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

合集下载

关于乡村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思考

关于乡村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思考

·本栏目责任编辑:代影·vacation tour 度假旅游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基础理论2019年3月关于乡村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思考牛亚飞(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开始追求越来越细致的生活。

旅游业便在这种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其整体规模和发展方向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各种新型旅游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种各样的旅游形式在丰富了城乡人民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的消费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对相关地区各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新诞生的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这两种新的旅游形式都是围绕城乡展开的,为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发挥很大作用。

本文对这两种新的旅游形式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实际研究结果为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如何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研究与思考;优化建议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3-0036-02随着城市化要求的提出,许多乡村都开始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经济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迅速发展起来,为带动乡村和部分地区的经济提供了很多方便。

首先乡村与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存在很大差异,这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一些特殊地区的民俗习惯与其他地区不同,也是其能够成为旅游地的优势之一。

为确保乡村旅游能够发展起来,我们需要让游客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体验到农家生活的休闲与新鲜,农家人民的善良淳朴,从而以自身得天独厚的优点吸引游客。

对于民俗旅游来说,为吸引游客就需要将自己的民俗宣扬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该地区的民俗,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1乡村旅游的简单介绍乡村旅游主要指那些旅游地区以乡村为主,旅游目的主要是体验乡村生活,欣赏乡村独特景色的旅游。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
点辨析
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来分析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三者的界限。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辨析对于旅游,有很多种不同的形态,可以将旅游的栏目分成十几项,主要的几个类别包括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这几种形态的旅游既有相同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形态的旅游尽管有着自身的特点,但是,只能满足人们对某一项目的需求,不能够让人们领略到不同的风光。

仅仅有对不同旅游形态的概括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和稳定的发展,还需要对不同旅游形态之间的联系进行概括,分析出不同形态的旅游业之间的特色。

一、乡村旅游的辨析(一)乡村旅游的概念辨析乡村旅游按照专家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在较为偏僻的地区,研究和体验乡村的生活,感受乡村的气息,乡村为人们提供体验乡村生活的环境。

乡村旅游的地点是在乡村,主要从事在项目有农业活动,能让人们体验农业耕作,感受乡土气息。

(二)乡村旅游的重点部分在进行乡村旅游的时候,不仅仅要以农业视角去欣赏乡村的景色,而且,还要站在旅游的角度去探索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之间的联系,让人们体验乡土风情,感受乡村特有的地理环境,欣赏乡村不一样的景致,乡村的风俗习惯肯定与城市差别非常大,在进行乡村旅游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乡村特有的民俗特点,感受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

(三)乡村旅游的主要发展模式分析1
、客源地的相互联系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借助相邻城市的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开展城市化的居民旅游产业,乡村与邻近的城市可以产生对比,体现出乡村的民俗风情与城市生活的差异,从而吸引人们去旅游。

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主要资源在于当地的自然景观,可以在乡村旅游中开展农家乐等项目。

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农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当前农村发展的热门方向之一,它们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还能丰富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带动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农村休闲农业的概念与特点农村休闲农业是指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利用农村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度假、教育和健康服务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其特点是结合了农业、休闲和服务业的元素,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于乡村生态环境、农村文化和乡村生活的向往。

二、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不断增加,对于乡村环境的向往也日益强烈。

因此,农村休闲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同时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选择。

三、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包括乡村民宿、观光农场、休闲农庄等。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农业产品和服务,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体验农村生活,从而实现农村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乡村旅游是指城市居民到农村地区进行观光、度假、休闲等活动的旅游方式。

其特点是融合了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乡土情怀等元素,让游客可以体验到原生态的农村生活和乡村风情。

五、乡村旅游的发展价值乡村旅游有助于传承和发展当地的文化遗产,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

六、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资源整合、产品创新、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方面。

通过挖掘和整合当地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市场营销,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七、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补作用农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较强的互补作用。

农村休闲农业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农业产品和服务,满足了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而乡村旅游为农村休闲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乡村旅游中的民俗文化体验

乡村旅游中的民俗文化体验

乡村旅游中的民俗文化体验乡村旅游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旅游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体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乡村旅游中的民俗文化体验,并提供一些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农村地区度假、旅行或参观当地乡村的活动。

