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23年10月自考本科社会研究方法03350考试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23年10月自考本科社会研究方法03350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A.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定类测量
B.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C.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D.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2、在定量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中,可用区间估计方法进行区间估计的是______
A.中位数
B.众数
C.标准差
D.平均数
3、针对测量概念的特点,构造相应的测量工具,这属于______
A.概念化
B.操作化
C.资料收集
D.资料分析
4、由亲身经历某一事件或行为的人所撰写的资料是______
A.个人文献
B.官方文献
C.原始文献
D.第二手文献
5、研究者在进行观察前,事先对观察场所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如预先设置某些观察工具,对干扰变量进行控制,设计好观察的程序和内容。
这种观察方法属于______
A.实地观察
B.参与观察
C.非结构式观察
D.实验室观察
6、单变量实验设计中,有一种设计是理想的实验方案,但其使用的实验对象、实验经费较多,一般不轻易使用,这种实验方案是()。
A.后测设计
B.前测后测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四组设计
7、“社会阶层”的测量工具只包含受教育程度这一个指标,该测量工具明显缺乏______
A.内容效度
B.表面效度
C.效标效度
D.复本效度
8、不对访谈的方式和内容预设严格的限制,只围绕某一主题,按照一个大致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这种访谈类型是()。
A.封闭式访谈
B.开放式访谈
C.直接访谈
D.间接访谈
9、现存统计资料分析中的“区位谬误”是指______
A.资料的分析单位与结论的分析单位不一致
B.研究的主题与结论不一致
C.资料的特点与分析方法不一致
D.文字表述与图表数据不一致
10、关于社会研究中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必然性关系
B.社会现象之间没有共同变化的情况,也存在因果关系
C.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应当是“前因后果”
D.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一定不能用常识去判断
11、关于统计分析中的相关关系与回归关系,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相关是回归的充分条件
B.相关是回归的必要条件
C.相关是回归的充分必要条件
D.相关与回归没有关系
12、在规范的社会研究中,问卷初稿设计完成后必须经过试用这一重要环节。
试用问卷初稿最好的方法是()。
A.主观评价法
B.框图设计法
C.抽样调查法
D.客观检验法
13、与个别访谈法相比,小组访谈法的最大特点是______
A.可以在多名被访者之间形成对所访谈问题的讨论
B.比较费时
C.成本高
D.容易了解个人性、隐私性的问题
14、选题的主观标准是______
A.重要性
B.可行性
C.新颖性
D.兴趣性
15、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研究类型是______
A.描述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解释性研究
D.探索性研究
16、在实验的自变量中,需要加以控制并保持其不变的自变量是______
A.因变量
B.依变量
C.中介变量
D.控制变量
17、以下研究中,属于对现存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的是______
A.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B.迪尔凯姆的《自杀论》
C.怀特的《街角社会》
D.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
18、关于实地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对情景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B.研究结果不受个人倾向的影响
C.具有更大的研究弹性
D.研究结果有较高的可重复验证性
19、建立因果命题效率最高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A.观察法
B.访谈法
C.文献法
D.实验法
20、关于观察效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观察和处理资料的过程中,观察者可以做到完全客观
B.“罗森塔尔效应”属于观察效度中的“观察者偏见”
C.在不违反研究伦理的前提下,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观察可以提高观察效度
D.观察内容的操作化方式对观察效度没有影响
21、关于霍桑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实验室实验,是完全人工环境下进行的
B.属于现场实验,实验变量引入比较自然
C.实验刺激都是虚构的,通过“欺骗”实验对象来获得真实感
D.隐蔽性低,真实性不高,结论不具有推广性
