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6 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九)专项训练
最新中考历史2轮复习专题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7配套练习专项训练
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1. 观察下面的示意图,你认为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
A.《巴黎和约》、多极化趋势B.《九国公约》、全球化趋势C.《慕尼黑协定》、全球化趋势D.《九国公约》、多极化趋势2. 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
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 )。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B.促进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形成C.都损害了弱小同家的利益D.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3. 中国属于世界,世界影响中国,下列世界事件与中国事件的连线中,不存在因果联系的一组是( )。
A.工业革命——鸦片战争B.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C.巴黎和会——五四运动D.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非选择4. 举出目前仍在发挥作用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名称。
5. 观察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画“√’’,否则画“’×’。
(1)这组漫画中的主角代表的是法西斯德国。
( )(2)图一中的法西斯认为发动侵略战争才是解决危机的“生路”。
( )(3)从图二可看出法西斯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
( )(4)图三中的结局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 )(5)这组漫画警示人们法西斯战争不是“生路”,而是“死路一条”。
( )6. 平等协商,实现多赢,实质就是相互“妥协”。
“妥协”是一种艺术,但“妥协”不是无原则地退让。
根据要求,完成感受“妥协”艺术的任务。
【步骤一:整理历史知识,走进历史中的“妥协”】(1)英国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凡尔赛和约》是否实现了英国的主要目标?请列举《凡尔赛和约》中的一条内容加以说明。
以《凡尔赛和约》为基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2)在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上,英国对德国的要求采取了什么态度?最终导致什么后果?【步骤二:反思总结,感悟“妥协”中的原则】(3)《凡尔赛和约》与《慕尼黑协定》的相关史实反映出“妥协”必须遵循哪些原则?【步骤三:联系生活,感受现实中的“妥协”艺术】(4)举出现实生活中,我国外交领域和自己与同学交往中成功运用“妥协艺术”的事例。
中考第二轮复习专题6风起云涌的世界格局
复
习
风起云涌的世界格局
叙利亚冲突(美国总统特朗普13日晚宣布,
美国已联合英国和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实施精准打 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上空随后升腾起火光和浓烟)
4月14日,美国纠集英法两国对叙利亚展开 了“精确打击”式的空袭行动,而借口仅仅 是目前仍没有确凿证据的化学武器事件。叙 利亚坚决否认,并指责西方和叙反对派造谣, 目的是保护被围困的恐怖分子。 美英法三国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没有得到联 合国的授权,打击目标是联合国一个成员国 的合法政府。美英法发动这次军事行动的理 由是叙政府在杜马镇对平民实施了化武袭击, 但美英法至今拿不出证据,甚至国际组织尚 未开展权威调查。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胜利,法西斯国家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浩劫, 同时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 的发展进程。
参战国: 性质 主要战役
重要会议 结束标志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同盟国失败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 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结果
危害:
梳理各大国在两次战争中的基本史实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
请你谈谈感想,如何能避免这样的悲 剧重演?
1、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各国争端。 2、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3、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4、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如果你是媒体,你将如何评论这一 事件?
媒体评论:“美英法发动对叙军事打击再次 让人们看到,今天的世界并不存在大家共同 信仰的公理和规则,强权在用力量定义什么 是正义,它们推行自己的利益和价值是不由 分说的,导弹和先进战机就是它们的法槌。”
冲突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945年9月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五专项训练含答案
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一、选择题1.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 某同学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参考文章是《“冷战”的缘起》、《北约与华约的对抗》、《从苏东剧变到多极化趋势》。
据此判断他研究报告的主题应该确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世界格局的演变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中东局势的动荡D.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3. 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丁在研究中国与某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可能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关系?( )A.美国B.德国C.英国D.日本二、非选择4. 请根据《国魂颂》这首歌列举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6位即可)擂响禁烟战鼓,率军收复新疆,黄海激战千层浪,看我中华儿郎。
兵谏逼蒋抗日,浴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士气长,国魂永驻沙场。
5. 观察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否则画“×”。
(1)漫画一中的“枯叶”代表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同盟国。
( )(2)从漫画一中可以看出三国在战争中溃败的先后顺序。
( )(3)漫画一的“强风”源自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力量。
( )(4)从漫画二中可以看出当今两国政府对待漫画一中战争的态度相同。
( )(5)漫画二中的“进”利于本国及世界的和平发展,“出”可伤害邻国人民情感,为本国的发展带来隐患。
( )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漫画一贪婪的1919 漫画二狂妄的1941漫画三失败的1945(1)漫画一与哪次国际会议有关?其中使日本人得意、德国人失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由此引发中国的什么运动?(2)你认为最能体现漫画二的事件是什么?(3)在漫画三中你能提取哪些历史信息?7. 读图后请回答问题。
最新中考历史2轮复习专题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3配套练习专项训练
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一、选择题1. 一位老爷爷出生在19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的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
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其中不属实的是( )。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了“万园之园”被烧毁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D.老 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2. 《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政界议论纷纷。
下列哪些议论符合史实?(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可以在东交民巷设大使馆了。