它让游客有机会亲身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正因为如此,乡村旅游成为了人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一扇窗口。

第二部分:乡村旅游中的民俗文化体验1. 农耕活动的体验:游客可以参与农田里的农耕工作,亲手体验播种、耕地、收获等活动,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农村的自然美。

2. 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在乡村旅游中,游客可以学习和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如剪纸、陶艺、编织等,这些手工艺代表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和智慧。

3. 传统节日的参与:乡村旅游也给游客提供了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的机会。

比如,游客可以参与元宵节的灯笼制作,端午节的龙舟竞赛等,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4. 农家乐的品味:在乡村旅游中,游客可以品尝正宗的农家菜,体验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

这些美食代表了中国乡村的独特魅力。

第三部分:对乡村旅游中民俗文化体验的观点和理解乡村旅游中的民俗文化体验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启发。

首先,它让游客亲身参与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增强了对传统农业的认知和尊重。

其次,民俗文化体验带给游客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对乡村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最后,乡村旅游中的民俗文化体验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传承,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总结回顾:乡村旅游中的民俗文化体验是一种独特而有价值的旅游形式。

通过农耕活动、传统手工艺的学习、传统节日的参与以及农家乐的品味,游客可以全方位地感受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

这种体验不仅使游客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乡村旅游中的民俗文化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让游客与大自然和传统文化更加亲近,同时也为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哪里好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哪里好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哪里好标题: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引言概述: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人文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然而,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以及乡村旅游的优质目的地等方面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乡村旅游1.1 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2 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1.3 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2.1 观光农业的概念和特点2.2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关系2.3 观光农业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和问题三、乡村旅游发展趋势3.1 乡村旅游市场的潜力和前景3.2 乡村旅游的创新和发展方向3.3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四、乡村旅游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1 旅游设施和服务不完善4.2 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和缺乏特色4.3 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不到位五、乡村旅游的优质目的地5.1 中国乡村旅游的典型地区5.2 乡村旅游的优质目的地特点和成功经验5.3 如何打造更多优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正文内容:一、乡村旅游1.1 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特点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进行休闲、观光、体验农耕文化等活动的旅游形式。

其特点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能够带给游客真实的农村生活体验。

1.2 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乡村旅游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各地纷纷开展乡村旅游项目。

1.3 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乡村旅游还能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2.1 观光农业的概念和特点观光农业是指游客前往农业生产基地参观、采摘、体验农耕文化等活动的旅游形式。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

水平 。 要 密切调研部 门与业务部 门的联系 , 提高理论 研究与执法办案的结合度 , 深人办 案第一线 , 掌握和 了解第一手资料 , 准确把 握检察业务工作 中的突 出问题 , 尤其是业务 实践 中遇 到的适 用法律政 策的热点 难点 问 题 ,寻根 求源,找 出规律 , 提出解决办法或 者合理建议 ,切实提高调研的质量和水平 。 要充 分发 挥法学 社等调研 组织实务 研究示 范带动作用 ,提高执法办案理性思维能力 , 注重个案经验总结和类案分析研究 , 促进调 研水平整体提升。 五 、要 进一 步加强学 习培训 ,提升调研 素质能力 。调研工作提质量上层次出精 品, 需要调研 队伍不断提升研究能力 , 学习培训 是提升素能 的重要途径手段,要创新学习培 训方法 、途径 ,形成大调研、大学习氛围 , 提高基层检察干警 的调研热情 。 通过案例分 析 、研讨交流 、 授课辅导等多种形式 ,提高 干警案例分析撰写水平、风险排查研判能力 和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本领。要加强与高等院 校交 流联 系,积极开展检校合作 , 提升干警
行 了系统的研 究。提 出了 自身的看 法。本文主要是对 乡村旅游、农业旅 游以及 民俗旅游这三方面进行相应的辨析 ,并且提 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乡村旅游;农 业旅 游;民俗旅游 ;辨析
前言 :
在现今经济发展迅速的今 天, 人们对 于 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的增大 , 尤其是在旅游 业 ,因此现今出现了很多 的旅游类型 ,而乡 村旅游、农业旅游 以及 民俗旅游则是很 受人 们 的追捧。现今对 于这三种旅游类型依然没 有什么准确的定义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这三 种类型的旅游的形式进行相应的阐述 ,简单 的进行 了相应的辨析 。 关于 乡村旅 游 对于乡村旅 游来说 , 很多人都有着 自身 独特 的见解 , 没有一个 比较系统 的解释的说 法 ,从字面理解 ,乡村旅游很 明显趋近于乡 村风情 ,与乡村是分不开的。在我 国很早之 前便开始发展了乡村旅游 , 并且广泛 的受到 了社会 的关注 , 但是 随着社会 的不断发展 , 些学 者对于 乡村 旅游 的关注 也逐渐 的忽 略, 但是社会 中的人却渐渐的对 乡村旅游进

