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三嗪治疗复杂性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药导报CHINAMEDICALHERALD
拉莫三嗪治疗复杂性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观察
裴发光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儿科,福建厦门
363000)
[摘要]目的:了解拉莫三嗪对复杂性高热惊厥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于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复杂性小儿高热惊厥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拉莫三嗪口服治疗。

结果:①40min以内,试验组惊厥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P<0.05);48h以内,试验组体温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P<0.05);5h以内,试验组意识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P<0.05)。

②1年内,试验组无1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无1例继发癫痫;对照组有7例再次发生高热惊厥(发生率为23.33%),有3例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0%)。

结论:拉莫三嗪对于治疗
复杂性高热惊厥安全有效。

[关键词]复杂性高热惊厥;拉莫三嗪[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060-02
小儿高热惊厥(febrileconvulsion,FC)是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初期。

复杂性高热惊厥(complexfebrileconvulsion,CFC)预后较差,可造成缺氧性脑损伤,与癫痫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广大儿科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对于我院治疗的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采用了拉莫三嗪进行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60例对象均是2004年1月~2006年1月于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复杂性小儿高热惊厥患儿。

纳入标准:符合CFC的诊断标准[1]。

能坚持随访至少6个月。

排除标准:①患儿有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异常者;②对药物过敏者;③家属不同意治疗者。

60例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两组基本情况(表1)。

表1两组基本情况比较(例)
两组年龄经t检验,性别、发作形式、基础疾病构成经χ2
检验,P<
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

具体方法为:①控制惊厥:初诊发作时用安定O.3~0.5mg/(kg
・次)或苯巴比妥8~l0mg/(kg・次)缓慢静脉推注,必要时20~30min后重复1次,
直至惊厥控制;②积极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③积极降温:包括物理降温和必要时的药物降温。

④注意加强小儿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给予丙种球蛋白、维生素B和维生素C
等。

试验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拉莫三嗪治疗。

具体方法为:初始剂量为0.15mg/(kg・d),1次/d,口服,连服2周;随后两周1次/d,0.3mg/(kg・次)。

此后,每隔1~2周增加剂量,最
大增加量为0.3mg/kg。

维持量为1~5mg/(kg・d),分两次服用。

1.2.2观察指标住院期间所有患儿均逐日检查体温、呼吸、心率和神经症状,包括意识状态、肢体肌张力和原始反射。

所有患儿随访1年。

随访记录以下内容:①CFC发作记
录:发作形式、发作次数、发作时间、伴随情况等;②用药期间出现的相关事件和不良反应类型(如头昏、头疼、食欲减退、找词困难、记忆力减退、口唇及四肢麻木、嗜睡等)、强度。

1.2.2统计分析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为χ2
检验。

2结果
2.1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结果表明,在40min以内,试验组惊厥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两者比较P<0.05;48h以内,试验组体温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两者比较P<0.05;5h以内,试验组意识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两者比较P<0.05。

各组不同临床症状在不同时间的恢复情况构成(表2)。

以上说明,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2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2.2随访结果
所有患儿获得随访1年。

试验组无1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无1例继发癫痫;对照组有7例再次发生高热惊厥(发生率为23.33%),有3例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0%)。

2.3不良反应
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试验组有3名患者在药物加量期出现不良反应:1名头昏、1名食欲下降、1名找词困难。

经减慢加药速度均消失,并能坚持用药。

(下转第152页)
试验组(30)
对照组(30)
组别(n)209
15~20
20~40814
>4027
3~1212~481411
119
>48510
2~31411
3~51210
>549
惊厥控制时间(min)
体温恢复时间(h)意识恢复时间(h)
试验组(30)对照组(30)组别(n)
3.2±1.83.3±1.9年龄
(岁)男1918女1112
全身局部262545上呼吸感染1211扁桃体炎肺
891010
性别
发作形式
基础疾病
60
与临床沟通的桥梁,使其通过桥梁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模式和知识。

在发达国家,医院药学与医学、护理学一样,被当作临床学科,三者并称为医疗中的三架“马车”。

这就使药剂师的任务最为艰巨,PC的实践成为重中之重。

3有关医疗的各类相关人员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医疗相关人员的集体作为构成医疗体制转换的具体过程。

首先是思想的转变,通过医院的组织学习,了解国际先进的医疗模式的动作方式,了解每一个人在新医疗体制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围绕以病人中心的医疗体制中,针对本院的实际情况,给自己一个崭新的定位,使自己从思想上首先融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洪流之中。

