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气二十四节气介绍宣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
春分
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 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 (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 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 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 这是古老的习俗。
【传-统-节-气-文-化】
传统节气介绍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 的特定节令
01
春
CATALOG
02
夏
03
秋
04
冬
【中-华-节-气-文-化】
CHINESE
春 S O L A R T E R M
CULTURE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 的特定节令
夏
小满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 60° 。 从 小 满 开 始 , 大麦、冬小麦等夏收 作物,已经结果、籽 粒饱满,但尚未成熟, 所以叫小满。
芒种
北斗指向己。太阳黄经为 75° 。 这 时 最 适 合 播 种 有 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 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 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 成熟了。
夏至
北斗指向乙。太阳黄 经 为 90° 。 太 阳 在 黄 经 90°“ 夏 至 点 ” 时 , 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 线上空,北半球正午 太阳最高。
小寒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 话说,“冷在三九”。 “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 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 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 而人们记忆犹新的1975年冬,气温最 低的节气竟是大雪呢!
冬
大寒
大寒时节,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 当的低温。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 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 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近代气象观测几记录虽然表明,在中 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
【中-华-节-气-文-化】
CHINESE
夏 S O L A R T E R M
CULTURE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 的特定节令
夏
立夏
立夏:斗指东南。 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 大。 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白露
“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 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 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
秋
秋分
“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 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 降。
寒露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 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 霜了。
3. 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 中、下游地区少得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四川盆 地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平均气温较长江中 下游地区约高2℃至4℃,雨量仅占全年的5% 左右。
2. 偶有降雪,大多出现在1、2月份;地面积雪三、 五年难见到一次。
3. 如果能够目睹大地白雪皑垲,绿树披银饰玉, 常是终身难忘的趣事。
小暑
斗指辛。太阳黄经为 105°。天气已经很热 了,但还不到最热的 时候,所以叫小暑。 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夏
大暑
斗指丙。太阳黄经为 120°。大暑是一年中 最热的节气,正值勤 二伏前后,长江流域 的许多地方,经常出 现40℃高温天气。
【中-华-节-气-文-化】
CHINESE
秋 S O L A R T E R M
【传-统-节-气-文-化】
感谢您的聆听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 的特定节令
春
谷雨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 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
种瓜种豆”
成嫔看见太子爷伸出手才猛然回过神,“太,太子殿下........?!” 心里又惊又疑又惧,急急忙忙的想下床行礼,却被太子爷微笑挥手阻止,“成嫔娘娘别多礼,孤只是来看看小七.........” 成嫔惊疑不定,却也只敢藏在心里,面上还是轻柔的笑着,“太子殿下有心了。” 太子爷一笑,笑容沉静,淡淡开口,“成嫔娘娘,孤刚刚进来的时候一个人也没看见,哪些狗奴才要是不懂事的话,成嫔娘娘就该教训才是。” 成嫔一惊,为太子爷此时忽然散发出的那种气势,同时心里也苦涩不已。 皇上这会儿连一道圣旨也没有,一个生来就残疾的孩子,天知道,他们母子二人会有什么下场? 那些个太监宫女这会儿怕都自寻出路了吧? 虽然这都是事实,可成嫔知道有些事情心里知道就好,面上是万万不能说的,于是勉强笑着开口,“太子爷教训的是。” 太子爷瞥了眼成嫔,转头对一直沉默跟在自己身边的小顺子吩咐道,“回承乾宫把那套上次赏赐下来的绒丝被给孤拿来。” 小顺子恭敬应了一声,转身就办去了。心头想到,那套绒丝被貌似是皇上赏赐下来的吧? 要是被皇上知道了..............要不,就拿太皇太后去年赏的那套? 成嫔有些惊愣,太子爷.............. 刚想开口,就见太子爷脸上带着浅浅的柔和的笑意抱起自己的儿子,姿势非常的标准,而且貌似还很熟练?? 要知道,太子爷还是张英的时候,曾经做了好一阵的奶妈,张英的妹妹弟弟是龙凤胎,刚刚出生不久就非常的闹腾人,那会儿,张英的妈妈为了解除张英的心理阴影,常常把龙凤胎扔给张英照顾............. 成嫔这次真的惊愕了。 可接着―― 太子爷握着小小的脆弱的手,笑眯眯道,“小七,你放心,二哥会保护你的,咱爱新觉罗家的人决不让外人欺负!” 看着太子爷坚定灿烂的笑容,听着这样的话语,成嫔的眼泪扑簌扑簌的又落下了,虽然知道也许这位太子爷并不一定能够护住他们母子二人,可在已经无人问津无人可求无人可助整整三天里,这样的话语,这样的笑容,宛若黑
秋
霜降
1.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 的四川盆地,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 有三个节气。
2. 在盆地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 3. 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
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 日数也就不一样了。
【中-华-节-气-文-化】
惊蛰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 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 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 大雨似蛟龙”。
CHINESE
冬 S O L A R T E R M
CULTURE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 的特定节令
冬
立冬
1.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立冬立冬, 水始冰,地始冻”。
2. 人们常以凛冽北风,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 3. 我省盆地亦霜雪稀少,所以,在气候学上,不固定以“立冬”
夜的淡淡的月光,不够明亮,却足以照亮一室的黑暗,足以温暖已经绝望的心......... 成嫔捂着嘴巴,眼泪就这样落个不停........... ------------------------------------------------------------------------乾清宫。康熙帝埋头批注着奏折,神情平静,顾喜站在御案下,轻声的回报着今儿个承乾宫那位不让人省心的太子爷的踪迹。
CULTURE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 的特定节令
秋
立秋
北斗指向西南。 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 高气爽,月明风清。 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秋
处暑
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 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 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春
立春斗指东北
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 了。
春
雨水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 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 雨水送肥忙”。
冬
冬至
1.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 2. 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
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3. 四川省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 4. 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
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
这天作为各地冬季的开始,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即候(5 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这样就比较节合当时的物候 景观。
冬
小雪
大雪
1.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 气的产物。小雪节气,四川盆地北部开始进入 冬季。
2.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 冬景象。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 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盆地 “冬暖”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