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试题经典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电流和电路选择题
1.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下列电路中,符合电表示数随压力增大而减小的电路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解答】BC、由图知,定值电阻R0与压敏电阻并联,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压力变化时,通过R0的电流不变;因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
大而减小,所以,压力增大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由I=可知,通过压敏电阻的电流增大;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增大,C选项中电流表位于干路,B选项中电流表位于压敏电阻的支路,电流表的示数均增大,BC不符合题意;
AD、定值电阻R0与压敏电阻串联,因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压
力增大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由U=IR可知,R0两端的电压增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D选项中电压表并联在R0两端,其示数增大;A选项中电压表并联在压敏电阻两端其示数减小,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定值电阻R0与压敏电阻串联时,根据压敏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得出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0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
(2)定值电阻R0与压敏电阻并联时,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压力变化时通过R0的电流不变,根据压敏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得出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压敏电阻电流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
2.如图所示,关于下列四种电学仪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电流表应并联在电路中使用,不允许超过量程
B. 该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可以测量家庭电路的电压
C. 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后,若滑片向右移动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D. 该电能表接在家庭电路中,是为了测量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总电能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电压表的最大量程为15V,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超过了电压表的量程,故B错误;
C、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后,若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故C错误;
D、电能表是用来测量家庭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电能表直接测量的是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故选:D.
【分析】(1)(2)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分析;(3)根据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的变化分析;(4)电能表是用来测量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或者说是测量电流做功多少的仪器.
3.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上负电荷,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

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金属杆是导体
B. 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
C. 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B验电器中的金属箔带上了负电荷
D. 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自A流向B
【答案】 D
【解析】【解答】A.金属棒可以导电,A不符合题意;
B.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角度是带了同种电荷,B不符合题意;
C.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时,A验电器上的电子有部分转移到B验电器上,B验电器带了和A 一样的电荷,C不符合题意;
D.在金属杆金属球接触时,电子由A向B移动,电流的方向和负电荷的方向相反,电流从B向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验电器利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工作,电流的方向和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后,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灯L1短路
B. 灯L2短路
C. 灯L1断路
D. 灯L2断路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如果灯泡L1短路,将形成电源短路,电流表被烧坏,电压表示数为零.不符合题意;B、如果灯泡L2短路,整个电路短路,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为零.不符合题意;
C、如果灯泡L1断路,电流表测量L2支路电流不受影响,示数不变;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符合题意;
D、如果灯泡L2断路,不发光;电流表断路无示数、示数变小,但电压表还是测量电源电压,示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如图所示,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灯L2中电流,电压表测并联电路中电压.根据电流表、电压表在电路中特征来判断.
5.如图所示,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用电流表测定A、B、C三处的电流,接下来所进行的操作合理的是()
A. 整理器材,完成实验
B. 换用不同规格灯泡,获取多组数据
C.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D. 换用电流表的量程,重新测量一次
【答案】 B
【解析】【解答】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需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因此实验中,
需换用不同规格灯泡,获取多组数据,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为了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要通过多次测量才能得到普遍规律.
