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温度对白细胞过滤效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温度对白细胞过滤效果的影响
郑东;张健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血液温度对白细胞过滤的影响。
方法使用一次性去白细
胞滤器血袋采集抗凝全血,按过滤前血液检测温度的高低分成3组,第1组血液
温度8℃±2℃,采集后放置2℃~6℃冰箱3 h以上取出后立即过滤;第2组血液温度14℃±2℃,为血液从2℃~6℃冰箱取出后放置室温(24℃)30 min后过滤;第3组血液温度24℃±2℃,血液采集后一直放置室温4 h以上过滤。
测定各组过滤前后白细胞数、过滤时间和过滤后的红细胞膜渗透脆性,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各组滤过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白细胞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膜脆性试验于2℃~6℃冰箱冷藏3 h以上组与其他两组
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液温度低,白细胞滤过效果好,但红细胞损伤大;血液温度高,红细胞损伤小,但白细胞滤过效果差;将血液温度维持在14℃±2℃范围,有利于提高血液滤过效果。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tored blood temperature on the harvest of leukocyte filtration and the fragility of erythrocyte membrane.Methods The leukocyte filter blood bags were used g to collect anticoagulant blood under various blood temperature.The blood was divided into3 groups before filtration. The temperature of blood of the first group was8±2℃.The blood was placed in2-6℃for more than3h,followed by immediate filtration. The blood temperature of the second group was14±2℃when it was placed at room temperature(RT,24℃)for30 minbefore filtration. The temperature
of blood was24±2℃,which was placed at RT for more than4h before filtration.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were determined in each group before
and after filtration. Filtration time,e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 after filtration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sed.Result The time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after filtr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 test results of e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first group and the other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The recovery of leukocyte filtration and the erythrocyte membrane injuries increased and with the decreased blood temperature. The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of blood storage is 14±2℃.
【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
【年(卷),期】2016(018)006
【总页数】3页(P537-538,539)
【关键词】白细胞过滤;温度;白细胞;红细胞膜脆性
【作者】郑东;张健
【作者单位】222001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心血站;222001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心血站【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1.1+42
去白悬浮红细胞具有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HLA同种免疫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不良反应的优点。
而白细胞过滤器因去除效率高、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成为最有效的去除白细胞的方法[1],并被广泛运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血液储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如何更有效去除白细胞,减少红细胞的损伤,提高血液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检测血液滤前的温度,可分析不同温度对血液
滤过效果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随机抽取本站2015年9~10月采集全血1
2 3袋(4 0 0 ml/袋)。
所有
献血者均符合《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标准。
按过滤前血液检测血液温度的高低分成3组,第1组42袋:血液温度8℃±2℃,为血液采集后置2℃~6℃冰箱3 h以上取出后立即过滤;第2组43袋:血液温度14℃±2℃,为血液从2℃~6℃冰箱取出后于室温(24℃)放置30 min后过滤;第3组38袋:血液温度24℃±2℃,血液采集后一直放置室温4 h以上过滤。
2 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塑料血袋(山东威高,批号1 5 0 5 1 4,1 5 0 5 1 5);
无菌接管机(TERUMO);血细胞自动分析仪为KX-21N 型sysmex;Nageotte 血细胞计数板;手持式红外温度检测仪。
3 方法用手持式红外温度检测仪检测各组血液温度是否在指定范围内,每袋血液
在过滤前后使用无菌接管机留取10 ml标本,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对过滤前血
液计数白细胞,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全血白细胞过滤,记录每袋血液的过滤时间,用Nageotte血细胞计数板对过滤后的白细胞计数,用盐水法检测过滤后的红细
胞膜渗透脆性变化,正常参考值:开始溶血:(4.4~4.8) g/L,完全溶血:(2.8~3.2) g/L。
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采用F检验和两两比较的SNK法,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组全血过滤前白细胞计数比较见表1,过滤时间和血液指标比较见表2。
比较三组全血在不同血液温度条件下进行白细胞滤除后发现,血液温度对白细胞去除效果有较大影响。
第1组过滤时间长,剩余白细胞数显著低,红细胞膜脆性增加。
第3组过滤时间短,剩余白细胞数高,红细胞膜脆性低。
目前,国内过滤器
去除白细胞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血细胞体积大小的机械筛滤方式;二是直接或间接被滤材吸附的方式[2]。
血液采集后放置℃2~6℃冰箱3 h以上取出后立即
过滤,俗称“冷血”过滤,血液粘度增加,流速减小,白细胞因重力惯性过滤机制穿过滤材的减少,使血液在过滤材料中滞留的时间增长,有利于白细胞被滤材截留[3]。
另一方面,温度降低时,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流动性减弱,细胞变形能力
稍差,使白细胞更容易被过滤材料截留[1]。
可见“冷血”过滤较“热血”
(24℃±2℃)去除白细胞效果显著,但同时本文结果显示“冷血”过滤后红细胞
膜脆性较“热血”增加。
血液温度较高,增加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血液的流动性,有利于血液灌注,减轻白细胞滤器对红细胞的损伤。
而“温血”(14℃±2℃)过滤
则能同时满足剩余白细胞低和红细胞损伤小的要求。
所以,为保证去白细胞的过滤效果和过滤后的血液质量,在血液过滤前检测血袋温度是否符合规定就显得十分必要。
因制备新鲜血浆的需要(采集后储存于冷藏环境中的全血,最长不超过18 h将血浆分离出并速冻呈固态),采集的全血均要当日进行白细胞滤除,而血液采集的时间有先后,冷藏放置时间有长短,血袋过滤前温度不尽相同,不便于操作控制。
为此,我们利用手持式红外温度检测仪在过滤前对每袋血进行温度测定,只有符合“温血”标准的血袋才可以过滤,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关文献】
1 谢如锋,李云,戴勇超,等.血液温度、贮存时间对制备去白细胞全血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3):196-197.
2 孟莉,黄庆香. 影响去白细胞滤器效果的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9):1131-1133.
3 柯勤飞.非织造滤材白细胞过滤模型研究[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26(2):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