③法国:我们的机器也可以搬到中国去了。
④德国: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山海关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3. 小明从《近代历史真伪》栏目中看到了以下四句话,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 )。
A.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B.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瑗珲条约》C.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D.割台湾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二、非选择题4. 下面这些影视作品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风云,请将其与后面的阐释相对应。
(填写代表字母即可)(1)揭开中国近代史开端——(2)警示国人勿忘国都沦陷之奇耻——(3)记叙中国近代化艰辛探索——(4)还原中国军队一场抗日鏖战——(5)展示解放军在三大战役中的雄姿——(6)再现中国在巴黎和会的跌宕外交——5. 以下图示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以后美苏不同时期的关系,结合图示以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中画上“√”,否则画上“×”。
(1)图1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2)导致图1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面临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势力。
( )(3)由图1到图2这种转折性的变化是由于两国领导人都争强好胜。
( )(4)两个图示表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无法合作。
( )(5)两幅图示有力地诠释了“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外交格言。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一)专项训练
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一、选择题1.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巾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
残灰犹共晚烟飞。
”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中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③甲午中日战争中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A.②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 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均参与了侵略中国的国家是( )。
A.法国B.英国C.日本D.俄国3. 下列中国近代“怪现象”的出现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 )。
A.英国汤姆在香港为所欲为,清政府对他无可奈何B.国人大牛参加反帝爱国组织,朝廷依律将其处死C.日商山本在重庆招工办厂,财源滚滚D.俄民伊凡迁居外兴安岭以南,狩猎捕鱼二、非选择题4. 请列举出20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局面)。
5. 观察右侧这幅绘于1919年的漫画,图中的四名成年男子从左至右分别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意大利总理奥兰多、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请根据其中反映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这幅漫画反映的是巴黎和会的情况。
( )(2)这次会议始终被图中的四名男子所操纵。
( )(3)图中的小孩代表德国,他正因为要接受非常苛刻的条约而哭泣。
( )(4)掉在柱子旁的文件应该是《九国公约》。
( )(5)图中的这个小孩长大以后希望复仇雪耻,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聪明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材料二: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摘自《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联盟体系”指的是哪两大军事集团?(2)材料二中为实现“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写出一例这一组织成员国协同作战的战役。
2018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三专项训练_含答案
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一、选择题1. 一位老爷爷出生在19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的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
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其中不属实的是( )。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了“万园之园”被烧毁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D.老 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2. 《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政界议论纷纷。
下列哪些议论符合史实?(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可以在东交民巷设大使馆了。
③法国:我们的机器也可以搬到中国去了。
④德国: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山海关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3. 小明从《近代历史真伪》栏目中看到了以下四句话,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 )。
A.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B.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瑗珲条约》C.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D.割台湾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二、非选择题4. 下面这些影视作品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风云,请将其与后面的阐释相对应。
(填写代表字母即可)A.《鸦片战争》B.《血战台儿庄》C.《大决战》D.《我的1919》E.《谭嗣同》F.《火烧圆明园》(1)揭开中国近代史开端——(2)警示国人勿忘国都沦陷之奇耻——(3)记叙中国近代化艰辛探索——(4)还原中国军队一场抗日鏖战——(5)展示解放军在三大战役中的雄姿——(6)再现中国在巴黎和会的跌宕外交——5. 以下图示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以后美苏不同时期的关系,结合图示以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中画上“√”,否则画上“×”。
(1)图1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2)导致图1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面临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势力。
( )(3)由图1到图2这种转折性的变化是由于两国领导人都争强好胜。
( )(4)两个图示表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无法合作。
最新中考历史2轮复习专题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6配套练习专项训练
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一、选择题1.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确保战后的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两个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和联合国B.协约国和国际联盟C.同盟国和联合国D.北约和华约2.1945年9月2目,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向全世界人民发表讲话:“今天,枪炮沉没,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
天空不再降临死亡,海洋只用于贸易,人们在阳光下可以到处行走。
全世界一片安宁和平,神圣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喜悦,从中领悟到决不能走回头路。
