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导和Ni—Ti摇椅弓治疗前牙深覆合的效果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导和Ni—Ti摇椅弓治疗前牙深覆合的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13-02-25T13:21:49.1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李靖玉[导读] 深覆合是临床中最常见的错合畸形之一,它对于口颌系统的健康与功能危害严重
李靖玉(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655000)
【摘要】目的比较平导,Ni-Ti摇椅弓治疗深覆合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30例方丝弓矫治,深覆合均在Ⅱ度以上患者,平导组15人,Ni-Ti摇椅弓组15人,年龄12-25岁,咬合打开前后拍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
结果上颌平面导板能有较打开深覆合,使上下颌磨牙升高。
Ni-Ti摇椅弓能有效压低前牙,升高后牙,使下面及全面高增加,但磨牙增高的量较平导组小,差别有显著性。
结论两种方法打开咬合机制不同,临床适应不同
【关键词】深覆合打开咬合平导 Ni-Ti摇椅弓
【中图分类号】R7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100-02 深覆合是一种常见错合畸形[1],在其矫治过程中,咬合打开是其关键,决定了矫治的成功与否,多年来,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Burston的片段弓[2]超大Spee氏弯曲弓[3]都不断完善了方丝弓矫治效能。
临床上常用的打开咬合的方法有平导和Ni-Ti摇椅弓,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打开咬合,本文将研究这两种打开咬合方法的机理,并对两种打开咬合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使之能更好地适用于临床,指导临床。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30例方丝弓矫治,深覆合均在Ⅱ度以上患者,垂直生长型均为均角或低角。
平导组:本组病例15名,男4名,女11名,年龄12-25岁,平均16.2岁,安氏Ⅱ类10列,安氏I类5例,深覆合均在Ⅱ度以上。
Ni-Ti摇椅弓组:本组病例15名,男6名,女9名,年龄13-20岁,平均15.2岁,安氏Ⅱ类9例,安氏I类6例,深覆合均在Ⅱ度以上。
1.2 矫治方法
30例患者均选用方丝弓矫治器
前牙平导的制作:(1)对患者取模灌制石膏模型;(2)固位用邻间钩或改良的单臂卡固位,在上前牙腭侧用自凝塑料制作前牙平导,其厚度足以使上下后牙离开2mm左右为宜,在戴用过程中待磨牙摘触后再加厚,前牙平导的平面,必须与下颌切牙的长轴呈直角。
嘱患者全天戴用(包括进食)一个月复诊一次,观察后牙有接触时,加高平导,直至咬合正常。
Ni-Ti摇椅弓组:选用0.016"、0.018"、0.016×0.022"或0.017×0.025"成品Ni-Ti摇椅弓。
依顺序更换,结扎弓丝的方法是:上颌弓丝是放弓丝的弧形与正常补偿曲线的形状相一致,然后从后向前依次结扎;而在下颌弓丝则弓丝的弧度与Spee氏曲线呈相反方向进行结扎,先结扎后牙,后结扎前牙,目的是让弓丝的力量充分作用于下切牙,另外,打开咬合过程中,应注意,未端回弯紧,防止切牙唇倾,否则切牙唇倾后出现间隙,此时打开咬合是一种假象,关闭间隙后,咬合更深。
1.3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在前牙基本排齐后分别戴用平面导板和使用Ni-Ti摇椅弓,直到患者的咬合达到正常,每位患者在治疗前和咬合打开后拍头颅侧位片,一般认为X线头颅定位测位片测量上下颌中切牙,上下合后牙高度的改变可以作用评价打开咬合的手段[4]
1.4统计分析:测量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平导组
打开咬合时间平均3.5个月,X线头景测量结果加附表
牙齿的变化:U1-SN减小,说明上前牙内收明显,L1-MP增大,但差异无显著性,U6-PP(mm)增大,L6-MP(mm)增大,差别均有明显的显著性,说明磨牙明显升高。
而以下磨牙升高更为显著。
颌骨的变化:Y轴增大,差别有显著性,说有下颌骨向下旋转,下颌骨向前下生长,ANS-ME(mm)增加,N-ME(mm)增加,差别均具有极度差异性,说明面颌高度明显变大,MP-FH增加,差别有显著差距性,说明面部的高度增加。
2.2 Ni-Ti摇椅弓组
打开咬合时间平均6.5个月,X线头景测量结果加附表
