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所谓综合素质是指个体在教育和环境的作用下发展而成的多方面主体性品质。
从生物学意义上说,人是不具有主体性的自然人,只有通过教育的开发和环境的默化,人才能由自然人向具有主体性的社会人转化。
因此,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反映人的社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可根据发展的不同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
对于大学生来说,可将其综合素质区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
基础性素质是整体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的部分,这里的基础既是指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础,也是指形成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所需要的基础。
专业性素质是指能较好地胜任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素质。
创新性素质是指开展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素质。
每个大学生只有当这三部分素质协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能说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要强化五种意识 , 树立五种观念。
1、要强化五种意识,即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
(1)、强化责任意识。
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
方面负有直接、重要的责任。
只有把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
作为学校和教育者的己任,才能处理好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
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才能始终把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
力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去抓。
(2)、强化质量意识。
人才的质量是学校办学质量的直接体现,
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教育的程度、学校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水平都
将影响学生的质量。
学生工作者是学生最直接的导师,是学生成长
的引路人,只有树立了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把握时机、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为提高人才质量发挥作用。
(3)、强化全局意识。
大学生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
一部门、某几个人能够完成的。
除了学生工作人员要互相配合、互
相支持以外,全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应当为实现教育目标做出自己的
贡献。
应当在全校形成育人的合力,使学生在每个场所、每个角落
都能感受到育人的氛围,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全局意识,把学生成
长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自觉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4)、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推动力。
大学生素质培
养的方法和途径是一项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的事业。
实践证明。
在任何时期,都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
应当不断更新观念,强
化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素质培养工作
的机制和方法,才能逐渐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5)、强化服务意识。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服务,大学生素质
培养更是一种直接的服务。
人民大众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质
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办学的质量。
因此必须强化服
务意识。
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服务意识就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成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2、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必须树立五种观念。
即在教育思想上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
切学生”的观念;在教育活动中树立“以比赛促活动,以活动促普及,以普及促提高”的观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观念;在学生文明道德教育中,树立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
核心的道德规范观念;在学生素质评价中,树立形成性评价和动态评价观念。
只有注重对学生个性、特长、成就、潜能和发展的培养和描述,才能在素质培养和评价过程中,逐渐达到“知识一能力一
素质”整体优化的效果。
总的来说,这五种意识与观念等的素质教育都属于意识形态的教育,泛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思想教育范畴。
相比于科学文化知识等自然科学,不仅仅是要通过一门课、一本书教授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唤醒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自身重视起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高校在学生管理中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确立服务的观点,以学生的自我认同和积极参与为过程。
加强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了解和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个性需要。
充分研究人的需求,使学生心理、物质、文化等合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不合理的需求不断得到引导和校正,单一和浅层次的需求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
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高校也应设法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加强素质教育方面的投入,尽量减少强制性的内容,从一些生动、深刻的内容入手,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