22、头脑风暴法属于______
A.相互讨论式的小组访谈
B.各抒己见式的小组访谈
C.个别访谈
D.间接访谈
23、关于普查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结论确定
B.调查项目多
C.形式比较规范
D.耗费的时间、人力和经费多
24、调查问卷问题:专家认为抽烟有害健康,您对抽烟这种行为怎么看?这一问题在提问技术上所犯的错误是()。
A.一题两问
B.存在暗示和诱导
C.使用了否定形式
D.设计了不合理的情境
25、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面向的目标对象不同,研究报告可分为()。
A.普通研究报告和学术性研究报告
B.描述性研究报告和解释性研究报告
C.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
D.综合性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
26、在较为典型的人造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研究是______
A.霍桑实验
B.“啤酒偷窃案”实验
C.齐默巴多的监狱行为模式研究
D.戈夫曼的精神病院研究
27、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功能主义
B.科学主义
C.实证主义
D.人文主义
28、现存统计资料分析中出现“区位谬误”的直接原因是()。
A.没有注意审查分析单位与结论单位的一致性
B.没有注意审查资料的来源
C.没有注意审查资料的信度
D.没有注意审查资料的效度
29、实验法最大的弱点是()。
A.人为干涉
B.不能直接检验因果关系
C.样本选取的缺陷
D.道德和法律的限制
30、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二、多项选择题
31、关于定性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哲学基础是人文主义
B.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
C.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收集资料
D.采用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
E.采用统计分析、数学符号、形式逻辑的表述方式
32、社会统计中常用的置信度有______
A.85%
B.90%
C.95%
D.99%
E.100%
33、类别概念不同于集合概念,下列有关类别概念说法正确的有()。
A.类别概念是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构成的
B.类别概念的事物可以用全部或多数成员的特征推论整个类别群体的特征
C.类别概念最大的特点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D.老年人、残疾人是类别概念
E.组织、社区是类别概念
34、无法估计抽样误差,很难对总体情况做出可靠推断的抽样方法有______
A.方便抽样
B.判断抽样
C.配额抽样
D.等距抽样
E.雪球抽样
35、参与观察的优点有______
A.受研究者先入之见的影响较小
B.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可重复验证性
C.能够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最丰富的、最真实的资料
D.克服了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干扰
E.同时具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
三、简答题
36、简述社会研究的目的。
37、简述抽样的主要步骤。
38、简述研究报告行文应注意的原则。
39、简述使用计算机汇总资料的主要步骤。
四、论述题
40、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做好小组访谈后的工作。
41、结合实际,论述访谈员的调查守则。
五、应用题
42、据调查,某市100户下岗职工家庭的人均月收入为180元,标准差为7.2元;人均住房面积为13.2平方米,标准差为3.96平方米。
计算该市下岗职工的月收入和住房面积的离散系数,并比较两者大小。
(注:离散系数公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C
5、D
6、D
7、A
8、B
9、A
10、C
11、B
12、D
13、A
14、D
15、D
16、D
17、B
18、C
19、D
20、C
21、B
22、B
23、B
24、B
25、A
26、C
27、D
28、A
29、A
30、C
二、多项选择题
31、AD
32、BCD
33、ABD
34、ABCE
35、AC
三、简答题
36、(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37、(1)设计抽样方案;(2)抽取样本;(3)评估样本。
38、(1)对事实的陈述力求客观平实;(2)不要试图去说服读者,而要尝试把事实告诉读者;(3)避免使用第一人称;(4)避免借用权威之名来增强文字的力量;(5)避免哗众取宠。
39、(1)编码;(2)登录;(3)录入;(4)程序编制。
四、论述题
40、(1)及时整理访谈记录;(2)回顾和研究访谈的情况;(3)进一步查证事实;(4)作必要的补充调查。
41、(1)外观与举止得体;(2)熟悉调查问卷;(3)严格遵循问卷的要求提问;(4)如实记录被访者
的问答;(5)认真保管和及时上交调查材料,并且严格为被调查者保密;(6)依法行事和遵守伦理规范。
五、应用题
42、(1)根据离散系数公式计算,得出:月收入的离散系数为4%,住房面积离散系数为30%;(2)该市下岗职工住房面积的离散系数比月收入离散系数高出26%,下岗职工住房面积的差异程度大于月收入差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