的连同茶托为十二式;也有的十二碗加十二托,为二十四式,以备茶会之用。

清化茶托花样繁多,有圆形、荷叶形、元宝形等等。

北京气候高寒,茶具以保温为要,所以盖碗茶具一时风行,此风一起,影响各地。

尤其是四川等地,大街小巷,处处茶馆皆备盖碗茶,至今特色不减。

明清以后,茶具不仅为实用,而且成为十分典雅的工艺品,许多家庭喜欢摆一套精美茶具,有客来沏一壶好茶,列杯分茗,既是亲朋情谊,又是艺术品的陈列欣赏。

中国人茶艺观点可以说已深入千家万户。

中国瓷器向来知名世界,饮中国茶,又用中国茶具方为完美。

茶与茶具结合,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向外扩展。

自明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中茶与瓷器皆为大宗,近代更是如此。

直至现代,中国茶具仍为世界各国所宝爱。

今之东南亚国家,明明是自己烧制的茶具,却以“中国瓷器”相标榜,以抬高身价。

小小茶具对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