作为药剂师,应在深刻理解PC的概念基础上,积极地在PC实践中给自己定位。

其次是行为模式的转变,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医疗体制下,医院内的各类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行为模式也将发生深刻的改变。

这看似个人的行为,实际上却关联着所有的人员,它体现着体制的变革,是由思想到行为模式的转变,其过程是复杂而艰巨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就要求每一位员工在完成思想转变,给自己一个崭新的定位的同时,应结合医院体制变革的具体情况,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使自己的行为与医院的步伐融为一体。

参与PC实践的临床药师,其行为模式以参与临床为主,只有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成为合格的临床药师。

第三是知识结构的转变和知识的积累。

随着新体制的运行,各类相关人员原有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调整知识结构。

例如医生需要增加药学、护理学、营养学等知识;护理人员应增加医学、药学、营养学等知识;药剂师应增加医学、护理学、营养学等知识。

在新的医疗体制下,各类专业人才将成为全才型专才。

全才是为了更好地配合,专才是提供专业的服务。

可以想象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内,中间是病人,以病人为中心是各类专业人员,大家相互联系,又各有专攻,同心协力,共同服务于病人。

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有两种途径:学习和实践。

这两种途径得来的知识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它们的力量,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药剂师由于一直远离临床,缺乏临床实践的经验,在学习PC和实践PC的过程中,就变得尤为艰难,是一个需要恒心和毅力的过程。

综上所述,PC与医疗的国际化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需要国家、医院以及医疗相关人员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来完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人们拓宽了思想视野,在医疗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这必然促使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PC的实践成为必然的趋势,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正在酝酿形成中。

(收稿日期:2007-03-27)
3讨论
高热惊厥(FC)是指婴幼儿时期(4个月 ̄5岁之间)初次发作,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体温上升时(>38℃)突然出现的惊厥,除外颅内感染或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FC的患病率国外报道为2.2%~5%,我国为3.9%,在全部儿童中,约5%~6%发生过FC[2]。

因此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类型之一。

FC可以分为单纯型(simpleFC,SFC)和复杂型(CFC)。

约6%~17%CFC患儿将转变为癫痫[2],而CFC较SFC有易于复发的趋势,反复发作可引起惊厥性脑损伤,因此,积极服药预防复发,对改善CFC患儿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拉莫三嗪是近年开发的新型广谱抗癫痫药,可用于各型癫痫的治疗。

该药口服生物利用度高(95%),研究表明拉莫三嗪在人体内的平均半衰期约为15 ̄30h,但在与肝药酶诱导剂或抑制剂合用时,半衰期缩短或延长[3~6]。

拉莫三嗪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排出体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半衰期延长。

不同于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镁等经典的抗癫痫药,拉莫三嗪在人体内主要通过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进行代谢,不经氧化代谢,也没有明显的肝药酶诱导和抑制作用,因而对其他合用药物代谢无明显影响。

已经有报道将抗癫痫药用于治疗CFC,并通过长期服药预防惊厥复发及癫痫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

本研究中,我们对CFC患儿采用了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莫三嗪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与单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而言,各种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都短于对照组,且1年随访结果表明,无1例再发生惊厥,也无1例继发癫痫,而对照组有7例再发惊厥,3例继发癫痫。

就不良反应而言,我们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轻微,患儿都有良好的依从性。

但是拉莫三嗪在我国应用时间短,用于治疗CFC的临床研究也未见报道,因此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包括血药浓度监测、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大样本研究,为其在临床上用于治疗CFC患儿积累和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述枚,谢样鳌.现代儿科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544.[2]林庆,叶露梅.小儿囊痈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64-165.
[3]PeruccaE.Thenewgenerationofantiepileptiedrug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J].BrJClmPharmacol,1996,42(5):531-543.
[4]MarcellinP,deBonyF,GarretC,etal.Influenceofcirrhosisonlamotriginepharmacokinetics[J].BrJClinPharmacol,2001,51:410-4l1.
[5]WoonR,Soul-LawtonJ,RolanPE,etal.Comparisonofthepharmacokineticsoflamotrigineinpatientswithchronicrenalfailureandhealthyvolunteers[J].BrJClinPharmacol,1997;43:23-27.
[6]EbertU,ThongNQ,OertelR,etal.Effectsofrifampicinandcimetidineonpharmacokineticsandpharmacodynamicsoflamotrigineinhealthysubjects[J].FurJClmPharmacol,2000,56:299-304.
[7]胡文广,钟佑泉,吴惧,等.妥泰防治复杂型高热惊厥复发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3,24(6):603-605.
(收稿日期:2007-04-01)
(上接第60页)
152
中国医药导报CHINAMEDICALHERA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