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零班、实验班、重点班).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人:
第Ⅰ卷 选择题 36分
A.黜免(chù)? 隽永(juàn) 肄业(yì)毋(wù)庸置疑
B.夹(jiā)袄 恪(gè)守 浸渍(zì)? 未雨绸缪(móu)
C.央浼(měi)chà) 载(zài)欣载奔bǐng)? 孝悌(tì) 少不更(gēng)事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抱负 良晨美景 暮霭 出奇制胜
B.讥诮 张皇失措 赈济 附庸风雅
C.范畴 莞尔而笑 桑梓 连篇累椟
D.陷井 改邪归正 恬淡 眼花缭乱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B.季老一生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求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他也丝毫没有改变。
C.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勤政、廉政,一心为民,才能形成上行下效、正气张扬的良好局面。
D.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A.“我自横刀向天笑,别看广告,看疗效!”,经典名句与小品台词混搭出的“本山体”以独具个性的风格为无数网友所倾倒。
B.
C.伴随着新民主党表达支持新一轮援助方案的意向,帕潘德里欧宣布了取消由全民公决决定是否接受欧洲联盟新一轮援助。
D.一年来美俄“重启”关系的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对方的一些成见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大学毕业的时候,几乎每个同学都雄心勃勃,希望能成就一番事业,正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C.她是从四叔家出来就成了乞丐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D.老子思想中,充满了戒惧心态,“豫呵其若冬涉水”(《道德经》),就是说人生要随时保持如履薄冰的状态。
6.下列各项中,对名著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史湘云、妙玉、秦可卿、贾巧姐、晴雯。
(《红楼梦》)
B.大卫由于不断地发表作品,名气越来越大,成了名作家。
但是多拉却得了重病,一天天衰弱下去,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大卫·科波菲尔》)
C. 巴金的《家》细致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真挚的爱。
(《家》)
D.卡西莫多被带到广场上示众。
在卡西莫多口渴难耐之时,善良的爱斯美拉达不计前仇,给卡西莫多送水喝。
(《巴黎圣母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莫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
最初的“俗”,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与适应。
当人的生存选择与适应“习惯成自然”时,我们就有了“俗”。
“积习成俗”便是对“俗”之成因最原初的表述。
[]
“积习”而“成俗”,说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
随着人类社会组织日趋复杂且日趋精密,乡民社会的默契需要规范并敞亮为“乡约”,于是“约定俗成”成为“俗”的自觉构建。
这种体现出乡民社会“民风世情”的俗,也往往成为“法”的适用基础。
中国古人所说“王道无非人情”,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俗,在一定语境中其实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
因此,“约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在我们这个格外看重“名正言顺”的国度尤其如此。
《荀子·正名》曰:“名无固
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这句话让我们联想到“命名”这个词。
对一个事物的指称以及进而的评判“合适”与否,可以“约之以命”,也可以以“约”代“命”。
这种以“乡约”替以“天命”的方式,体现出荀子“人定胜天”的理念。
无论是“积习成俗”还是“约定俗成”,都说明“俗”是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
当外乡人试图与之交往或融入之时,“入乡随俗”就成为一个必要的沟通方式。
“入乡随俗”是为着交往和融入的需要去附随某种文化养成;不过随着交往的深入,也有可能变“附随”为“追随”,通过“文化认同”而实现“身份归属”。
但是就一般情形而言,“入乡随俗”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的文化身份,“随俗”作为“入乡”的权宜之举,是为着缩短距离感与释放亲和力.