《2024年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范文

《2024年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范文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众多旅游类型中,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由于三者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很容易在概念上产生混淆。

本文将就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定义、特点及相互关系进行辨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旅游实践提供参考。

二、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定义及特点1. 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特色景观、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为吸引物,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其特点在于游客能够亲身感受乡村的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和农村文化,体验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

2. 农业旅游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业景观和农业文化为吸引物,以农业经营和农村发展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其特点在于游客可以近距离了解农业生产过程,感受农业文化的魅力,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同时也能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3. 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是指以民俗文化、民俗活动和民俗风情为吸引物,以展示和传承民俗文化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其特点在于游客可以通过观赏、参与和体验民俗活动,了解各地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相互关系1. 相互促进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的支撑,而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则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者相互融合,能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2. 存在交叉虽然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在定义上有所区别,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交叉。

例如,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都以农村地区为活动场所,都涉及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村文化的展示;而民俗旅游则可能在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中得以体现。

四、辨析在辨析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 活动场所:乡村旅游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而农业旅游则更侧重于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景观;民俗旅游则以民俗文化和风情为活动场所。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探析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探析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探析作者:朱飞燕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07期目前的状况下,城乡经济都获得了迅速发展,而各地旅游业的整体规模也在迅速扩大。

从旅游类型的角度来讲,近些年来诞生了新型的民俗旅游、农业旅游以及乡村旅游等,多样化的旅游形式在本质上丰富了城乡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有助于带动与之相关的各项产业。

实际上,乡村旅游、民俗旅游以及农业旅游的几种模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对此有必要全面予以探究。

新时期的旅游行业应当建立于旅游需求的前提下,通过运用适当的措施为旅游行业提供支撑和保障,服务于各种旅游服务模式的全面改进。

引言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很多地区都在致力于发掘自身的旅游资源,以此吸引前来游览的游客,带动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

在各种类型的旅游中,乡村旅游、以及民俗旅游具有很强的休闲性与观赏性特征,其中涉及到休闲农园、欢乐农家以及乡土特产等多样化的环节。

与之相应,农业旅游则建立于当地农业特色的前提下,确保前来游览的游客都能体会到独特的农业风光以及地域风情。

因此可以得知,上述三类旅游模式都具备各自的特色,具体在拓宽旅游行业市场的实践中,有关部门及其人员应当密切结合当地的独特性,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运用于当地的旅游业模式。

一、三种旅游形式的特征及内容(一)对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指的是乡村地区为吸引游客而开设的特殊旅游模式。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来到乡村并且进行体验与学习,进而感受到独特的乡村风情。

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就构建了首个乡村旅游网,在该网页中融入了多个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的栏目,其中的典型为节日庆典、休闲农园、农家美食、欢乐农家以及旅游百科,此外还涉及到旅游过程中的休闲活动与健身项目。

近些年来,更多城市居民感受到了逐渐增大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压力,因此亟待借助旅游方式来舒缓自身承受的压力,在这种状态下,乡村旅游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因此从本质上讲,乡村旅游的全面推进有助于拉动乡村经济。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哪里好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哪里好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哪里好标题: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引言概述: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旅游发展模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以及乡村旅游的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1.1 观光农业资源匮乏观光农业资源不足,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1.2 观光农业服务水平不高观光农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