6.小明同学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有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上
B. 与金属球接触后,玻璃棒和金属球上带有同种电荷
C. 玻璃桥和验电器都带正电荷,正电荷从玻璃棒转移到验电器上
D. 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 B
【解析】【解答】A.当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A不符合题意;
B.当玻璃棒和金属球接触后,玻璃棒和金属球带相同的电荷,B符合题意;
C.在玻璃棒和金属球接触时,电子从金属球转移到玻璃棒上,C不符合题意;
D.金属箔张开角度,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物体摩擦时,丢失电子的物体带正电,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排斥。

7.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0Ω,电流在0.1A--0.4A之间时电子元件才能正常工作。

若通过此电子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子元件工作时,电阻保持不变
B. 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3.6W
C. 当P在中点时,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之比为1∶1
D. 为使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应控制在12.5Ω--70Ω
【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图乙可知电子元件工作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不是经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变化的,即电阻是变化的,A不符合题意;
B、由图乙知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0.1A,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P=UI=9V×0.1A=0.9W,B不符合题意;
C、当P在中点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50Ω;由图乙可知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电阻最小值为R1==10Ω,最大值为R1==20Ω,根据串联分压的规
律可知,电子元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不相等,那么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之比不可能为1:1,C不符合题意;
D、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4A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小,由图乙知此时电子元件两端的电
压为4V,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 p=9V-4V=5V,R p==12.5Ω;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1A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由图乙知此时电子元件两端的电压为2V,滑动变阻器两
端的电压为U p=9V-2V=7V,Rp==70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从图象可知,电流与电子元件两端的电压不是正比关系分析判断;B、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根据公式P=UI可求;C、当P在中点时,无法判断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大小关系,根据电阻的分压特点可知无法确定当P在中点时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之比;D、由图象可知,电路电流最小为0.1A,电流最大为0.4A,根据图乙找到对应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8.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b不带电,用根带绝缘柄的铜棒把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
A. 有质子从a向b移动
B. 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张大
C. 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张角减小
D. b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a,b金属箔张角增大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由题知,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铜棒把a和b 连接起来,质子和正电荷的质量比较大而不会定向移动,由于验电器a带正电,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b中的自由电子会通过金属棒流向a,而b因为失去电子也带上了正电荷,b的两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使b金属箔张角变大,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9.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保护国家资产,我校在微机室设置前后两扇门,只有当两扇门都关上时(关上一道门相当于闭合一个开关),办公室内的指示灯才会亮,表明门都关上了下列四幅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办公室内的指示灯是由两个开关控制的,当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灯才亮,说明两个开关是串联的,
A、两个开关和灯串联,只有两个开关都闭合时,指示灯才会发光,符合要求;
B、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灯泡和电源都被短路,不符合要求;
C、图中两个开关并联,闭合任何一个开关,指示灯都会发光,不符合要求;
D、当S1闭合时,电源被短路,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题意,只有当两扇门都关上时,办公室内的指示灯才会亮,两个开关控制一个指示灯,所以两个开关为串联,据此结合选项逐一分析.
10.现代社会倡导文明出行,某班同学对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绿交通信号灯进行观察,画出如图所示的控制人行红、绿灯的电路图,你认为可行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解析】【解答】因为人行红、绿灯工作时,要分别发光,所以是并联电路,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并联电路用电器互不影响,每个用电器可以单独工作。

11.摩擦起电中的“电”是指()
A. 电荷
B. 电量
C. 电流
D. 电压
【答案】 A
【解析】【解答】从摩擦起电的实质可知,通过摩擦,使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所以摩擦起电的“电”是指电荷。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摩擦起电的实质分析解答.
12.电磁炉在使用过程中为避免因温度过高而烧坏线圈,其用来加热的电磁发热体R工作时,起降温作用的风扇也开始工作;电磁发热体停止工作后,风扇还会继续工作一段时间,才停止工作,下列各图中符合该电路设计要求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电磁发热体和风扇可以单独独立工作,所以电磁发热体和风扇是并联的,又因为用来加热的电磁发热体R工作时,起降温作用的风扇一定开始工作,所以必须一个开关在干路,一个开关在电磁发热体这一支路,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即可得解.
13.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学生书桌的高度约为2.5m
B. 家庭节能灯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0.1A
C. 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为70℃
D.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家庭节能灯的功率在20W左右,发光时的电流在I= = ≈0.1A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14.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是2.4cm
B. 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是1.1m/s
C. 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大约10J
D. 一台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4A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四枚一角硬币叠放的高度约10mm,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在2.4mm=0.24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正常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两个鸡蛋重1N,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大约W=Gh=1N×1m=1J.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一般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流在0.7A左右,电冰箱的工作电流略大一些,在1A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15.关于下面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金属箔张开说明绝缘棒带正电
B. 乙图弹簧秤示数等于左边钩码重力的一半
C. 丙图说明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有关
D. 丁图中人手不应该接触测电笔笔尾金属体
【答案】C
【解析】【解答】A、甲图金属箔张开只能说明绝缘棒带电,但不能确定是正电还是负电,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由于弹簧秤拉力方向并非竖直、故其力臂并非左边钩码重力力臂的一半,所以弹簧示数并非左边钩码重力的一半,B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可以看出,橡皮膜所在深度相同,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一样,说明液体压强与水和盐水的密度有关,C符合题意;
D、丁图中用电笔测量时要使其与地面接触形成回路,故需要人手接触电笔笔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验电器是检查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2)力臂是支点支力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度,由图分析动力和阻力力臂的大小关系,从而解答;
(3)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根据图示分析解答;
(4)使用试电笔时人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而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
16.关于家庭电路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出现了短路
B. 台灯的开关和灯泡是串联连接的
C.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率的仪表
D. 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大【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当家庭电路发生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时,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空气开关都会发生跳闸现象,故A错误;
B、开关应与被控制的台灯串联,故B正确;
C、电能表是测量电路中消耗电能的仪表,故C错误;
D、家庭电路中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由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小,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家庭电路空气开关跳闸的原因、开关的正确连接、电能表作用以及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知识分析解答.
