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高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语文部分新变化解读
关注古文部分侧重人生反思
——2013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语文部分新变化解读
随着《考试说明》的出台,北京高考的新变化和我在班里所讲,以及半个月前我在新东方在线视频课程中的预测都非常一致。
本文将对两点具体变化向考生进行详细解释,确保最后半年有清晰、正确的备考方向,并会提及复习方法和提分策略。
以下是2012、2013年考试说明关于试卷结构的比较。
2012
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约5题,约15分
古诗文阅读约8题,约42分
现代文阅读约6题,约33分
写作1题,60分
2013
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约5题,约15分
古诗文阅读约8题,约36分
现代文阅读约6题,约27分
阅读延伸 1题,12分
写作 1题,60分
变化:
1、古诗词阅读部分比重加大,散文阅读比重减小:
2012年的古诗文阅读共42分(包含阅读延伸10分),如果去掉阅读延伸和2013年的36分比较,其实今年古诗文部分多加了至少4分。
这主要是因为今年取消了一道阅读延伸题,而保留的那道延伸题增加到了12分,所以剩余的8分就分给了古诗文部分4分。
而相对应的,2012现代阅读则由22分(不包含阅读延伸的10分),变为了2013年的27分,但多出来的分数极可以加在说明文阅读中。
所以散文阅读这个历来为大家所头疼的题目,其比例被减少了。
因此,最后半年的时间同学们除了巩固以前的知识,还要加强古文、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特别是今年极可能增加古文的翻译题,同学们现在就要开始学习和训练,避免在考场上遇到这样的题目完全茫然、不知所措。
2、阅读延伸题数量减少,但难度增加:
由去年的两题各10分,变为了今年的一题12分。
从2010年开始第一次考阅读延伸题开始到2012年,题目的形式基本没有大的变化,10分的题目要求学生回答题目干问题、结合文章举例分析、语言流畅。
而今年增加的2分则要求学生在语言流畅的基础上,做到语言优美。
想拿到阅读延伸的满分,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要拿出作文的高度来要求延伸题的做答才行。
故而我一直以作文切片的方式讲解阅读延伸,以作文的高度指导阅读延伸,现在的题目要求才刚刚达到我的教学难度而已。
3、作文部分更加关注人生哲思:
相对于题型、分数这一类显性的变化之外,承担着更多社会责任的语文高考正在发生着更加深远的变化。
在去年“老计”的材料中,体现的是社会中平凡人物的伟大精神,但缺少一点北京卷应有的文化气质和人生反思,毕竟让一个高中生去体验老计的人生境界似乎略显无聊。
过于单向的命题思路,不见得符合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观。
高中生理应可以选择老计那样甘于平凡中伟大的精神境界,也应该有选择年少轻狂、敢于尝试、不甘寂寞的权力。
浙江卷今年的题目“路边鼓掌的人”是一个好的示范,既允许学生们选择平淡的人生,又鼓励学生们敢于成为英雄,这才是一个有胸怀气度的题目。
让很多本就不喜欢作文的同学,在考场上写一个自己在如今的年龄本不欣赏的人生观的好处,显得命题者武断、独裁、一厢情愿。
今年的北京试卷应会以象征形式设计命题作文,或者回归材料作文多角度任意选择。
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多读反思人生的散文,丰富自己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辅之以作文的练习,其中要加强对人生态度、生命时光的思考。
下笔要文史合证、文气纵横,既要有精准的思路阐释中心以保证中心明确,又要有博引的例证以显阅读之丰,还要有准确生动甚至才气横溢的语言方显才华之盛。
特别注意,此部分的例文请直接参看散文阅读中考查较多的生活随感一类的文章(从鲁迅发表在《随感录》上的文章开始,成为了我们今天众多阅读文本的圭臬),其中包括着丰富多向的人生反思,是模仿来写作的绝好素材。
