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波长K系数-紫外分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波长K系数-紫外分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
盐氮
双波长K系数-紫外分光度法
同时测定水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重庆市渝中区环境监测站夏明
【摘要】基于吸光度的加合性原理,建立了双波长K系数—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新方法。
以水样中的两组分的峰值波长互为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用解方程组法对两组分的吸光度分别进行解析,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的特点。
方法适用于清洁水样或经处理的水样的分析,相对误差-2.7%~4.0%,相对标准偏差0.62%~5.09%,回收率92.3%~105.9%。
【关键词】双波长K系数—紫外分光光度法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Nitratc-Nitroge and sub - Nitrate - Nitrogen Mensuration in water by Dual-wavelength Kconeficient-ultraviolet radiation spectrophotometry/XiaMing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tation Yuzhong District,400013)
Abstract:It created the way that Nitrate-Nitroge and sub-Nitrate-Nitrogen Mensuration in water by Dual-wavclecngth Kconcfficicnt-ultraviolct radiation spcctrophomctry.The pcakcd wavclcngth of two components in water samples were selected as determination wavelength and consulution wavelength each other.The way of dispelling equation-group were applied to the recolution of two lomponents. The water samples or the water samples after disposal with relative crror of -2.7%~4.0%,RSD 0.62%~5.09%,and recovcry of 92.3%~105.9%.
Key words:Dual-wavelength K conefficient-ultraviolet radiation spectrophometry、Nitrate-Nitroge、sub-Nitrate-Nitrogen
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是评价水质受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长
期饮用含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较高的水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危害,因此准确测定当地饮用水中两氮,对于正确进行水质评价和判断是否适宜饮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水中的两氮的标准测定方法仍是化学法〔1〕,化学法分析周期长,试剂用量大且不能同时测定。
作者在参考有关
资料〔2〕〔3〕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同时测定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新方法,并经实际应
用,取得满意效果。
1 测定原理
水样中硝酸盐氮(m 1)和亚硝酸盐氮(m 2)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02nm(λ1)和210nm(λ2),但彼此间存在严重干扰,根据吸光度的加合性原理得:
A(总,λ1)=A(m 1,λ1)+ A(m 2,λ1) A(总,λ2)=A(m 2,λ2)+ A(m 1,λ2) (1)由式(1)可推导出:
A(总,λ1)=A(m 1,λ1)+ A(m 2,λ1) / A(m 2,λ2)〓A(m 2,λ2) A(总,λ2)=A(m 2,λ2)+ A(m 1,λ2) / A(m 1,λ1)〓A(m 1,λ1) (2) 令K 1= A(m 2,λ1)/ A(m 2,λ2),K 2 =A(m 1,λ2)〓A(m 1,λ1)
取相同浓度的NO 2_N 和NO 3_N 经多次测定确定K 值:K 1=0.907、K 2=0.824,将K 值代
入方程组(2)得:
A(总,λ1)=A(m 1,λ1)+ 0.907〓A(m 2,λ2) A(总,λ2)=A(m 2,λ2)+ 0.824〓A(m 1,λ1) (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出两组分在各自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值,从而消除彼此的干扰。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1.1 仪器TU-1901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1cm 石英比色皿。
2.1.2 试剂亚硝酸盐氮标准溶液:称取0.2464克NaNO 2(AR),臵于不含亚硝酸盐的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 ,此溶液1mL 相当于
亚硝酸盐氮0.5mg.临用时稀释为5.0ug/mL 使用液。