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赢得的东西……”下列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B.应该对这场战争进行反思C.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D.美苏“冷战”已经开始3. 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都是德国挑起的战争B.中国都是战胜国之一C.都是以德国、日本的失败而结束D.两次战争的性质不同二、非选择题4. 以下是《新中国外交年轮书》中的4卷,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外交史实。
(1)《崛起在1949》——(2)《迈步在1955》——(3)《胜利在1971》——(4)《解冻在1972》——5. 观察右侧这幅绘于1919年的漫画,图中的四名成年男子从左至右分别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意大利总理奥兰多、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请根据其中反映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这幅漫画反映的是巴黎和会的情况。
( )(2)这次会议始终被图中的四名男子所操纵。
( )(3)图中的小孩代表德国,他正因为要接受非常苛刻的条约而哭泣。
( )(4)掉在柱子旁的文件应该是《九国公约》。
( )(5)图中的这个小孩长大以后希望复仇雪耻,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 )6. 1856年,他们曾联手侵略中国;1914—1917年,他们在欧洲协同对德作战;1919年,他们在巴黎共同瓜分世界;1938年,他们在慕尼黑一起纵容德国;1944年,他们在诺曼底共同打击法西斯;1949年,他们先后加入美国为首的军事侵略集团;1993年,他们又在战后的联合中取得最大利益(1)材料中的“他们”指哪两个国家?(2)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历史小短文,揭示不同时期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
2018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八专项训练9
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一、选择题1.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以下对三幅图片中“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有( )。
图1 20世纪50年代初图2 20世纪70年代初图3 2000年①图1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局面②图2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缓和③图2表明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④图3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 亚洲未来看中印,中印的和与兴是亚洲之幸、世界之福。
右下图是2013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时的新闻视频截图。
下列为该视频截图设计的配文,最恰当的是( )。
A.跨越太平洋的握手B.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C.跨越印度洋的握手D.面向新世纪的握手3.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幸国牌。
”其含义是( )。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二、非选择题4. 根据提示写出下列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
(1)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2)一战的转折点——(3)红军长征的转折点——(4)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5)解放战争的转折点——5. 请根据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否则画“×”。
漫画一沉睡的“熊猫”漫画二觉醒的“熊猫”(1)漫画一反映出沉睡的“熊猫”曾被列强任意宰割。
( )(2)英国是占领“熊猫”领地最多的国家。
( )(3)辽沈战役是“沉睡的熊猫”被列强侵略时进行过的反抗。
( )(4)漫画二反映出觉醒的“熊猫”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5)熊猫从“沉睡”到“觉醒”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奋斗过程。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危急中华地,千里炮声隆。
惊落卢沟晓月,仗武势汹汹。
最新中考历史2轮复习专题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10配套练习专项训练
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1. “勾结——敌对——联合——‘冷战’——对峙——牵制”适合用来概括近现代的( )。
A.美日关系B.美俄(苏)关系C.英美关系D.英法关系2. 读下图,中国企业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捍卫正当权益,应诉求于( )。
A.上海合作组织B.联合国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3.20世纪最后十年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标志性事件包括( )。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③古巴导弹危机④苏联解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二、非选择4. 下面三幅地图,按一战前夕、冷战时期、冷战之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②①③5.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厦大的代价所抵消。
”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 )。
①1799—1814年的法国②1933—1945年的德国③1933—1945年的美国④1936—1945年的日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 下列选项对右边漫画《我的秤最准》解释正确的是( )。
A.美国“称量”世界的标准是道德B.美国十分重视商品经济C.美国把恐怖主义推向全球D.美国妄图凭借军事实力称霸世界7. 一战前的“三国协约”与二战后的“北约”都( )。
①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②突出英、美的主导地位③具有军事政治同盟性质④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 列举出下面的歌谣涉及的六个重要历史事件。
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
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
爱国将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
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
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
八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9. 人类历史在20世纪初发生急剧变化,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事件。
(1)一次联合侵略,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一次技术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3)一场世界厮杀,使世界各国人民陷入前所未有的灾难——(4)一个科学理论,使原子时代的大门由此打开——(5)一场政治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10. 下边明信片近代曾在德国国内邮寄。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九)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九)专题九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知识线索线索一两次世界大战线索二国际格局的演变二、专题演练1.如果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学习主题,以下属于这一主题的内容是①巴黎和会②杜鲁门主义③《北大西洋公约》④科索沃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随着苏联解体、两极解体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国对外政策的变化B.经济发展不平衡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D.地区冲突激烈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式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世界大战的硝烟因时间推移而消逝,却带给人类永久的反思。
