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摘要:目前,我国的生态环保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对江河水
体造成的损害日益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用传统的方法来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不
但增加了环境的压力,还会加剧水资源的紧张,从而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因此,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也是未来水利工程事业的必然趋势。

为发挥生态
护坡对水利工程河道生态的改善优势,相关人员还应明确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要点,制订更科学的河道生态护坡建设方案,保障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中的生态效益。


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86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坡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可以在治理河道的前
提下,协调水利工程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河道整治的生态化发展。

在建设实
践中,也需要不干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工程占地面积,结合自然科学进行水利
工程建设,融入生态运用环境,恢复遭到毁坏的自然环境,加强污水废渣的处理,加强施工环境的监测,以及加强河道生态护坡管理,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我国经
济发展和生态的平衡。

1生态护坡的概念
生态护坡综合应用水土保持学、生态学和生物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在确
保河道边坡稳定的基础上,对河道边坡进行植物重建,形成新的植物群落,旨在
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丰富河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完善水土与相关生
物间的循环体系、提升河道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能力,兼具护坡功能和维护河
道生态系统平衡的功能。

首先,生态护坡要满足排涝泄洪、防止水土流失的要求;其次,生态护坡不仅要提高边坡的稳定性,还要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给
坡面生物创造适宜的栖息环境,在提升河道自净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发挥河道的景观文化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

2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2.1自然原形河道护岸施工技术
生态护坡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在保持河道稳定性的前提下,结合生态护坡的具体施工需求,对河道内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充分考虑,运用所在地原有的植被保证生态系统的自给自足,保证河道的自主净化功能。

选取河道植被时,应根据其净化功能和生长原则进行科学规划以及配置,这样不但可以发挥美化河道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和附近环境融合,起到巩固河岸的作用。

通常状况下,开展护坡施工活动期间,通过灌木与乔木混搭的方法规划及布置空间格局,可以实现郁闭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应根据植被根系预防水土流失的功能,对洪涝等自然灾害进行有效抵御[1]。

2.2土工材料固土种植技术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一般情况下种植土壤中都含有很多碎石,所以采用土工材料生态护坡技术,可以利用金属网提高其稳定性,使其具有耐腐蚀性和抗压能力。

土工材料生态护坡技术具有较好的优越性,可以应用于各种河道护坡施工之中,而不会受到河道差异的制约和影响。

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建设中,土工材料固土种植技术具体包括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土工网垫植草护坡等内容。

此种生态护坡的基本原理是运用土工材料固定河道护坡区域的植被,使其缓解雨水的冲刷作用。

利用土工网垫进行固土种植时,可直接将植被种子放在网垫内,使其在土工网垫空间内生长,进入护坡坡面内。

这样河道护坡结构中的土壤、土工网垫、植被可成为一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土木单元固土种植则是运用聚乙烯材料在河道边坡区域拼接土工单元,然后在各个小单元中种植植被,种植后直接将其铺设在河道护坡坡面上,起防护作用。

土工网垫护坡施工技术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可促进植被恢复等优势。

是新时期常用的土工材料固土种植技术,其基本施工流程包括施工准备→铺设网垫→填充种植土→种植植被→养护管理等。

2.3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根据当前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植物型生态
混凝土护坡技术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生态混凝土的性能介于普通混凝土和耕植土之间,由多孔状混凝土、保水材料、
缓释性肥料和表层土壤组成。

经过人工栽植植被并配合实施土壤微生物处理后,
使混凝土体成为生态平台,形成一种具备抵抗自然侵害、能自我修复和演化的生
态系统。

组成生态混凝土护坡体系的多孔混凝土骨料层,具备了高抗压强度,同
时花、草、灌木类植物也能生长,对河道的生态植被进行修复。

生态混凝土护坡
具有较强的抵御洪水的能力,同时能降低孔隙间的压力,可以为植物、动物及微
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净化水质的作用。

对不同生态护坡
技术,从施工难易程度、稳定性、后期维护、适用范围以及经济性[2]。

2.4生态砖护坡施工技术
当前,生态砖护坡施工技术的生态护坡主要包括3种结构,分别为连锁式砌
块结构、铰接式砌块结构、坡改平式砌块结构。

连锁式砌块结构是使生态砖相互
嵌合,形成可以互相牵制的护坡结构。

铰接式砌块结构则是用绳索将生态砖相互
连接作为河道护坡,坡改平式砌块结构是使河道坡面、砌块底面相互平行,用生
态砖与河道原有的坡面相互衔接,以此保护河道水土,打造生态型护坡结构。


式铺设生态砖时,施工人员可将各砌块的空隙控制在5~10mm,生态砖底部可分别
设置碎石垫层、土工格布、砂垫层。

在此过程中,对于河道常水位以上的生态砖
孔洞,可填充碎石或是直接种植水生植物。

常水位以上的区域,可填充土壤并种
植适宜的植物,土壤填充厚度约为20mm。

2.5三维植被网护坡技术
三维植被网护坡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将土工网当作基础,根据植物发挥的
护坡效果,促使河道护坡能力提高。

根据近几年的状况分析,三维植被网护坡技
术的运用非常普遍,防护功能获得广泛认可,在具体使用期间可以给植物营造出
健康适当的生存环境。

此技术采用的材料能够就地取材,切实降低成本投入。


原理主要是利用土工合成材料打造植被生存环境,构建植被防护系统,通过植物
根系深入大地加强河堤的稳定性。

此项技术在具体运用中应全方位分析河堤的水
文、地形等条件,选用适当的土工材料,同时与附近环境进行科学搭配,使各种
植物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而积极有效地防护堤岸。

2.6框格生态混凝土护坡
框格生态混凝土护坡应用过程中,首先在坡面上铺设预制生态混凝土砌块形
成框格,然后在框格内回填客土、种草,实现了护坡与绿化相结合。

该护坡基于
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重视水土资源和岸坡动植物的相互涵养。

生态混凝土的构成
包括多孔混凝土、保水剂、表层土和缓释材料,其性能次于耕植土,但优于普通
混凝土,抗蚀耐冲性能高。

框格生态混凝土护坡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不高,但为
了满足植物根系生长发育所需空间,需增大孔隙率,同时养料和土壤要充分分散
于生态混凝土的空隙处,确保植物根系养分供应充足。

护坡结构多采用网格式和
地毯式,网格式用C25混凝土预制六边形空心护坡转制成网格,地毯式直接用
C25混凝土预制框格,网格内和框格内均浇筑C7.5大孔、无砂生态混凝土,并在
其上种植绿化植被。

生态混凝土工程建成后,其管护非常重要[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护坡多以土工材料、多孔渗透性混凝土及植物为施工材料,
能够滞纳和过滤地表径流中的垃圾、污染物及悬浮固体,从而实现对河道水质的
改善和净化。

同时,生态护坡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均较好,保留了水土与生物之间
的物质和能量循环通道,维护了河道水体的自净功能。

参考文献:
[1]曹凌敏,王斌.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6):97-99.
[2]朱以明,陈允生,陆红.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珠江水运,2022(5):111-113.
[3]罗再根,谢全敏,谭斌.生态护坡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22,19(6):62-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