我已将作文教学的诸多例文发在我的主页和博客上,请各位同学自行前往阅读。
变化外更多的是不变:
从总体上来看,北京高考今年虽有题目、分数两点比较明确的变化,但从总体上着眼,不过是稳定中的微调。
如果你了解语文考试的命题规律、解题方法,就不会在变化中感到困惑和痛苦。
从刚刚过去的期末语文试卷上来看,这是北京本地第一次就新《考试说明》的内容进行题目设计,我也刚刚完成了对此套题目的解析。
例如,海淀期末的作文《为你亮起一盏灯》中包含着我们次次都讲的象征体“灯”,将之具体化则可破题成文。
如果你听我讲过萧萧的《灯火》中童年生活与关于祖母的回忆,你就会用它写人间的温情;如果你听我讲过叶延滨《灯火的温情》中关于人性的思想和城市的反思,你就会用它写富于思辨的文章;如果你听我讲过“爱与期待”中作家与他们的家乡,那么你就会写在黑暗的创作人生里,作家用文字点亮了精神的世界。
一盏灯,可以是勇气、是信心,还可以是爱、是创新的精神,哪一个不是我们一段一段、一句一句练习过的角度。
你若还是不会写,就把我以前留过的作业重新写,因为你当时一定没有认真写过、认真改过。
随着民族文化的自醒、自强,语文科目的考查力度会不断加强(目前走在改革前沿的江苏,其文科生高考语文试卷总分是200分)。
大家在最后的时间里一定要加强古诗古文的学习、散文部分生活随感类的阅读、作文部分反思人生类的写作,你的试卷一定可以在2013年高考语文中斩获高分。
六.作文评析(首发于《北京晚报》,
题目为《难度持平与内涵丰富,解题行文与修身济世——2012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评析》)谈一下同学们都非常关心的作文部分。
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举动,让人赞叹、感动,也浮想联篇、览卷长思。
从2008年的杯中置沙、2009年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10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到2011年的世乒赛,北京卷高考命题鲜明地树立着贴近生活、人皆可文的亲民路线。
从2008年开始,北京卷彻底放下了让学生们猜测出题者立意的设题方式,让学生们有话可说,真正考验学子们驾驭思路、材料和感情。
所以大家皆有话可说,但说出的话却高下立见,故而语言的修炼仍然至关重要。
否则,说不是茶壶里倒不饺子,实在是倒出的饺子一塌糊涂。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反复讲解立意,又反复训练每个例子的谋篇布局和行文字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亲笔写作,让大家在运用文字的实操中提高水平。
今年此题常见的可以写“责任”、可以写“理想”、可以写“积累”。
我在班里讲过的五个常考立意恰有“理想”、“责任”,而四个备考小角度恰有“积累”。
从命题方式上来看,北京卷再次以材料作文形式出现,正文没有引语,学生可以从最有共鸣的一点入手,展开联想,或抒发现实生活中真挚的感情,或纵横文史深入思考如此精神的熠熠之光。
二者皆有可取之处,前者真诚感人、文字入心,后者气势恢宏、磅礴环宇。
不过,无论如何行文,都一定要结合材料,具体题目具体分析,决不可自说自话、脱离材料。
如若不然,极易让阅卷者认为是提前套作。
所以,写记叙文的同学也要回归材料,写散文的同学要感情线索明确、与材料成照应之势,写议论文的同学也要呼应材料、以材料为点波纹式展开。
从文言文、散文阅读到作文,高考语文一以贯之的是儒家思想中修身济世之德,从处处为善的李疑、到身残志坚奉献社会的张海迪、再到平凡世界中成就伟大的老计,他们都在向我们展示着语文与现实世界的紧密关系。
只有语文最能影响一个学生的心灵,只有语文老师最可以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无论如何解题得分,都永远不要忘记,今天所考查的不单是37个考点和20个题目,更考查的是语文老师的教学功力、良知,以及社稷栋梁们从文学与人学中体会到的大智慧、大德行。
一个即将走入更高学府的青年才俊,应该对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好有敏锐细腻的感情,对国家和社会的变迁有积极和深入的思考,如此一来我们这个民族才能有民智上的自力自主,才能有文化上的自尊自爱,这是2012语文卷面在题目与得分中透露给我们的新气象,值得我们赞许与深思。