下列关联不正确的是A.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B.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C.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D.1945年德国法西斯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下面三幅地图,按一战前夕、冷战时期、冷战之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①②③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7.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
”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①1799——1814年的法国②1933——1945年的德国③1933——1945年的美国④1936——1945年的日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的相同点有①都维护了世界长期和平②都由大国所控制③都是在大战后形成的④都因大战而解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家关系结构。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6 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二)专项训练
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一、选择题1. 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了“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低级的历史错误。
这是因为( )。
A.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圆明园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日军所烧D.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2. 法国总统萨科齐曾在波兰华沙同窜访欧洲的达赖喇嘛会面,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下列事件中,有法国参与并伤害了中国人民民族感情的是(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侵占新疆A.①②③B.②⑧C.①②D.②④3.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丁说:“我在总理衙门任过职。
”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甲B.乙C.丙D.丁二、非选择题4. “对台军售”、“召见达赖”、“谷歌事件”使跌宕起伏的中美关系更加引人注目。
根据提示写出历史上中美关系的史实。
(1)军事侵略——(2)战时同盟——(3)政治扶持——(4)敌对仇视——(5)握手言和——(6)合作竞争——5. 寻找关键词,勾勒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
请结合以下图示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画“√”,否则画“×”。
(1)图示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目的是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 )(2)图示一中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3)图示二双方的对抗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
( )(4)图示三中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标志着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开始。
( )(5)以上三组集团的对抗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 )6. 二战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九专项训练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九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 近代中国,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鸦片战争后,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日本C.英国、俄国B.英国、美国D.英国、法国2. 1939年1月。
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由南昌迁到吉安,几个月后迁到泰和,1945年初迁至宁都。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这几次辗转迁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C.侵华日军步步进逼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3.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1916年月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B.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C.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二、非选择题4. 通过美、苏关系的演变,我们得到“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观点.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关的事件。
(1)1942年1月结成同盟的标志——(2)1945年2月共同参加会议的名称——(3)1945年共同给予军事援助的国家——(4)1947年为了对付苏联,美国出台的政策——(5)1955年为了对付美国,苏联成立的军事集团——5. 观察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否则画“×”。
(1)漫画一中的“魔爪”曾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 )(2)漫画一中的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3)漫画二铁钳下的“恶人”代表的是以英国为主的“联合国军”。
( )(4)漫画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朱德。
( )(5)两幅漫画向我们表达的寓意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 )6.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每个国家之间会不断地变换角色。
以下两幅图示体现了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与别国的国际关系。
中考历史二轮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复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1.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的形成D.华约的形成2.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1993年,欧洲建立的“高一级的整体”是3.中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了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
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 马歇尔计划D.北约成立4.历史复习课上,李老师在幻灯片上呈现如下两幅图片。
本节课复习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B.两极格局下的世界C.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多极化格局下的世界5.某同学以“冷战局面的形成”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以下是他选取的部分素材,其中不适合这个学习主题的是()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稿B.杜鲁门在1947年国会的演说稿C.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D.《联合国家宣言》文件6.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瞬息万变,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更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
下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意义?①各种力量相互竞争相互制约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它们反映的同一主题是()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C.美苏冷战中的对峙D.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8.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2002年,欧元在欧盟大多数成员国投入使用。
