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班数学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智班数学教学计划
第一课:比长短、比高矮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教学目的:1、经过对客厅全景察看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实际认得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
比较的结果。
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用本身的语
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推
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感知长和短,知道有比较才有长短之分。
教学难点:会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挂图、吸管、饮料瓶、
杯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伙伴上台和老
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日老师要带小伙伴到小红家去作客,我
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示课题。
联
系生活比一比。
二、通过察看、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引导
学生按肯定的次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察看主题图,说说(1)客厅
里有些什么东西。
引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裳的长短,比较
饮料瓶、玻璃(2)杯的高矮。
同桌沟通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本身
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3)流做准备。
沟通反馈,说说比较物体
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4)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沟通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
都是比较的结果。
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
与谁比短(矮)(5)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 3 幅图请学
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三、通过开放性地找一
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1)、组织小伙伴先在小组内沟通讲座,老师巡察引导,搜集讨论信(2)息,以便有目的地引导沟通。
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沟通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本身是如何比(3)较的。
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
如桌子高,凳子矮;桌子比凳子矮;桌子比凳子高;凳子比桌子矮等等。
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得。
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四、拓展“想想做做”第一题。
1、(1)“父亲和孩子相像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看法吗?、引导学生运用今日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本身的正确看法。
(2)、适时进行关怀和帮忙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3)、读题,引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
(4)教学反思:通过三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对实际生活中的长短、高矮正确的推断,但由于不会开口说话,很难用语言描述。
第二课:比轻重教学目的: 1、通过察看和联系生活经验认得物体的轻和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初步的察看、推理和推断的本领,培养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本领。
教学重点:感知轻和重,知道有比较才有轻重之分。
教学难点:会比较轻和重,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土豆、萝卜教学过程:一、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特别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接待呢?这个小姑娘特别焦急,大家能帮
她想想方法吗?二、试验比较,自动探究。
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
的好方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呢?1、看一看。
提问:请同
学们认真察看场景,小组内相互说说你看到什么,看谁察看得最认真,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
提问:同学们察看得真认真,说
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长
内自由发言,老师巡察引导,学)生比较沟通。
提问:老师从图中
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同学们帮老师比一比,谁累谁重。
再请一两个
同学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出示土豆和萝卜(重量
相差不大)、让学生想想用掂一掂的方法是不是能比较出土豆和萝
卜的轻重。
介绍支架。
完成第 6 页,在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
小结:用掂一掂的方法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题目一、瞧,谈话:小花猫和一群小鸡
在争辩什么呢?小花猫说:”四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
“我重!”汇报结果,完成第 7 页相应练习。
题目二:狐狸想考一考小
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应当怎样拿呢?题目三:在大象伯伯说话了,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给你们买些
水果吃,你们得说出谁轻谁重?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再把本身的想
法填在书上。
总结评价。
提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
什么吗?回家后,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父亲妈妈听,再找一找实物,
比一比,好吗教学反思:通过三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对实际生活中的
轻重有肯定的感知,但不会开口说话,不能用语言来描述。
第三课:
上下教学内容:认位置(上下)教学目的:在实在场景里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方位。
能按上下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划分:3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