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瑜伽呼吸法对呼吸系统的保健康复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术 论 坛
248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3.248
解析瑜伽呼吸法对呼吸系统的保健康复作用

吴静
(广西医科大学体育部 广西南宁 530021)
摘 要:瑜伽是一项兼具身心调节和意念导引作用的健身运动,瑜伽也是深受大众欢迎的时尚运动项目之一。

瑜伽讲究呼吸吐纳,内外兼修,天人合一。

瑜伽呼吸法与日常呼吸有所不同,它在呼吸系统保健康复方面有着显著功效。

文章从瑜伽呼吸法的类型和特点入手,阐述了瑜伽呼吸法对呼吸系统的保健康复作用,并就瑜伽呼吸练习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有助于人们对瑜伽的保健作用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瑜伽呼吸法 呼吸系统 保健康复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a)-0248-02
瑜伽练习方法主要由体位法、呼吸法和冥想法组成,其中,呼吸是瑜伽运动的灵魂。

从生命学角度来讲,呼吸是生命的根本,一旦呼吸出现问题,身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都会受到影响。

瑜伽呼吸法的重点就是借助正确的呼吸方法,调整人体内经络之气的运行,促使气血平衡流通,进而实现平和、净化身心的作用。

从某种程度来说,瑜伽对呼吸系统保健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康复治疗领域,关于瑜伽对呼吸系统保健康复作用的研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1 瑜伽呼吸法的类型和特点
1.1 瑜伽呼吸法的类型
瑜伽练习要从呼吸练习开始,循序渐近,才能取得成效。

瑜伽呼吸法有腹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肩式呼吸法、单鼻孔清理经络呼吸法、自然呼吸法几大类。

其中,瑜伽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法是基础,腹式呼吸法的重点是通过呼吸加大膈膜的活动、减少胸腔的运动,腹式呼吸练习过程中要求胸腔保持不动,练习者要能感觉到腹部在呼气吸气、起伏。

胸式呼吸法主要是通过胸部扩张和收缩完成呼吸,在胸腔区域扩张与收缩时,腹部要保持平坦。

肩式呼吸法有时会被归入胸式呼吸法的范畴,肩式呼吸是胸腔扩张的最后一步,主要是靠肺上叶部分来完成呼吸的。

单鼻孔清理经络呼吸法的重点是,呼吸时盘腿坐正,右手中指、食指直抵眉心,大拇指按紧右鼻孔,用左鼻孔深长地,缓慢地进行5次瑜伽完全呼吸。

在体会到气息在身体内运行后松开大拇指,再用无名指按左鼻孔进行瑜伽呼吸。

自然呼吸法要求将意识完全放在呼吸上,强调呼吸的自然、舒缓。

1.2 瑜伽呼吸法的特点
瑜伽呼吸法是瑜伽练习的重点,也是决定瑜伽练习能否收到效益的关键。

呼吸是联系人的生理与精神的纽带。

瑜伽呼吸法将精神和肉体、灵性和生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使气息遍布全身,进而起到放松身心、增加机体活力的作用。

瑜伽呼吸法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强调通过意识引导和皮质中枢随意呼吸来激活系统呼吸,通过呼吸深度、频率和形式调整来放松全身。

其次,重视内外配合,要求
呼吸与体位密切配合,在呼吸时体位的配合动作是:先上举肢体,后收时吸气,肢体向下和向前时呼气,收发力时吸气、呼气。

再次,强调呼吸形式均匀绵长,瑜伽呼吸法以腹式呼吸和完全呼吸为主,而腹式呼吸以横膈膜升降运动为主。

瑜伽呼吸法讲究动作的流畅性,要求个体在呼吸练习时,细细感受气息在体内的流动,整个过程要求稳定、渐进,这样的呼吸运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生理运动,它是生命之气转移、流动的过程。

2 瑜伽呼吸法对呼吸系统的保健康复作用
2.1 改善肺功能
随着社会发展,大气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各种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癌等也成为群体多发病,因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也不断增加。

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提高肺部的抵抗力,是每一个人都要关注的问题。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是通气功能障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就是因为肺弹性成分被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少,弹性阻力减少而造成的,而肺部弹性阻力减少会直接引发呼吸困难。

许多肺通气功能患者的症状有肺部出现大量黏液,慢性支气管炎,气道狭窄。

经常练习瑜伽呼吸法可以提高肺部通气量,促进肺部通气,改善肺部通气功能。

确切来说,练习瑜伽呼吸法可以提高肺部通气量,增加呼吸深度,加快肺呼吸的频率。

再则,练习者在进行瑜伽锻炼,练习瑜伽呼吸法时,大脑皮质高级呼吸中枢会对肌肉活动进行调节,使肌肉活动与呼吸周期做出“开吸合呼”配合,进而增加胸廓扩张和回缩力度,如此这般,胸内压会发生明显变化,肺组织和肺泡扩张也会受到牵连,进而使得潮气量和肺部通气量增加。

肺泡扩张,会使支气管壁向外牵引放射,扩张呼吸道。

长此以往,能改善肺部通气量和机能,预防呼吸道疾病。

2.2 改善肺换气功能
肺换气主要指肺泡内气体与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中进行的气体交换,交换的气体物质主要是氧与二氧化碳。

换气功能障碍会引发Ⅰ型呼吸衰竭,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弥散功能疾病。

导致肺换气功能障碍的病理是:肺
①作者简介:吴静(1983,10—),女,汉族,广西贵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 术 论 坛249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组织结构受损,会导致肺换气的肺泡数量下降,肺泡通气不良。

