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七中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新课程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2008-9
注意:①历史考试为闭卷考试,不得参考书籍,请独立完成。

②历史考试为两大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非选择题要求书写规X、条理清晰。

③本次考试总成绩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计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其序号直接涂在答题卡上)
1.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是在
A.禹
B.舜
C.夏启
D.商纣
2. 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
①镇守疆土②设置官员③建立武装④征派赋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关系
4.下列对西周分封制表述正确的是:
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②受封诸侯绝对服从周王,无独立性
③通过分封扩大了周人的势力X围④分封制的实行促进了西周交通事业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
D.②④
5. 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6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X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②③④
7.《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说明宗法的“宗”本意是宗庙,也说明宗法制以-----为纽带
A.地域 B.信仰 C.血缘D.财产
8.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A.制定律例B.推行郡县制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
9.秦朝形成了丞相制度,秦朝的丞相的具体职责是
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
④名义上掌管兵权,实际上由太尉“掌武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0.(2007 某某卷单科)20世纪90年代,某某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某某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11.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某某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某某、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某某)。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某某建置之始。

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
1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爵位世袭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3.下列旨在维护统一、防止分裂割据的是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②北宋设置通判③明初罢丞相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唐宋两朝加强君权的共同措施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来加强君权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15 .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

从汉至元,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
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
①两汉时期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不能参与决策
②唐朝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
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④元朝行省的最高长官是平章政事,统领钱粮、兵甲、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6.图1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图1 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17.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一批人才补充官僚机构,这涉及众多
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18.图2和图3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图2 图3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19.“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20.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A.大都及其周边的某某、某某、某某三省 B.地方个行省
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D.大都
21.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22.(2006年某某卷)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23.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4.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25.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26.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

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27.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
①内阁②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南书房④军机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28.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这是因为
A.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内阁名存实亡
D.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完全独断29.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30.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牢固的血缘关系 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C.浓厚的专制色彩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40分)
31.在中国古代史上,选拔人才的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

(20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时期选用官吏的制度是什么?选拔官吏的最主要标准是什么?(4分)
(2)魏晋时期选用官吏的制度是什么?这种选官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分)
(3)隋朝时,科举制取代了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唐朝则对科举制予以继承和
完善,并形成定制。

科举制的选官方式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你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有何评价?(8分)
(4)明朝的科举制有何严重局限性?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这种局限性
说明了什么?(4分)
3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

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20分)
(1)西周在对地方的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它有何作用?(4分)
(2)秦朝时通过什么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辖?西汉初年地方制度的设置与秦朝的主
要区别是什么?(4分)
(3)以宋朝为例,说明该制度又是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6分)(4)元朝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有何意义?(4分)
(5)请你简单归纳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的主要趋势。

(2分)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BAB 6——10 DCBCC
11——15 DCBBA 16——20 BBADA
21——25 DDCAA 26——30 BADAD
二、非选择题:
31、答:
(1)、察举制品行(4分)
(2)九品中正制门第族望(4分)
(3)考试才学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8分)
(4)实行八股取士,即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士人发挥个人见解,文体死板,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这种局限性说明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封建专制极端加强。

(4分)
32、答:
(1)、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4分)
(2)、郡县制郡国并行制(4分)
(3)、军事上,把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到地方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6分)
(4)、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分)
(5)、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