但是,“积习”也好“约定”也好,“俗”的“群体性”呈现总有其“局限性”。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是空间局限,“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说的是时间局限。
固然,局限性决定了“俗”的特殊性,众多的特殊性又构成了“俗”的多样性并呈现出文化的丰富性;但显而易见的是,适宜某一社会的“俗”,对其余乡民社会可能“不宜”;某一乡民社会彼时之“俗”,也可能在时过境迁后变得“不宜”……“俗”的空间“界域”与时间“代沟”在交流之时,既可能交融也可能交锋。
我国作为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古国,作为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大国,其最重要的构成特征就是在发展中丰富,同时又在丰富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的动因是每一个体的“自强不息”,丰富的成因则是个体之间的“厚德载物”,前者意味着“奋发”而后者意味着“包容”。
也因此,“和而不同”成为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的“公约”。
“公约”可为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成为众多个体超越一已“俗”念、求取“公约”的共同理想。
这个“共同理想”因超越局限性、特殊性之“俗”而被称为“雅”,如《荀子·荣辱》所言:“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
(节选自《中国艺术报》)
7.下列关于“俗”的解说, 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谈的“俗”并非“俗气”“庸俗”之意,而是指民风民俗;俗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但更确切说应是一种文化现象。
B.俗,最初是因“积习”而成。
后来随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和精密,一定的乡民社会需要规范、透明的公约,俗就依“约定”而成。
C.积习成俗表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也是无需言明的默契和无需说理的律令,而这是日后施行法律的基础。
D.俗,虽有着它的地域性和时间性,但不论是“积习成俗”的“俗”还是“约定俗成”的“俗”, 都体现着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俗,在一定情况下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对一个人的言行进行评判,就可以用“乡约”的方式。
B.入乡随俗是外乡人与某个乡民社会进行沟通、交往和融入的一种方式,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外乡人都会通过文化认同完全融入当地社会。
C.俗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不同空间界域和不同时间代沟的俗相遇时,有可能相互交融,包容同化;也有可能互不相容,相互交锋。
D.作为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习俗既要不断发展,又要不断丰富。
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体的奋发,而丰富的形成则有赖于个体间的相互包容。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人所讲的“王道无非人情”表明,国家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乡民社会的民风世俗,法律的制定也会照顾到百姓的风俗习惯。
B.荀子讲的“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表明,约定俗成的“俗”往往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
C.荀子所言“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讲的就是真正的贤人君子会跳出带有局限性的一己之俗,而追求代表共同理想的“雅”。
D.当今时代,我们要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使我国成为文化强国,就应该彻底摒弃具有个体特质的“俗”文化
,而追求全民族共同认可的“雅”文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注】①漕:水道运粮。
②社仓法:用义仓来积谷备荒的方法。
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
④轸:痛。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澍就擢巡抚 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
C.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 遇:会见
D. 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卒:最终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澍澍澍澍 第II卷(共114分)
四、(28分)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4分)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4分)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南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常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做。
(1)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的妙处。
(4分)
答:
(2)“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苦”?在苦中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4分)
答:
15.古诗文名句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
? (柳永《雨霖铃》)
(4) ,临清流而赋诗。
,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
(5)鹤汀凫渚,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
(王勃《腾王阁序 》 )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贫困却不潦倒的风度
天 歌小说的主人公九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同学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尾两段,有人说是画蛇添足,有人说其必不可少,你的观点呢?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第二段班长的担心,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毕业后的九度生活境遇不佳,却在校友录上只报喜不报忧,并且拒绝大家的帮助,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这为他后来的转变作了铺垫。
C.一句“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被同学们演绎出了各种版本
,这虽然是在开九度的玩笑,但玩笑中却包含着大家对九度“瘦死不倒架”的敬佩。
D.小说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主人公九度的形象。
E.小说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活境遇,而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主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20.语言综合运用。
(15)
以“仰望浩瀚的星空”为开头续写一段文字。
要求: ①运用两种(含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②在描写中议论或抒情;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生动;④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枯树和篱笆,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紫藤萝和牵牛花,成就了一道道风景。
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读了上面的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请选定一个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题目自拟。
澍治河不合格滥予任用积久相沿的弊病不好的惯例纠缠不清刘河、白茆、练湖、孟渎实心任事,不避嫌怨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人左宗棠、胡林翼?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
? (柳永《雨霖铃》)
(4) 登东皋以舒啸 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
(5)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答案: 九度是一个贫困却不潦倒,屡遭不幸却能以一种热情、坚强、乐观的心态,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去面对人生的生活强者的形象。
坚强、乐观:他人生多舛,上大学时,生活贫困,工作后受牵连下岗,后来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做生意失败,又被人欺骗,但他丝毫没有消沉之气,而是坚强面对,勇于承担,并且总是能看到生活中的温暖,热情地对待生活。
自尊自立:拒绝接受贫困贷款,在校友录上的留言向来是报喜不报忧,拒绝接受同学们的帮助,在聚会上拿不出钱却不肯白占大家的便宜,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都表现了他的自尊自立。
答案: 与九度形成对比。
既写出了“同学们”面对生活,总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缺乏对待生活的热情的错误心态,又衬托了九度贫困却并不潦倒的风度,写出了九度的坚强乐观,使九度这一形象更加突出。
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同学们”是社会中大部分人的代表(缩影),在他们的身上反映出了当今社会很多人共有的心态,同学们的生活态度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都有顺境逆境,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考试时间:2012年9月27—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