1.3 观光农业宣传不足观光农业宣传力度不够,游客对乡村旅游的了解有限。

二、乡村旅游发展趋势2.1 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差异化,同质化严重。

2.2 乡村旅游设施滞后乡村旅游设施相对滞后,缺乏现代化设备。

2.3 乡村旅游管理混乱乡村旅游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规范和统一标准。

三、乡村旅游的优势3.1 自然环境优美乡村旅游地区自然环境优美,适合休闲度假。

3.2 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旅游地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魅力。

3.3 体验式旅游体验丰富乡村旅游注重体验式旅游,游客可以参与农耕活动、采摘果实等。

四、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 缺乏专业人才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专业人才支持,但目前人才储备不足。

4.2 投资不足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投资热情不高。

4.3 政策支持不够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但相关政策不够完善。

五、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5.1 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旅游业的新增长点。

5.2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3 乡村旅游将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乡村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新热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结论: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观光农业资源开发、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加大投资力度等措施,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外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概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外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概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外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概念标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引言概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旅游方式,它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体验。

国外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体验乡村生活。

本文将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休闲农业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1.1 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体验农村生活、风俗世情的一种旅游方式。

1.2 乡村旅游强调与自然环境、农村文化的互动,让游客感受到纯朴的乡村生活。

1.3 乡村旅游通过农家乐、民宿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了更加接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旅行体验。

二、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2.1 欧洲国家是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之一,各国政府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

2.2 美国的农场度假旅游备受欢迎,游客可以参预农场活动、品尝农产品,体验农家生活。

2.3 澳大利亚的乡村旅游以自然体面和农场体验为主,吸引了众多国际游客前往。

三、休闲农业的特点3.1 休闲农业是一种结合了休闲娱乐和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3.2 休闲农业注重游客体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农业体验项目,如采摘水果、种植蔬菜等。

3.3 休闲农业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四、乡村旅游的益处4.1 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4.2 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环境和传统文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3 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增进城市居民对农村的了解和认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5.1 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提高农村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

5.2 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5.3 加强对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结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一种有益于农村发展和城乡融合的旅游方式,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乡村文化的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外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概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外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概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外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概念标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引言概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旅游方式,它们将农业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乡村体验。

国外乡村旅游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特色和发展模式,而乡村旅游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相关内容。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概念1.1 休闲农业:指游客在农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活动,体验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乡土文化。

1.2 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进行旅游活动,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传统乡村生活。

1.3 相关概念: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概念有时会被混淆,但休闲农业更注重农业体验和参与,而乡村旅游更注重旅游体验和消费。

二、国外乡村旅游的特色2.1 欧洲:欧洲国家的乡村旅游以庄园、城堡和葡萄园等历史文化景点为主,强调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

2.2 美国:美国的乡村旅游以自然风光和户外运动为主,如徒步旅行、钓鱼和骑马等,注重生态环境和户外活动。

2.3 亚洲:亚洲国家的乡村旅游多以传统村落、茶园和稻田等为景点,强调文化体验和农村生活。

三、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3.1 农家乐:在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农家乐是一种常见的乡村旅游模式,游客可以在农家乐农场住宿、参与农业活动和品尝当地农产品。

3.2 农庄度假:一些国家的乡村旅游发展了农庄度假模式,游客可以在农庄度假村享受农村风光和农业体验。

3.3 乡村体验:一些国家提倡游客参与农村生活,体验种田、养殖和制作农产品等活动,增进对农村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4.1 促进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4.2 促进乡村就业: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

4.3 带动地方经济:乡村旅游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促进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个人诠释

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个人诠释

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
民俗旅游的个人诠释
刘德谦
【期刊名称】《旅游研究》
【年(卷),期】2005(016)0Z1
【摘要】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出发,讨论了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及机遇与挑战,并辨析了乡村旅游与农家乐、民俗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关系.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刘德谦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 [J], 王青青
2.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 [J], 刘德谦
3.依托“豆腐宴”特色促进民俗旅游发展--记北京延庆县井庄镇柳沟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 [J], 北京市农经办产业经济处;延庆县农经站
4.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成效研究——以密云石塘路村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为例 [J], 黄凯;张二静
5.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个人诠释 [J], 刘德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心得认识

学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心得认识

学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心得认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和追捧的旅游形式。

作为一种融合农业、旅游和休闲娱乐的发展模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传统的农业产业上注入了创新元素,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农业活动以及享受乡村风景的机会。