我带领学生们一段一段写过课堂练习,我当时的例文例段如下:
立意:积累
中心句:以点到线、以线到面的变化正是暗喻了一切伟大的事业都是来自于点滴的积累。
例段分析:材料中点、线、面以少聚多的故事我自然地想到明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也恰是凭借勤奋积累的精神才铸就医学经典《本草纲目》。
27年的“搜罗百氏”,李东璧积累了无数医药素材;1892种草药的“百访四方”李时珍用水滴石穿的精神累积医学的宝库;11096则药方“远穷僻壤之产,探险麓之华”,是濒道山人厚积薄发的见证。
事实上,无论是点线面这样的小故事,亦或是有卓越贡献的伟人,莫不是凭借在勤奋积累的精神才能创造出丰富的知识财富、流芳百世。
例段分析:个人如斯,中华五千年文学财富亦是由在纸张上笔划成点、作品成线、风格成面,构成了千古风骚、灿烂华彩的文学世界。
十家九流共争鸣才有了春秋战国的文化盛景,风骚汉赋长相继织成了前汉文学的锦绣篇章,唐诗宋词传百代汇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海洋。
附:2012北京高考例文(独家首发于《京华时报》)
纵横文史说积累
——以平凡之微力著千古伟业材料读罢,览卷长思,一个平凡人清石护路的平凡细屑之举,却承载着无数个家庭的团圆梦、成就了千万里铁轨的安全行,我似乎从渐行渐远的火车声、渐微渐巨的检修声中,听到和感到了一个平凡心灵中伟大的力量和一点微末力量中发散的万丈光芒。
无论是文学家的千古文章甚或是一个民族的经国伟业,都是由看似默默无闻的细微之力积聚而成——这不恰是此材料向我们展示的精神内涵之一吗。
恰有荀子《劝学》所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数夜读《史记》,谁能知“二十岁南游南淮,上会稽、探禹穴”(《史记˙太史公自序》)搜集史料可以集腋成裘著成经典;谁能知130篇、52600余字辛苦遭逢可以“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恰如老计那平凡的走山路、清碎石却累积为须得鸣笛致敬的成就,从一介史官到中书令至史家巨擘,太史公却用一生的史学积累成就了“史家之绝唱”,用微末的史料铸就了“无韵之离骚”。
平凡世界的小为小善积累成了千古文章,老计的故事让我在文学的世界里展开了纵横文史的联想。
从小兵卒、小职员到阶下囚,塞万提斯从来没有想过毫无起色的人生却给《唐˙吉诃德》的创作带了灵感和意料外的成功;从药房学徒、牧牛人到新闻记者,欧˙亨利从来没有想过如此平凡的人生却为他文学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更给他带来了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世界短篇小说大师的美誉;从水利学堂、日本学医到文学抗战,鲁迅不会想到古文字的苦修和国学的累积却让他在新文学运动中高峰突起、后世景仰。
谁能想到,再伟大的伟大,都是由平凡到底的平凡水滴石穿而成;谁能想到,敬仰文学大家与致敬铁路工人的道理如出一辄。
老计的精神如果推而广之,会让我们想到民族、国家的复兴伟业,不也需要这样平凡细微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累积。
汉赋唐诗千古风骚,来自于平凡文字的排列组合;抵御外敌抗日救国,需要无数无名英雄默默无闻的牺牲;国家振兴民族自强,依赖平凡世界中四面八方的臂膀脊梁。
哪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平凡人民的强大,哪一个民族的富强不是平凡人民的富强。
所以千万莫小视老计那清理铁轨的小作为,更不要让他并不高大的身影渐行渐远,因为一个国家振兴的力量恰源于此,只在让如此力量如细流奔海般潮涌海聚,才会让中华民族的复兴之巨力势不可当。
纵览文史,从个人到国家,从微著的迁变中我豁然醒悟,平凡世界中每一个平凡工作者的举足轻重。
作为一个即将走入更高学府的年轻人,面对高耸入云的学业之峰和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我理应从老计的身上学会踏实为学的人生态度,在平凡细末的积累中蓄养力量,以甘于平凡之心态清理学业道路上的碎石,以持之以恒之精神面对人生岁月里的考验,方能让成功的列车高歌快进、直奔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