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周班委制度----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周班委制度----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当前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是班主任根据学生能力的大小指定班委或者是选举产生班委,由几个班委分担各项班级工作,从而实现对班级的管理。

这种传统模式,虽然也能稳定班级,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不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民主意识受到压抑。

其次,在班级中容易产生个别班委权力欲膨胀的现象,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强,能得到班主任的信任,态度傲慢,有的甚至颐指气使,造成同学的反感。

第三,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很容易产生隔阂,既不利于班主任开展工作,也不利于班委与其他学生形成融洽关系,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探求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班级主人翁意识。

让学生从单纯的被管理者、被教育者向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角色进行转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有一些教师及专家提出了一些思路及操作的模式,比较成熟的做法是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模式。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是一个在确认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平等教育的民主思想基础上,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克服了当前普通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和以结构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把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作为班级管理的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保持了完全的一致,是我国普通教育中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班级管理模式。

三、研究意义:
在素质教育下,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作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调、协作的能力;也是实现素质教育下《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有效措施。

四、研究目的:
1、探求学生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主体,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社会道德内化,自觉追求真善美,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2、培养学生生活、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全人格。

3、探求教师指导在学生主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自主管理与班主任指导的关系。

五、研究的内容:
1、值周班委制度的建设及落实对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作用。

2、教师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及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3、学生自主管理的评价机制。

4、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关系。

六、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主体教育论
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一般指有健全意识、能够能动地进行认识与实践活动的人。

学生主体,则指能动地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人,主要是发展中的青少年儿童个体。

教育活动实质上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积极作用于世界、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活动的主体、不断发展的主体。

自主管理要求学生把班级目标转化为个体目标,以主人翁态度参与集体管理,从而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集体与个体共同发展。

2、动机激发论
动机激发论旨在创设一种每个人对达成集体目标作出努力的公开
承诺的情境,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关系相互作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

自主管理通过共同的班级目标、管理任务分工、角色分配与轮换、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使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对班级的贡献是班级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从而牢牢树立“荣辱与共”、“人人为人,我为人人”的共同意识。

而传统管理模式依靠小干部管理,因而导致多数学生特别是中下生觉得自己的努力对集体的成功意义不大面丢失动力。

3、需要满足论
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

学生在班级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

许多不关心班级的学生主要是“不想关心”,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自尊感和归属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班级中得不到认可、接纳,不能表现出对别人的影响力,才转向小团体等,因此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学生间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享成功,是满足学生基本需要的最佳途径。

4、集体教育论
集体教育论的倡导者认为:集体教育的根本特点是将学生从原来的“班级消费者”转变为“公益劳动者”,每个学生在班级中从旁观者、消费者变为参与集体共同的工作,起到了公益的作用和加强凝聚力量的作用。

每个人在班级承担一项任务,不管能力大小,但都能为班级作出独特的贡献,通过集体教育来发展学生。

由此可见我们的自主管理模式与集体教育原理是一致的,它也是我们的理论论据一。

七、研究的方法及途径:
1、用文献法研读相关文献资料,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与之相关的课题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并为进行创新性研究做好准备
2、用询问法、观察法,了解学生在值周班委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这一制度的建议。

3、运用行动研究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制度,积累实施值周班委制度的经验。

4、运用调查研究法,调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及效果,通过调查,反馈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班主任的工作思路及方法。

八、任务分工:
1、值周班委制制度的建设及实施主要负责人:
2、值周班委制考核评价机制的确立主要负责人:
3、研究材料的收集分析主要负责人:
4、研究结果的汇总及整理,撰写报告主要负责人: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
希望通过对值周班委制度的建设及实施,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也通过本次课题研究,为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积累有用的方法和经验。

十、研究步骤:
1、课题申报:2009年11月,制订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2、课题开题:2010年4月,送课题组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3、课题实施: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按照本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值周班委制度实施的具体措施,并形成一定的经验总结。

4、课题总结: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撰写论文与结题。

并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交流。

十一、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

研究“通过值周班委制度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时,要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还要研究提高了自制力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研究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起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

2、主体性原则。

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主体地位,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科学的进行自主管理,而不是包办代替,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3、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发展。

4、“渗透性”原则。

在管理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教师要择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不仅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还注重良好品德的养成。

十二、课题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随着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可能出现自我意识过于膨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

2、在学生的自主管理中,班主任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