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态课堂的建构和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生态课堂的建构和实践研究
摘要:生态课堂的理念已经成为素质教育推进的重点话题,在“生态
课堂”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其学习到的知识也应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息息相关,给予了学生更多的生命关注。
本文从高中生物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构建高中生物生态课堂的有效策略,力求为高中生物教师提升
课堂教学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态课堂;建构与实践;教学研究
一、创设生态化的教学环境
通常来说,广义上的教学环境涉及社会氛围、科学技术发展程度、家
庭教育等多个可能对个人学习产生影响的环境,而狭义上,教学环境指代
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所直接接触的师生关系、教学软硬件设施、校园风气等。
可以说,一项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依托的教学环境。
从物理环境角度来看,教室的桌椅布置、卫生情况、通风照明情况均对学
生的心理情况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利用好校园资源,最大程度
为学生创设生态化的教学物理环境,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文明班级建设活动、定期卫生检查活动鼓励各班级做好班级的卫生工作,也可以通过励志标语、名人故事的设置在班级形成对学生的正向激励;在学生内心建设方面,教
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兴趣导向,打破传
统“权威者”“填鸭式”教学观念的桎梏,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思考、主
动探索的生物课堂氛围。
除此之外,教师应积极把握学生的学习实际,在
课余时间主动约谈学生,指出学生近阶段以来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主动
说出生物学习的困惑,让学生与教师形成彼此信任的和谐师生关系。
二、坚持生态化的教学目标
三、发挥好生态化学习过程的核心作用
高中生物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很难完全掌握这些丰富的理论与观点。
学生如果不理解其需要记忆的某一结论是怎样得出的,自然很难从心里形成充分的认同与透彻的理解,自然也不能实现对生物知识的自如应用,这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而如果某个知识点是由学生经过主动思考以及实践操作得出的,那么这一知识会很容易被学生识记,甚至成为学生受益终身的记忆点。
生态化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不能仅仅告诉学生某一概念“是什么”,而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
例如,在“细胞”的初始教学中,由于其所涉及的知识层面较为微观、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通过肉眼观察形成感性认识,因此可以从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入手,展示一些牛肉组织、西瓜组织等实验材料,让学生去自主观察,既可以借助显微镜,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其外在形态、切片实验理解细胞的构成。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涉及的概念专业性较强,但是结论的推出很大程度上是和学生的自主探索即主动观察、做出假设、逻辑推理、实验检验同步的,学生很容易将过程中的感性认知转化为结论上的理论体验。
四、结束语
高中生物教师应着眼于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目标的贯彻以及学习过程的把握,将“生态”的理念贯穿高中生物教学的始终,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