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1 轴对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对称》说课稿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变换《轴对称》。

该单元包括轴对称、平移、欣赏设计三个内容。

2、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

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美。

3.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4、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5、教学难点: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实物投影器、学生自备直尺、笔、剪刀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引入
1、带领同学们欣赏一组轴对称图形,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美。

2、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试着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目之所及,手之所触,脑之所想,都是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对称,体悟特征,出示例1
(1)、这幅图对称吗?
(2)、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3)、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4)、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画对称图形。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升华概念,得到知识,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
三、知识运用
1. 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2. 动手操作:先折一折,再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

四、探索新知,画对称图形
1、出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环节是强化学生轴对称图形的直观印象,巩固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增强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既突出重点,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增强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
五、知识运用
1. 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 你能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吗?试一试。

六、本课小结
七、作业布置:
1、第83页“做一做”第1题;
2、剪出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八、板书设计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的特性: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步骤:
点出关键点
找出对称点
顺次连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