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小报告——渗透式英语教学法实践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研究小报告——渗透式英语教学法实践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小报告
渗透式英语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报告
我们所进行的渗透式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使英语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以生活为学习英语的内容,将英语学习融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找到多种途径让学生表达,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大量真实情景下的英语,在自然的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激发其表达、交流的欲望,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为今后系统学习英语打下基础。
我们以渗透式英语教学法的实践为课题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我们学校是从三年级才开始开设英语课的,今个学年,学校安排我任教四年级英语的学科因为我是接手另外一位英语老师的班。
所以第一节课我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学生们知道换了新的英语老师,也早早的坐在课桌前端端正正的等着老师来上课。
当我大步的跨上讲台开始我第一句开场白:Good moring,boys and girls,I’mMiWu ,Nice to meet you!台下的全体学生异口同声的说:Good moring, MiWu ,Nice to meet you ,too!我很高兴,以为他们在三年级学习效果很好。
于是我就开始上课前的Warm-up:
talk;:
T:How are you?
S:I’m fine,thank you?
T: I’m fine ,’s your name?
S:I’M.
T:What’s the date today?S:┈┈
T:What day is ittoday? S: ┈┈
T:What’s the weat her like today?S: ┈┈
T:Who’s the dute today?
当我问完第一和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全班有98%的学生能对答如流,当问到
第三至第七个问题的时候,回答正确的不到40%。
这不禁让我担忧,已有一年英语学习基础的他们,这些非常简单的交流,为什么他们的语言输出会这么差呢?
作为一种语言,英语总是在不断发展、演变、更新。
而我们农村小学的英语老师却在参加工作后,长期置身汉语的环境中,再没有机会接触灵活的、具有时代感的英语,他们的知识只能停顿在所教阶段上;老师们自感听力、口语水平下降,知识结构老化,新知识(包括英语方面和教法等)匮乏。
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仅有录音机,而对于录音机的使用,也仅限于“上听力课时”或“听课文时”用,更多用于“考前突击练习听力”。
再者,教师的教学考评甚至奖金都与统考排名密切相关。
所以,教师只关注考试内容,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从而忽视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更重要的因素。
创设浓厚的生活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用英语表达、交流的欲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我们决定开展《渗透式英语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渗透机制,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学生在校的一切教育环节都可以成为英语教学的载体,生活渗透式英语教学实际上也就是英语语言环境的再造,要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就要求教师为他们创设视觉、听觉环境,以此刺激语言感官的发展。
1.课堂学习中渗透英语
⑴ 称呼
为了营造一种真实的英语交际氛围,给每位学生取英语名字,建立每天进班用英语向同学打招呼的机制,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交往、课堂交际中尽可能多地用英语名字相互称呼,也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
通过两周的熟悉过程,有80%的学生能自然、顺口地称呼别人的英语名字,如: Hello, Susan ! are you ,Mike?一个月后学生们,见到课任老师会不自觉地说Good afternoon, Mi Jin !令人惊喜的:学生由此还进行了对老师称呼的迁移——由Mi Jin迁移到Mi Song Chen Wu .这就达成了营造英语交际氛围的真正目的——让英语走进学生的生活。
⑵ 小值日
每天的日期、天气、星期以及课程安排是小学生每天要接触到的,建立每日的小值日机制,即每天一位同学轮到值日,在黑板上写出当天日期、天气、星期及课程安排后,再用英文向全班报告。
通过这项长期的值日机制,让学生了解日期(年、月、日)天气、星期以及各项学习科目用英语应怎么说。
刚开始时,教师有意识地出示相应的英语单词,并介绍:Today is ’s have Chinese leon .etc.学生会积极的模仿,这对于他们是新鲜的语音。
根据实际,学生就能知道相应词汇的英语说法,通过每天高频率反复的听说,不经意之间就能学到并记住这些相关单词,当学生基本有感受后则有更高要求,请他们根据不同的问句,从今天扩展回答说昨天、明天、甚至
大前天、大后天的情况,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进行大容量高频率的英语教学,学生的负担不重,又提高英语习得的效率。
⑶物品
凡是学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物品,教师都在物品上贴上相对应的英语单词,生活中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都以英文替代中文进行指代。
学习用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的伙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了解学习用品的英语说法。
如:教师请学生打开书,一边做手势一边用英语说“Open your books”,这句英文的意思就用不着再去解释;在学生做连线练习时,老师一边拿出尺子一边说:“Take out your ruler”,学生能自然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⑷ 课堂用语
课堂用语贯穿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课堂用语,实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思想的沟通、心灵的交汇,实现语言的互动化。
因此,抓住这一契点,让学生多机率、高频度地接触英语、感知英语,同时又将英语自然地融入在课堂中,是非常有利的。
如做游戏时,老师说:Who can?学生会非常踊跃、甚至站起来大声说:Me! 又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大声发言时,老师为了表扬学生会说:啊!You are so good!同时,竖起大拇指,其他学生也会学着表扬这位同学:Good ,good, very good!!