在肺部余气量增加的情况下,肺泡毛细血管受高度充气的肺泡挤压,会发生膨胀,会加大肺血管阻力,导致血管退化。

而血管退化会使得肺部供血量减少,导致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还是使得生理无效腔变大。

肺组织病理性损害的危害是,它会改变呼吸膜的厚度,使呼吸膜面积减少,加大肺部气体扩散的距离,降低肺部气体扩散速率。

同时使得患者机体供养扩散面积减少,进而导致患者体内缺氧,甚至出现高二氧化碳血症。

经常进行瑜伽锻炼,可以改善肺部通气功能,改善肺部血液供应情况,提高肺部的换气率。

而肺部换气率改善,与瑜伽呼吸对呼吸膜的牵拉作用是分不开的。

此外,瑜伽呼吸法强调呼吸与体位的配合,这两者的配合可以增强肺部、胸廓部的活动能力,增加肺泡通气面积,缩短气体弥散距离。

如瑜伽腹式呼吸法,可以通过有规律的腹式呼吸改变腹部压力,促使横膈肌升降运动加强,加快血液回流速度,使得流入腹腔内的血液增多,对腹腔器官起到按摩作用。

腹腔内部压力增加,会导致腹腔静脉受压,进而加快血液回心速度,提高血氧的饱和度,降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

2.3 改善肺动脉高压状态
肺动脉高压是指个体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3.33k Pa (25m m Hg ),或者个体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4kPa(30mmHg)。

肺动脉高压状态可能会引起结缔组织疾病,还会导致肺部出现不适的症状,一些人还会因此而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

肺动脉高压状态的致病原因是:肺泡气的氧分压会给肺血管收缩活动带来影响,会导致肺部二氧化碳分压变高。

病变情况下的肺部压力状态是:肺泡通气不足时,肺部氧分压降低,周围的微动脉收缩,血液会流过通气充足、氧分压高的肺泡。

那些慢性支气管患者、组赛性肺气肿患者,由于肺泡气持续存在的养分压较低,二氧化碳分压较高,会使肺泡周围微动脉持续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

瑜伽呼吸法,尤其是深而慢的完全呼吸,可以增加肺泡气的氧含量,同时降低二氧化碳含量。

瑜伽练习者在进行瑜伽练习时,通过呼吸可以提高肺泡气量,加快肺换气频率,进而使得肺泡气氧含量增加,肺泡气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这不仅可以减少引起肺血管收缩的刺激因素,还能缓解患者肺动脉高压状态。

3 结语
瑜伽呼吸法对呼吸系统有着一定的保健康复作用。

但是瑜伽呼吸法在练习时要求与体位动作搭配存在,这是提高机体氧摄入量的关键。

因此,在瑜伽练习中,练习者要正确认识瑜伽呼吸法的重要性,同时将瑜伽呼吸法与体位练习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练习提高身体健康,以起到阻止或延缓疾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红娟,曹元秀.瑜伽呼吸的运用法则和训练方法[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6):529-532.
[2] 巴罗,尼玛次仁,央青卓玛.浅谈藏传呼吸瑜伽及其养生意义[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21(8):68-69.
[3] 金曼,李锋.瑜伽呼吸法对呼吸系统的保健康复作用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1):82-83.
休息时间,可以投入到提升职业能力的学习之中。

3.3 加强实践与专业能力
高校辅导员大多都是应届研究生毕业,他们刚刚走出校园,也许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工作实践能力。

要提升辅导员的整体能力,就要求辅导员具备完善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实践方面的能力。

首先,高校要在辅导员正式入职前进行一定的管理能力培训,或者通过老带新的方式让新聘辅导员能够快速进入角色。

集中专业能力不足的辅导员,组成学习小组,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帮助高校辅导员全面认识自身工作。

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深入到能够依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的所学专业,有的放矢地处理好学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2]。

同时,还应注重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更好的适应当前工作环境,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

3.4 完善考评机制
建立健全的高校辅导员考核机制,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或目标管理的考核方式,对辅导员工作进行量化。

考核内容要全面,能反映出辅导员各方面的工作完成状况,通过自我评价和包括学生、同级、上级等评估者评价,反映辅导员自身素质以及工作和专业能力。

尤其重视学生意见,把考核内容的重心放在学生工作上,如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心理健康辅导,以及人生规划的指导,等等[3]。

还要力求在整个考评机制中做到公平、全面、科学、规范,提高考核机制的门槛,全面考察辅导员的德、能、勤、绩。

通过强制分布,对总体考核下来排名靠后的辅导员进行约谈,施加必要的压力,注入工作动力,要对考核水平不过
关的高校辅导员组织新一轮的培训。

4 结语
随着高校校园管理环境的日益复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作为连接学校与学生的纽带,高校辅导员只有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协调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能力提升面临着诸多问题,职业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针对新时期大学生成长背景的特殊性,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时应当改变沟通方式,深入到学生当中,并且在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

除了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努力之外,高校还应给予适当的外部支持,定期组织高校辅导员团队进行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只有从自身与外界两方面共同进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才能将高校辅导员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罗勇,杜建宾,李雪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量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6(4):120-123.
[2] 舒小立,张小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视角[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0(4):73-74.
[3] 陈思.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J].求知导刊,2015(18):46-47.
(上接247页)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