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嫦娥奔月》与《竹取物语》看中日两国的月崇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嫦娥奔月》与《竹取物语》看中日两国的月崇拜
中日两国都有着古老的月崇拜文化,这种文化不只是对月亮的崇拜,更是对自然的敬
仰与尊重。

在中日文学中,涉及到月崇拜的作品非常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中国古代文学
名篇《嫦娥奔月》和日本古典文学代表作之一《竹取物语》。

两个作品不仅是中日文学的
经典之作,同时也是反映中日两国月崇拜文化的代表作。

本文就从这两篇作品中,来探讨
中日两国的月崇拜文化。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嫦娥在丈夫后羿射下九个
太阳后,误食了长生不老丹上了月亮。

这个故事是围绕着月亮来展开的,嫦娥被贬到月亮上,每年八月十五才可以回到人间。

这个故事一方面描绘了嫦娥的美丽和伟大,二是反映
了古人的月亮崇拜。

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月亮具有灵性、神秘和高贵的品质,因此对月
亮的崇拜不仅在神话故事中有所体现,在诗歌、歌谣、祭祀等文化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成
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符号象征。

相比之下,日本的月亮崇拜似乎更加深入人心。

在《竹取物语》中,月亮被描述为一
个神灵一般的存在,被称为“天女”,即传说中的天照大神。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可爱的
女孩轻之美已被发现在一根竹子里,之后被天照大神升天。

轻之美已在天上长大,并取名
为“嫦娥”。

尽管在这个故事中,“嫦娥”与中国的传说完全不同,但对月亮的崇拜和追
求却相当相似。

事实上,日本文化中对月亮的崇拜像是更加深入人心。

据资料记载,公元712年,日本最古老的文集《万叶集》中,已经有很多关于月亮的诗歌和赞美之词,可以说,日本的月亮崇拜文化已经深植于人民的生活中。

最后,反观现代社会,我们发现,在月球探索等领域,中日两国也展现了自己的实力。

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为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的
一笔。

日本则在探测器的小行星探测领域进行了多次尝试,并成功完成任务。

也就是说,
中日两国在追求探索月球和星空方面有着相似的理念,不仅仅是拥有月崇拜文化的传承,
更是在努力向宇宙进军的过程中不断前行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