在这次学习中,我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参与实地考察,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并获得了一些心得。

首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旅游形式。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和疲惫,而乡村旅游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远离都市喧嚣、回归自然的机会。

通过参与休闲农业活动,例如采摘水果、参与农事劳动等,不仅能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还能够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体验农民的辛勤和传统农业文化的魅力。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也有助于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其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农业文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农业方式逐渐被替代,许多传统的农业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则通过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将传统农业文化呈现给游客,加强了人们对农业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例如,在一次实地考察中,我参观了一个农耕体验区,游客可以亲自驾驶农具耕地,体验传统农耕的乐趣,同时还能学习到大量与农耕相关的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对于传统农业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得到了提升,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农业文化。

再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给城市人带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城市生活中,人们常常以工作为重,忽视了身体健康和生活的情趣。

而乡村旅游则提供了一个远离都市化的环境,人们可以在这里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绿色环境带来的放松和舒缓。

在休闲农业活动中,例如采摘水果、徒步等,人们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可以享受到大自然带来的愉悦和放松。

同时,乡村旅游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机会,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与动植物亲密接触,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外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概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外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概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外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概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引言概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旨在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国外乡村旅游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1.1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农村为主要旅游景点的旅游方式,结合了农业、农村文化和自然风光。

1.2 乡村旅游强调体验和互动,游客可以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感受不同于城市的宁静与纯朴。

1.3 乡村旅游注重可持续发展,倡导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国外乡村旅游2.1 欧洲国家是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之一,如瑞士、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2.2 美国也有许多著名的乡村旅游景点,如纽约州的哈德逊河谷、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酒庄园等。

2.3 日本的乡村旅游以温泉、田园风光和传统文化为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体验。

三、乡村旅游的特点3.1 丰富多样的景点:乡村旅游景点包括田园风光、农家乐、农庄、果园等,让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3.2 体验式旅游:乡村旅游注重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参与农村文化活动。

3.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当地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

四、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4.1 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各地纷纷推出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受到游客的欢迎。

4.2 乡村旅游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4.3 乡村旅游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民俗传承,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

五、结语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为游客提供了与大自然亲近、体验农村生活的机会,也为当地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期待乡村旅游在未来能够更加蓬勃发展,为我国乡村振兴和旅游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的农村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

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的农村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

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的农村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农村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作为农业农村部的工作人员,我们应该重视农村旅游的发展,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围绕农村旅游与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和对农村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农村旅游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点农村旅游是指游客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主要体验乡村的自然风光、农耕文化、乡土风情等。

而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进行的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

乡村旅游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魅力。

乡村地区拥有广袤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和独特的农耕文化,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其次,乡村旅游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

乡村地区保留了较为传统和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和农耕文化,吸引着那些追求淳朴和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游客。

再次,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与城市旅游相比,乡村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乡村旅游具有促进农村发展和扶贫的作用。

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农户增收和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农村旅游与乡村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农村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将农村旅游和乡村旅游作为重点发展项目,涌现出众多乡村旅游景点和乡村旅游特色小镇。

农村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途径。

通过发展农家乐、特色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接待等方式,农村居民的收入明显提升,农村经济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然而,当前农村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方存在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倾向,导致乡村旅游资源的消耗和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因此,农业农村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和引导,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农村部门在农村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职责作为农业农村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担负着推动农村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使命。

《2024年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范文

《2024年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范文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篇一一、引言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人们开始关注和探索与农村和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旅游资源。

这三种旅游类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相似的旅游背景和目的地特征,但在实施内容和主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进行辨析,探讨其异同点及发展特点。

二、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特有的自然风光、田园景观、农村文化等为吸引物,以体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的特点在于其依托的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游客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同时,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农业旅游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业文化、农业景观为主要吸引物,以体验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为特点的旅游活动。

农业旅游通常依托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园区等资源,让游客参与农事活动,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

此外,农业旅游还注重展示农村传统农业文化,如农耕文化、农具文化等。

四、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是以农村地区的民俗文化、民俗活动为吸引物,以体验和了解当地民俗风情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民俗旅游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如地方戏曲、民间艺术、民间节庆等。

