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出菇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孢菇出菇管理
双孢菇出菇管理
出菇期管理的原则是:调控适宜条件,强化气水管理,适时采收,提高质量。

1、水分管理
食用菌生产中,历来有“一斤菇,二斤水”的说法,说明了水分的重要性,覆土层的调水是水分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技术环节,有两种办法可供选择:一是采取多次勤喷的办法,细雾蒙蒙,使覆土层不是湿透而是洇透,用1—2天时间使覆土层达到最大持水率。

该种方式对覆土层内的菌丝影响较小,适合偏黏性土质。

二是重打结菇水,方法是采取浇洒的方法,一次性用足水。

该方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大水的使用,能有效地刺激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快速转化,适应理化性状较好的覆土材料。

其后应采取空间喷雾等办法,保持棚内湿度在85%—95%之间。

出菇高峰在11月,秋菇一般可收5批,占总产量的80%,当菇蕾长到黄豆大小时,要喷一次重水,一般为1千克/平方米,以后每天1-2次,每次0.5千克/平方米,直到菇峰高潮,再减少用量,以利养菌,直到新菇蕾出现,再喷水。

2、温度管理
该阶段菇棚温度一般在11℃—20℃,处于双孢菇子实体生长的适宜范围,几乎不需任何调控,即可正常生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变化较快,故应加强保湿措施,主要可采取草苫上加覆一层塑膜、中午时间加强通风等办法。

在这一点上,冬暖式大棚的管理相对简单一些,而普通斜面式大棚,进入11月下旬或12月份以后,则很难保持所要求的温度。

近年有的生产者采取烧火墙、土暖气等办法效果不错,低温季节只要保持8℃以上,即可满足其子实体生长要求。

有条件的可安装大棚水温空调,即可实现一定范围内对温度的调控。

秋菇出菇期间,气温下降,通风时,要注意菇房保温,温度应稳定在8-16℃,最适温度为14-16℃,超过25℃子实体难以形成。

如果
播种季节适宜,一般秋菇出菇期间,自然温度能适合出菇温度。

如果温度稍高,应结合喷水通风进行降温。

温度稍低,应减少通风以保温,由于春菇出菇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应视气温情况,采取适当的保温或降温措施。

3、通气管理
菇棚中的通气效果如何,直接关系着栽培生产的产量高低以及质量如何,但大多菇农朋友却往往重温度、水分,相当程度上忽视了作为主要因素的通气问题。

菇棚中的通气,除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需要外,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排除或稀释二氧化碳的同时,可将棚内多余的水分带出棚外,尤其当棚湿过大、雾气过重时,这一点显得更是重要。

此外,良好的通气可减轻棚内某些病害的发生。

生产上一般要求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在0.05%左右,不要超过0.1%。

直观感觉就是“食用菌气味”很小,无明显浓重的粪草发酵料味。

但不应有过强的风流直吹畦面,否则易致覆土或基料失水。

4、光照强度
双孢菇的最大特点是,子实体阶段几乎不需要光照即可正常生长,但在微弱的散射光条件下,又对其生长发育无碍,因此,生产中可将菇棚盖严,仅在人内操作时再打开边角或通气孔,有条件时,可开灯照明,人走灯灭。

5、适时采收
当子实体长至直径4厘米以上,仍呈包膜紧实状态,但长速明显降低时,即可及时采收。

采收工作应提前做好准备,比如,采收时应戴乳胶手套,以防手指印留在子实体菌盖上,导致该处易发生褐变,影响菇品质量;再如,装菇的盆、筐等工具,应事先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污染菇体等。

6、采后管理
第一潮菇采收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料床,去掉菇脚,死菇等,填平凹处,有条件的可浇施三维精素溶液,每120克对水60公斤,浇施60平方米畦面,并进行清水镇压,使菌丝休养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