硝酸盐氮标准溶液:称取0.3607克KNO 3(AR),臵于不含硝酸盐氮的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 。
此溶液1mL 相当于硝酸盐氮0.5mg 。
临用时稀释为5.0ug/mL 。
2.2 实验方法 2.2.1 标准曲线
吸取5.0ug/mL ,亚硝酸盐氮及5.0 ug/mL 硝酸盐氮0.00、0.50、1.00、2.00、3.00、4.00、5.00 mL 分别臵于25mL 比色管中补加二次蒸馏水至刻度,混匀静臵5分钟。
用1cm 的石英比色皿,以零管作参比,分别在202nm 和210nm 测定总吸光度值,并求出A (m 1,λ1)、A (m 2,λ2)分别绘制标准曲线。
2.2.2 样品测定
直接取洁净水样或经处理的水样于202nm 和210nm 处测定总吸光度值,求出A (m 1,λ1)、A (m 2,λ2)值后代入各自的回归方程求出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浓度。
3 结果与讨论
3.1 吸收光谱及K 系数的确定
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吸收曲线严重重叠,见图1。
由图可知,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和峰值波长分别为202nm 和210nm 。
取相同浓度的NO 3~-N ,NO 2~-N 经多次测定确定K 值:K 1=0.907、K 2=0.824。
3.2 标准系列
按试验方法,分别取不同量得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在0~
1mg/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m 2,λ2)=-0.0253+0.3665C (m2),相
关系数r=0.9991.硝酸盐氮在0~2mg/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m 1,λ1)=0.0145+0.672C (m1),相关系数r=0.9993。
(1-亚硝酸盐氮,2-硝酸盐氮)
图1. NO 2~-N 、NO 3~-N 吸收曲线
3.3 加合性试验
用本法测定标准混合试样,结果见表1,表明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对彼此的干扰基本得到消除。
表1 标准合成试样的测定结果(单位:ug/25mL )
编号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
加入量测出量相对误差(%)加入量测出量相对误差(%)
1# 8.0 8.1 1.25 5.0 5.2 4.0 2# 12 12.05 0.4 10.0 10.3 3.0 3# 15 14.6 -2.7 15.0 14.7 -2.0 4# 20 20.2 1.0 20.0 19.5 -2.5 5# 24 23.7 -1.3 25.0 24.8 -0.8 3.4 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
取3份水样进行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变异系数为0.62% ~5.09%,回收率为92.3% ~105.9%。
详见表2.
表2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
样品编号待测组分测定值添加量测定次数回收率范围CV(%) (ug/25mL ) (ug) (%)
1# NO 2~-N 0.52 2.0 10 92.3-98.8 5.09
NO 3~-N 10.4 10.0 10 98.5-105.9 1.05 2# NO 2~-N 1.04 2.0 10 96.0-98.9 2.31 NO 3~-N 21.3 10.0 10 98.4-104.3 0.62 3# NO 2~-N 0.97 2.0 10 94.3-99.8 1.55 NO 3~-N 12.4 10.0 10 98.7-103.1 1.10 3.5 对照实验用本法与标准法对比测定水样,结果见表3,经统计学处理表明两法无显著性差异。
表3 对照实验据结果(ug/25mL )
样品编号待测组分测定次数本法(X )标准法(X )1# NO 2~-N 10 0.52 0.55 NO 3~-N 10 10.4 10.9 2# NO 2~-N 10 1.04 1.10 NO 3~-N 10 21.3 21.8 3# NO 2~-N 10 0.97 1.03 NO 3~-N 10 12.4 12.9 3.5 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影响
在波长200-230nm 的范围内,NH 3-N 、Cl -有一定的吸收,但在1ug/mL 标准溶液中,控制相对误差〒5%,加入15倍的NH 3-N 、200倍的Cl -不干扰本实验,另外,Br -、I -、IO 3-、Cu 2+、Fe 2+、Cr 3+、Cr 6+、等也有一定的吸收,但它们在生活饮用水中的含量甚微,一般不影响测定。
3.6 浑浊或有色样品的测定
如果水样色度或浊度较高,对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此类水样用氢氧化铝悬浊液或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可有效地消除干扰。
4 结论
实验证明,本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是令人满意的。
而且操作简便快速,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且仪器要求不高,值得基层单位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1987.
2.胡鑫尧等.计算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
3.冯玉军、肖春林等.N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N组分的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10(2):167-168
致谢:感谢本站工程师何军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