通过参与民俗活动和体验民俗文化,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五、辨析虽然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交集,但它们在实施内容和主题上仍存在一定差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类型:乡村旅游资源主要依托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农业旅游资源主要依托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景观;而民俗旅游资源则主要依托农村地区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

2. 活动内容:乡村旅游以休闲度假和体验乡村生活为主;农业旅游以参与农事活动和体验农业生产为主;而民俗旅游则以体验和了解当地民俗风情为主。

3. 目标群体: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受众群体较为广泛,既包括追求休闲度假的城市居民,也包括对农业生产感兴趣的游客;而民俗旅游则更侧重于对传统文化和习俗感兴趣的游客。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近年来,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热点。

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互关系,但又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

本文将对这三种类型的旅游进行辨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推动这一发展趋势。

首先,乡村旅游是指人们前往农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活动。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以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乡土文化为主要旅游资源,强调接触自然、体验乡村生活和农耕文化。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乡村风景和田园生活的向往,还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而农业旅游,则是农村地区为吸引游客,通过开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特色农产品推广等形式,将农业资源和农村生产活动纳入旅游服务体系。

农业旅游注重体验性和亲近感,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自动手,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感受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农业旅游的发展既有助于农村地区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而民俗旅游,是指游客前往不同地区,了解和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

民俗旅游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使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当地的传统习俗、节庆活动等。

民俗旅游有助于保护和传播地方独特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和体验感。

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虽然有所区别,但又存在一定的关联。

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都强调自然环境和农村生活的体验,两者可以相互融合,为游客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例如,游客可以在乡村旅游中参观农田、采摘水果,并学习农耕知识,或者在农业旅游中饱览乡村的自然美景、参与乡村文化活动。

而民俗旅游与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游客可以在一次旅行中,既领略当地的自然风光,又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都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热点,它们在旅游业与农业、文化传承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异同辨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异同辨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异同辨析一、研究背景长时间以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几乎成为了一个同义词在各种场合被广泛同时使用,二者因为概念模糊导致了业界的一些乱象:其一,政出多门,互不统属。

农业部门因主管休闲农业,对于旅游业的“吃住行游娱购”六大基本要素理解不到位,休闲农业产品设计和开发难以达到旅游接待,吸引游客的目标和标准;旅游管理部门只主管旅游,常常导致旅游规划与农业产业冲突,让旅游业难以落地;其二,各定规划,相互冲突。

旅游规划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和标准(国家旅游局制订的《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但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规划目前尚没有自己的规范,诸如城镇规划,园林规划,风景区规划等现有规划标准也不适应休闲农业,故而各定规划,相互冲突,难以融合;其三,市场模糊,盲目发展。

旅游业是“异地”经济,主诉目标是外地人,甚至境外游客;休闲是本地经济,主诉目标是本地、就近的消费者。

如果混淆二者概念,盲目发展,是对资源的浪费,事倍功半。

实际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政府管理层面上来看,是归属清楚,分工明白的,前者归属农业部,后者由旅游局管辖,我国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合署办公机构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办公室”。

可延拓到基层,尤其到区县村这种级别,往往表现为稀里糊涂,囫囵吞枣,将二者经常混为一谈,导致这项事业要么多头,要么无人管理状态,因此,急需理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区别与联系。

二、概念辨析1.休闲农业休闲农业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为了疏解钢筋混凝土丛林里生活的压抑,人们渴望到自然乡村中享受暂时的宁静与悠闲,回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于是休闲农业逐渐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兴起,1865年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推荐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业趣味[1],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

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资源、结合农业经营活动、农林渔牧生产、乡土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大众休闲方式,加深人们对农业体验为目的的一种农业经营形态[2]。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1. 定义区别:乡村旅游是以农村为背景的旅游活动,强调自然、生态、健康,通常会包括参观农村景观、体验生态乡村生活、品尝农家美食等;农业旅游是以农业为主题的旅游活动,重点在于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农业生活、品尝农业产品等;民俗旅游则是以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旅游活动,强调体验当地的文化习俗和奇妙景观,包括传统节庆、民俗表演等。