17.甲灯标有“220V 60W”,乙标有“220V 15W”两灯串联在电路中时,乙灯比甲灯亮,原因是()
A. 甲灯两端的电压比乙灯的大
B. 甲灯的电阻比乙灯的大
C. 通过甲灯的电流比通过乙灯的小
D. 甲灯的电阻比乙灯的小
【答案】D
【解析】【解答】解:据题目可知:
甲灯的电阻R甲= = ≈807Ω;
乙灯的电阻R乙= = ≈3227Ω;
由于串联电路电流相等,据U=IR可知,乙灯的电压比甲灯的电压大;
故选D.
【分析】两灯串联电流相同,时间相同,比较灯泡的亮度就是比较灯泡的实际功率,根据公式P=I2R可知,就是比较电阻的大小,计算出两灯的电阻即可比较.
18.如图所示是一种英语听力播放控制装置的原理图.“播放器”是有电流通过时会播放声音的装置;“定时开关”在电路刚接通时,处于“闭合”状态,达到设定时间后能自动断开.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闭合开关S,指示灯立刻发光,播放器立刻播放声音
B. 到达设定时间后,指示灯保持发光且亮度不变
C. 到达设定时间后,播放器立刻开始播放声音
D. “定时开关”断开前后,“指示灯”和“播放器”分别处于并联和串联状态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闭合开关S,“定时开关”在电路刚接通时,处于“闭合”状态,播放器被短路,电路为灯泡的简单电路,所以指示灯立刻发光,播放器不能播放声音,故A 错误;
B.达到设定时间后,“定时开关”自动断开,播放器和指示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由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P=I2R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变暗,故B错误;
C..达到设定时间后,“定时开关”自动断开,播放器和指示灯串联,电路中有电流,播放器立刻开始播放声音,故C正确;
D.“定时开关”断开前(即闭合),电路为指示灯的简单电路;“定时开关”断开后,“指示灯”和“播放器”串联,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由图可知当定时开关闭合时播放器被短路,电路为指示灯的简单电路;定时开关断开时,播放器和指示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根据P=I2R可知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进一步判断亮暗的变化.
19.下列日用品中,一般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 玻璃杯
B. 钢勺
C. 塑料桶
D. 瓷碗【答案】 B
【解析】【解答】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如:玻璃、橡胶、陶瓷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20.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滑片P由b移到a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2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
A. 电阻R1的阻值为20Ω
B. 滑片P移到b端时,R2两端的电压为6v
C. 滑片P移到a端时,R2的电流为0.1A
D. 当滑片P移到中点时,通过R1的电流为0.3A
【答案】D
【解析】【解答】由图甲知当滑片P由b移到a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电压表的示数最小,由图乙知此时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20Ω,电压表
的示数为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得:U总=U1+U2=2V+……①,由图甲知当滑片P由b移到b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大,由图乙知此时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Ω,电路中只有R1,电压表的示数为6V 得电源电压为6V,将U总=6V代入①得R1=10Ω,当滑片P由b移到a时通过滑动变阻器
的电流等于R1中的电流,即:I2=I1==0.2A;当滑片P移到中点时,滑动变阻器的
阻值为10Ω,根据I=得,电路中的电流为I==0.3A,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根据图甲、图乙判断滑动变阻器移到a点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的大小及电压表的示数,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压得出①,再根据图甲、图乙判断滑动变阻器移到b 点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的大小及电压表的示数,判断电源电压的大小,结合①得出R1的
阻值,根据I=分别求出滑片P移到a端时和滑片P移到中点时的电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