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江边阁》阅读答案与解析-杜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江边阁》阅读答案与解析-杜甫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宿江边阁》阅读答案与解析-杜甫
宿江边阁①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与《秋兴八首》作于同一年,时蜀中尚有崔旰之乱。

②次:临。

水门,指瞿塘峡口。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即日暮时分,江边高阁。

“延”字富于动态感,不仅显示出苍然暮色自远而近的动态,而且透露出时间的渐进和暮色的逐渐加深。

B. 颔联写在江边阁上眺望所见,上句写山景,薄云似在山间栖宿,下句写江景,江中月影随波浪起伏翻动,其写景角度由上到下,由静到动。

C. 颈联由目见转为耳闻,以鹳鹤追飞时的鸣叫、豺狼攫取到食物时的喧嚷来象征蜀中一带动乱不靖、军阀混战、残害百姓的局面。

D. 全诗以景物变化为线索,次第展现作者所见的山径、水门、山岩、浪涛等,以及由此引起的感触与联想。

情感由隐而显,逐渐强化深化。

13. 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作出分析。


12. D
13. ①尾联表达了诗人因忧心战乱、心系时局而夜不能寐,但又因自己年迈漂泊而无法为国效力的痛苦心情。

②尾联上句从正面抒忧国之情,下句从反面抒“无力”济世之愤。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结合诗歌分析,把握正误。

D项,“全诗以景物变化为线索”错误,从诗中来看,全诗应是围绕标题“宿江边阁”展开,主要写了夜宿江边阁的所见所闻所感,可见应是以夜宿为线索。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作出分析”,然后理解尾联的意思,看尾联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技巧,再结合全篇分析情感。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这两句是说“战乱不停辗转
忧思难以入睡,徒叹自己没有能力可以回天”,结合前面可知,颔联和颈联都是诗人不眠时的见闻,而这一联才点出“不眠”的原委,诗歌注释一中交代“蜀中尚有崔旰之乱”,可见此时蜀中一片混乱,而杜甫留滞夔州,忧念“战伐”,寄宿江边阁时听到鹳鹤、豺狼的追逐喧嚣之声而引起感触,诗人早年就有“致君尧舜上”、“常怀契与稷”的政治抱负,而今飘泊羁旅,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社会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尾联正是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处境的真实写照。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杜甫离开成都寓居夔州西阁之时。

12. 请分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13. 本诗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加以概括。


12. 运用云、月等夔州的典型意象写出了山势高峻、水势汹涌的特点;暗示诗人羁旅孤独的处境和难平的心绪。

13. ①对军阀混战给国家带来动乱的痛恨;②对备受掠夺、伤害的老百姓的同情;③无力扭转乾坤的无助之感。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手法的运用,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以及情感的表达的角度分析。

“薄云岩
际宿,孤月浪中翻”薄薄的云层飘浮在岩腹里,就像栖宿在那儿似的。

江上波涛腾涌,一轮孤烛的明月映照水中,好像月儿在不停翻滚。

夔州群山万壑,连绵不绝。

飞云在峰壑中缓慢飘流,夜间光线暗淡,就像停留在那里一样。

诗人用一个“宿”字,显得极为稳贴。

夔州一带江流向以波腾浪涌著称。

此诗用“浪中翻”三字表现江上月色,就飞动自然。

这两句诗写出了山势高峻、水势汹涌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根据注释“杜甫离开成都寓居夔州西阁之时”可知这两句暗示诗人羁旅孤独的处境和难平的心绪。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此题要求分析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颈联写诗人深夜无眠时所见所闻。

这时传入耳中的,但有水禽山兽的声息。

这两句所表现的情景,切合夔州附近既有大江,又有丛山的自然环境。

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读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

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一种象征。

尾联点出“不眠”的原委,杜甫留滞夔州,忧念“战伐”,寄宿西阁时听到鹳鹤、豺狼的追逐喧嚣之声而引起感触。

诗人早年就有“致君尧舜上”、“常怀契与稷”的政治抱负,而今飘泊羁旅,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社会的动乱使他忧心如焚,彻夜无眠。

这一联正是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
处境的真实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