这表明欧盟()A.各国政治联系日益密切B.各国的经济差异不复存在C.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加深D.力求在外交方面步调一致9.2010年12日4日《广州日报》消息:韩朝炮击事件发生后,中国为避免局势恶化,多次敦促有关方保持克制,建议12月上旬在北京举行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紧急磋商。
“六方会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A.两极化B.单极化C.多极化D.全球化10.下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A.苏德战争B.巴以矛盾C.美苏争霸D.海湾战争11.2013年张华同学与其父母一起到国外某地旅游,发现那里不同国家的人持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四专项训练_126含答案
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一、选择题1.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的打击下,被迫一步步汇人工业文明的大潮中。
下表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其中最符合历史发展事实的选项是( )。
甲午中日战争2.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时间B.地点C.领导人D.参加者3.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二、非选择题4. 请按以下提示写出不同时期英美关系的具体史实。
(各一例)(1)压迫——(2)独立——(3)竞争——(4)联合——(5)扶助——(6)追随——5. 以下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20世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请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否则画“×”。
图1 1919年的分赃图2 1945年的胜利(1)图1、图2分别反映的是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
( )(2)图2中,雪茄、长烟嘴、烟斗分别代表参加会议的英、美、苏三国首脑,他们是张伯伦、罗斯福和斯大林。
( )(3)两次会议都是在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召开的,会议内容都涉及战后建立国际组织。
( )(4)两次会议中,德国都面临惨遭肢解的命运。
( )(5)上述图片告诉我们,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合作的。
( )6.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贝当将军在关于凡尔登战役的回忆中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
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遮蔽物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
”1945年8月,在日本广岛、长崎升起的两朵“蘑菇云”顷刻之间使两座城市化为乌有……而今,局部战争频发,流血冲突屡见,民族纠纷、大国干涉、宗教仇视以及恐怖活动很快就成为我们整个人类头上的利箭。
人教版初三历史总复习优化:专题训练九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专题训练九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16世纪的殖民扩张中,占领巴西的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法国2.法国革命爆发后,最早以武力进行干涉的是A.英国和俄国B.奥地利和普鲁士C.英国和普鲁士D.俄国和奥地利3.1848年欧洲革命前夕,罗马尼亚受哪些国家统治A.英国、法国、土耳其B.俄国、土耳其、奥地利C.英国、奥地利、土耳其D.美国、法国、土耳其4.19世纪中期,意大利经济最发达、力量最强的国家是A.威尼斯B.两西西里王国C.撒丁王国D.教皇国5.“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这句话是谁说的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6.三国同盟指的是A.英、法、俄B.德、奥、意C.德、奥、俄D.英、法、意7.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分别为首的国家是A.英国、俄国B.英国、德国C.英国、美国D.法国、意大利8.被英国视为“生命线”的殖民地是A.中国B.印度C.伊朗D.埃及9.19世纪末,美国从哪个国家手中夺取了波多黎各、菲律宾等地A.西班牙B.法国C.英国D.俄国10.一战爆发后,见风使舵,投入到协约国一方的是A.奥匈帝国B.意大利C.英国D.法国11.一战中,东线的作战双方是A.英法——德B.俄——德、奥匈C.塞尔维亚——奥匈D.法国——俄国12.主宰巴黎和会的三个帝国主义国家是A.法、英、美B.德、俄、日C.英、美、俄D.日、德、俄13.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的是A.凡尔赛和约B.华盛顿会议C.《四国条约》D.《九国公约》14.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的军事政治集团是A.轴心国集团B.同盟国集团C.协约国集团D.北大西洋集团15.驳斥“台独”分子的言论,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依据的历史文献异常丰富。
下列哪一国际文件便能起到这一作用A.《九国公约》B.《凡尔赛和约》C.《开罗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16.决定建立联合国的会议是A.波茨坦会议B.开罗会议C.雅尔塔会议D.德黑兰会议17.阿尔及利亚结束了哪国殖民统治而独立A.英国B.荷兰C.法国D.美国18.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开展最早的是A.西非B.北非C.东非D.南非19.1810年,墨西哥独立运动反抗的殖民国家是A.西班牙B.葡萄牙C.法国D.俄国20.整个西属拉丁美洲基本实现独立是在A.1824年B.1822年C.1826年D.1827年21.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是A.杜勒斯B.克拉克C.马歇尔D.杜鲁门22.《北大西洋公约》签订于A.1948年底B.1949年1月C.1949年4月D.1949年底23.1950年6月27日,侵入朝鲜的是A.日本B.法国C.英国D.美国24.《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于A.1933年B.1934年C.1935年D.1936年25.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B.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法西斯势力掌握了国家政权D.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26.《凡尔赛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利益,规定德国在________的权益由________继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战争、世界格局、国际关系
一、选择题
1. 近代中国,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鸦片战争后,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日本
C.英国、俄国
B.英国、美国
D.英国、法国
2. 1939年1月。
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由南昌迁到吉安,几个月后迁到泰和,1945年初迁至宁都。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这几次辗转迁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
C.侵华日军步步进逼
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3.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1916年月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二、非选择题
4. 通过美、苏关系的演变,我们得到“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观点.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关的事件。
(1)1942年1月结成同盟的标志——
(2)1945年2月共同参加会议的名称——
(3)1945年共同给予军事援助的国家——
(4)1947年为了对付苏联,美国出台的政策——
(5)1955年为了对付美国,苏联成立的军事集团——
5. 观察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否则画“×”。
(1)漫画一中的“魔爪”曾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 )
(2)漫画一中的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
(3)漫画二铁钳下的“恶人”代表的是以英国为主的“联合国军”。
( )
(4)漫画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朱德。
( )
(5)两幅漫画向我们表达的寓意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 )
6.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每个国家之间会不断地变换角色。
以下两幅图示体现了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与别国的国际关系。
(1)在A和B处应该填写哪两个国家?