牙齿的变化,U1-SN减小,说明上前牙内收明显,LI-MP增大,但差异无显著性,U6-PP(mm)增加,差别具有显著性,说明上磨牙升高,L6-MP(mm)增大,但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下磨牙升高不明显,L1-MP(mm)减小,差别具有显著性,说明下切牙被压低。
颌骨的变化:ANS-ME(mm)增加,N-ME(mm)增加,差别有显著性,说明面颌高度变大,MP-FH增加,差别有显著差异性,说明面部的高度增加。
2.3平导组:Ni-Ti摇椅弓打开咬合的比较。
牙齿变化比较:U6-PP、L6-mp、L1-MP(mm),说明戴用平导磨牙升高比Ni-Ti摇椅弓组明显,而Ni-Ti摇椅弓组压低下切牙比戴用平导组的明显,颌骨变化比较:丫轴的变化,说明戴用平导有利于下颌骨向右下旋转,ANS-ME(mm)N-ME(mm)的变化差别有显着性,说明戴用平导面部颌骨的生长更明显。
附表:平导组与Ni-Ti摇椅弓组打开咬合的X线头景测量结果比较
注:*P<0.05,**P<0.01
3 讨论
从矫治前.后头影测量数值的统计分析可看出,这两种方法对于深覆合患者咬合的打开都是有效的,患者的面下1/3都发生了改变,戴用平导的患者较Ni-Ti摇椅弓组面下1/3高度增加多,两种方法都有磨牙的伸长,使用Ni-Ti摇椅弓组的下切牙有明显的压低,所以临床对于高角患者尽量不采用这种方法来打开咬合,否则会加重高角病人的容貌缺陷。
由此可以得出①平导的适用症及优点:平面导板是一种简易的功能性矫治器,可以抑制前牙垂直向萌出,同时促进后牙的垂直萌出[5],而以下磨牙升高更为显著面下1/3高度增加明显,适合用于面下1/3短的低角深覆牙合患者。
平导组打开咬合的平均时间为3.5个月,较Ni-Ti摇椅方组短,但这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戴用若能24小时戴用效果更好磨牙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后牙区无合接触。
磨牙自然萌出所致,进食咀嚼功能刺激使后牙槽高度垂直向增加,升颌肌群张力增加,刺激下颌骨生长,使牙弓纵颌曲线得以整平,前牙深覆合得以矫正[6],所以进食时戴用,效果更好,且在应用过程中未出现颞下颌关节症状,是安全可靠的,消除干扰,上下颌可同步矫治,缩短了矫治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因防托槽脱落将托槽过于贴近龈缘,对牙龈及牙周围组织产生的不良影响。
②Ni-Ti摇椅弓的适用症及优点:Ni-Ti摇椅弓充分利用Ni-Ti的超弹性力量柔和持久,可最大限度结扎入槽,摇椅弓形状在压低前部牙齿的同时升高后牙,可较快整平牙弓形状,面下1/3高度有增加,比平导组增加量小,所以适用于面下1/3正常或稍短的低角或均角切牙有压低量的深覆合患者。
Ni-Ti摇椅弓组打开咬合的平均时间为6.5个月,年龄小且处于生长发育期者咬合打开较快,反之则较慢,弓丝的分力有使上下前牙向唇侧移动的作用,但这对矫治Ⅱ类2分类患者有利[7]如果为Ⅱ类1分类的患者,未端一定要回弯紧,否则上前牙更向前突出。
根据深覆合形成机理分析每一个患者深覆合的形成的原因,考虑牙齿及骨面型的双重因素,选择适合的打开咬合方式,本文通过具体的数值对比研究,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作用。
深覆合是临床中最常见的错合畸形之一,它对于口颌系统的健康与功能危害严重,重度深覆合往往导致咬伤龈肉,从而引起牙周创伤及牙齿早失,内倾型深覆合在早期即会抑制下颌骨的失状方向的发育,此外,深覆合还干扰下颌的功能运动,引发前方及侧方合障碍而影响咀嚼功能以及导致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在正畸临床中由于深覆合矫治难度较大且矫治后容易复发,在矫治完成后,用hawley活动矫治器保持时,在上颌应该常规附加低的平导板,保持的期限也应延长些,以利进一步控制下切牙,确保打开咬合的矫治效果。
参考文献
[1]曾金玲.前牙深覆的形成机制及其临床意义[J].口腔正畸学杂志,1998,(3):134.
[2]曾祥龙.口腔正畸直丝弓矫治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陈淑玲.摇椅形唇弓打开咬合的临床研究[J].口腔正畸学,1996;3(4):157.
[4]梁甲光,叶树勇,林立,等.Begg技术打开咬合的X线头景测量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3,(28):243.
[5]李若萱,李家福.打开咬合与正畸技术[J].口腔正畸学,1997,4(4):178-179.
[6]陆苇.固定平面导板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12):735-736.
[7]wongDC,management of a class II deep bite malocclusion with combined straightwire appliance and bioprogressive therapy[J],singapore Dent J,2001Jun, 24⑴: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