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苏刚/文广西医科大学 (2010年入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一、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在总结多年教育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外的相关发展经验提出来的。

其中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作是明确的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同时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自从教育部印发之后,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解读就没有停止过,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 我应当如何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及其定位呢? 以下是我在莫蓉老师的指导下对《纲要》的一些认识和理解:《纲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定位具有前瞻性, 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纲要》体现了我国在制定政策时能够坚持以人为本; 《纲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 《纲要》做到统筹兼顾。

总的来说,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的定位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神。

对发展任务定位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当前在校大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把握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的认识。

(一定位的前瞻性。

任何一个计划, 任何一个规划, 前瞻性都是第一要求,尤其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定位这样一个为期10年、涉及面广、关系重大的发展纲要。

定位的出发点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发展”一直是中国各项建设事业的核心。

中国的教育事业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断层解决发展到如今的人人学有所教, 多级别多层次的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展。

成其是高等教育, 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产、学、研体系。

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产业转型时期, 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过去国内流行的高校扩招政策已经不再适合未来的十年发展。

走精兵路线才是必由之路。

可见: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这两条发展定位的科学性不言自明,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维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

(二定位体现了以人有本
过去的三十年, 中国的高校办学一直是在摸石头过河, 对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一直是走边教边建、边教边招的路子。

很多专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学无所用, 却一直未被废除,导致国家资源浪费, 更重要的是, 很多人在就业时因数所学专业学科对口小而浪费了人生最宝贵我几年, 甚至对一生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尤其是医疗卫生教育和师范生教育最为典型。

我们广西医科大往年毕业生中有小部分人在毕业后几年内仍然很难找到对口的医职工作, 有的甚至五年的大学学习之后
竟然只能去卖猪肉, 普遍感到困惑与无助, 这和国家前些年盲目招生是分不开的. 《纲要》针对过去的种种症状, 在学科建设方面提出了“精兵”路线, 就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同时探索多渠道入学和全方位就业。

完全是以市场需要为导向, 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的需要, 避免了教育发展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对未来十年人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保障。

只有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教育事业, 才算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三定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高等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还有成人类函授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当前国家发展的需求决定了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面面俱到, 不可或缺。

同时要处理人才的提升和流动需求, 这其间有很多不同的矛盾和不
协调因素, 需要处处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工作方针。

要避免出现上世纪的人才断层现象, 又要思考当前局部地区出现的人才过剩现象。

这不仅仅是教育事业一个方面的事, 还关系到城乡居民的收入支出问题, 关系到政府财政预算问题, 关系到生产力发展水平, 关系到国家承受问题, 必须走协调协久之路。

而《纲要》的“提高科研水平”和“办学特色”正好切合全面协调的相关要求。

此外, 高校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的生命, 只有特色学科、特色教学理念才是一所高校的核心价值体现。

有了特色办学特色, 教育发展才能“可持续”。

(四定位做到统筹兼顾
我国有十几个亿的城乡人口, 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各有各的特殊矛盾, 中央和地方之间、国内与国外无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矛盾, 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 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 无不考验着我们的处理能力。

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不是轻易可以消除, 但同时又有其普遍性的规律可循。

问题在于能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正解使用统筹兼顾的方法。

《纲要》的最终拍板定论, 是在教育部的牵头下, 征求了全国各大高校各个阶层代表人士, 由中央十几个部委共同参议, 历经数年筹谋才得出最终的草定稿, 经过常委会议和全国人大严格审批删改, 最终才能得出人民满意的方案。

其广泛性与代表性不言自明, 充分考虑了各个阶层的需求与特点。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 财政部、央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外交部等诸多部门也都给予支持与配合。

比如我们广西医科大学很多学生和教师正在享受的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研究生津贴、教师的科研经费等等, 无不是在扩大财政预算增发国债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 一句“正确把握”口头上说得容易, 然其中的盘根错节可不是轻易可以解开的。

定位做到13亿人民满意这份上也算是统筹非常得体了。

三、总结
(一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的认识总结
《纲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定位具有前瞻性, 充分体现了发
展的观点; 同时体现了我国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定位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 定位做到了统筹兼顾。

总的来说,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的定位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二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的意义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 尤其是我这样刚刚步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 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教育政策有所熟悉, 这是必须的。

首先, 认识了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才能更好地定位自己, 使自己更加符合要求、更加有用, 使自己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去磨炼
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这无疑对个人成长是极有好处的。

其次, 认识了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 也认识了自己所处的优势与劣势。

我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学历文凭不够硬、学术地位不够高的高职学生, 不能算是高端的人才, 但是, 认识了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我会更加努力地去改变自己, 不断地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使自己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

我相信, 这决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 这对所有大专在校生都是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的。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

最后, 通过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的深入认识, 也让我明白了人必须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学无止境, 谁一旦放弃了学习, 他就OUT 了! (完2010-11-21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