(2)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今天,上述两国对美国的牵制说明了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如何?
(3)以“世界大战与美国外交”为题撰写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依据提示分别写出在“一战后”、“二战中”、“二战后”三个时间段,体现美国与上述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史实各一项,以及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②史实准确并有效支持观点,表述流畅,不少于100字。
7.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改变,阅读并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1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他们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一格局是怎样被打破的?
(2)图2反映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它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图3“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暂时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8. 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
(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日本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面对危机,俄、日都采取了回应措施。
阅读下列选自《全球通史》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①材料一说的是哪个“法令”?为什么说它的实施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②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举出“日本新领导人”在经济、社会生活上学习西方文明的举措(各一例);简述这些举措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
③上述措施表明了俄国和日本解决危机的共同方式是什么?
(3)20世纪40年代初,中、美、苏等国共同面对的危机是什么?为了应对危机,1942
年这些国家采取了哪一联合行动?有何影响?(4)近年来,希腊债务危机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你认为上述各国应对危机的方式,对解决希腊危机有何借鉴意义?
9. 中、美、俄是当今世界的三个大国,历史上三者的关系变化跌宕起伏。
【侵华的帮凶】
(1)19世纪中期,美俄两国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中扮演着帮凶的角色?
【不同的抉择】
(2)1917年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性的一年,中美两国和苏俄对于战争分别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战时的合作】
(3)二战中,面对共同的敌人,包括中、美、苏三国在内的正义力量联合起来的标志是什么?此后在雅尔塔会议上又决定成立哪一国际组织?
【关系的转变】
(4)20世纪70年代,当中苏关系恶化后,中美关系却出现转机,其缓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两例即可)
【上海的聚首】
(5)2001年中国上海科技馆前出现了中、美、俄三国领导人的身影,这次聚首是为了出席哪一会议?
【历史的启示】
(6)从中、美、俄三国关系变化的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0.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上海县竹枝词》
材料二: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
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
——《紫玉箫二集》
(1)材料一中,“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是指哪一重大事件?从诗句中可以捕捉到有关这一事件的哪些有效信息?(一点即可)
(2)材料一中,“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是指什么?在这一事件中涌现出的一位民族英雄是谁?
(3)材料二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一年?结合两则材料提及的中日之间两场战争结果的不同,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 C
3.【答案】 D
4.【答案】(1)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雅尔塔会议;(3)中国;(4)“冷战”政策;
(5)华沙条约组织。
5.【答案】(1)√ (2)√ (3)× (4)× (5)√
6.【答案】(1)A:英国;B:日本。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
(3)史实:图示一:竞争——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联合——美英同属“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员,扶助——马歇尔计划;图示二:竞争——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对立——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扶持——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启示:各国关系的发展和变化都是由自身的国家实力决定的;国际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利益至上等。
7.【答案】(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或二战爆发)。
(2)美苏两极格局;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3)“一超多强”。
(4)经济实力;我国应致力于发展综合国力,引进国外的投资、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坚持改革开放等。
8.【答案】(1)农奴制危机;美国侵入。
(2)①废除农奴制法令;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有选择地向西方学习。
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
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危机。
③改革。
(3)法西斯侵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4)积极应对,深化改革,加强合作等。
9.【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中美两国加入协约国作战;苏俄退出一战。
(3)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
(4)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
(5)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6)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国与国应该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等。
10.【答案】(1)洋务运动;可从时间、口号、内容等方面作答。
(2)是指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惨败;邓世昌。
(3)1945年;清政府腐败(或中国政治制度落后);共产党代表先进阶级,所以共产党能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