2.课外生活中渗透英语
语言伴随于人的整个生活,课堂教学只是为语言的使用提供了基本材料,而语言习惯的养成要求课内、课外、校外各种途径之间互相联系,相互补充,保持一致,形成语言训练的合力,使学生所学的语言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因此,除了课内学习生活的英语渗透,还应非常注重学生课外生活的英语渗透。
⑴ 结合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
清晨进校园,教师见到学生就用英语非常热情地打招呼,“Hello” “Hi” “Good
morning”,并进行交流,如:“You are in red nice.” “Who is the first one in the cla?” “Did you speak English at home?”配合手势让学生理解,引导他们给予简单的回应,如“Thank you” “Yes”,使他们一进校门就感知到一种英语的氛围。
平时一些简单的交流,教师也可以用英语来说,如: “Would you do me a favor?”
(帮我个忙好吗?)“Open the door, please.”(请打开窗)“ e in,please.”(请进) 进行这样的交流时,鼓励他们积极回应,听不懂时能主动追问,只要学生对教师的英语问题能用行动或使用中文回答,这样做可消除学生对英语由于一开始的陌生,而造成的疏离感,畏惧感。
课间吃点心时,教师先有意识地在每次吃时,根据实际介绍英语单词“cake, cookie, pure milk, chocolate milk, draw berry milk”,并引导学生用英语来询问。
在学生熟悉了几种点心的名称后,请学生轮换去拿点心,吃之前其他同学问“what do we eat today?” 拿的学生就告诉大家“Cookies.”
中午学生在学校用餐,吃饭前,教师摸着肚子,表露出很饿的样子,嘴里说:“I’m hungry.”虽然第一次出现时,学生从没学过,但根据当时的情景,他们完全能猜测出这句话的含义,对教师的这一表现,几个学生就会模仿,教师立刻做出反应: “Oh, you are on.”招手让应答的几个学生先来盛饭,别的学生在此情况下,纷纷争先恐后地模仿起来。
盛饭时,往往学生对饭菜的分量想要多些或少些,教师故意顺着他的话用英语反问他“More? Le?”, 在这过程中,并不要求他们一定用英语,只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话,再用最简单的英语重复一边,让学生逐渐熟悉“多少”,“喜欢某菜”等该如何用英语表达,同时就餐时介绍菜的一些名称如“chicken, cabbage, bean curn”等等。
通过不断地潜移默化,
几个星期后,当教师问“More or le?”学生自然地就会顺势回答“More, more, I like
chicken.”
放学时也是练习口语的好时机。
告别语如“Good-bye” “see you. you tomorrow”教师坚持天天主动地与学生说,几天后,学生便也会用英语来回应老师。
渐渐地,学生与其他人告别时,更乐意使用英语。
三.研究效果
1.研究班级的英语教学在全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通过
调查,研究班级的学生100%的英语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研究班级的英语整体成绩明显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