2. 目的不同:乡村旅游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自然,放松身心,享受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农业旅游的目的则是为了让游客了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生产技术,增加农村的收入,推进旅游与农业的融合;而民俗旅游则是为了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习俗和历史遗迹,增进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侧重点不同:乡村旅游侧重于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亲近自然等;农业旅游则注重农业生产过程的体验、农业产品的采摘和品尝、农村文化的认知;民俗旅游则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体验,注重当地文化的展示和游客文化体验的深度。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都是以农村为背景的旅游形式,其各自的特点和侧重点不同,但它们有着相似的地方,也在互相补充和促进中不断发展。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刘德谦(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100101)*本文为2005年8月作者参加云南省旅游局主办、昆明理工大学和昆明大学承办的“2005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论坛”时的主题发言;此次书面发表时,作者本人又对其作了一些调整和删略,并补写了“皖赣古村落”一小节和有关韩国端午申遗的一小段。

[收稿日期]2006-02-02[作者简介]刘德谦(1937-),男,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旅游学刊》常务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年的研究,着重在旅游基础理论和中国国内旅游等。

[摘 要]目前,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我国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包括研究论文、会议发言和旅游规划中的片面理解不仅相当普遍,而且也正在传播。

本文作者认为,如果业界、学界能够更广泛的注目业态实践,并在此前人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则将有可能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理论和实践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

本文的几点内容,就是作者试图根据自己近20年的接触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所做的一点个人的诠释和辨析。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6)03-0012-08一、关于乡村旅游的辨析(一)从内容说起打开2005年的“北京乡村旅游网”①,这个由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承办的的网页内,一共开设了14个栏目,它们是欢乐农家、休闲农园、节庆活动、乡土特产、农家美食、旅游景点、旅游百科、民俗荟萃、宾馆饭店、博物展览、休闲健身、异域采风、协会建设、游客论坛。

从这里面,我们不难看到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和网站主办单位对乡村旅游的引力和供给所给予的注目。

其中,诸如“欢乐农家”、“休闲农园”、“节庆活动”、“旅游景点”、“民俗荟萃”、“博物展览”、“休闲健身”等,无疑地是反映着乡村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兴趣;而诸如“乡土特产”、“农家美食”、“宾馆饭店”等,反映的则只是满足旅游者旅游活动中并非第一需求的部分供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刘德谦(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100101)*本文为2005年8月作者参加云南省旅游局主办、昆明理工大学和昆明大学承办的“2005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论坛”时的主题发言;此次书面发表时,作者本人又对其作了一些调整和删略,并补写了“皖赣古村落”一小节和有关韩国端午申遗的一小段。

[收稿日期]2006-02-02[作者简介]刘德谦(1937-),男,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旅游学刊》常务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年的研究,着重在旅游基础理论和中国国内旅游等。

[摘 要]目前,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我国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包括研究论文、会议发言和旅游规划中的片面理解不仅相当普遍,而且也正在传播。

本文作者认为,如果业界、学界能够更广泛的注目业态实践,并在此前人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则将有可能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理论和实践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

本文的几点内容,就是作者试图根据自己近20年的接触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所做的一点个人的诠释和辨析。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6)03-0012-08一、关于乡村旅游的辨析(一)从内容说起打开2005年的“北京乡村旅游网”①,这个由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承办的的网页内,一共开设了14个栏目,它们是欢乐农家、休闲农园、节庆活动、乡土特产、农家美食、旅游景点、旅游百科、民俗荟萃、宾馆饭店、博物展览、休闲健身、异域采风、协会建设、游客论坛。

从这里面,我们不难看到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和网站主办单位对乡村旅游的引力和供给所给予的注目。

其中,诸如“欢乐农家”、“休闲农园”、“节庆活动”、“旅游景点”、“民俗荟萃”、“博物展览”、“休闲健身”等,无疑地是反映着乡村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兴趣;而诸如“乡土特产”、“农家美食”、“宾馆饭店”等,反映的则只是满足旅游者旅游活动中并非第一需求的部分供给。

这对旅游者了解乡村旅游的供给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但是,仅仅有这些旅游者的概括了解还不够。

如果要推动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我们还应该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有更多的研究与探索。

本文下面想要做的初步辨析,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二)一种界定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大致相近的看法,但是,如果听听不同专家的谈话,翻阅一些书面的论述,就可以发现,人们对此的理解和阐述也不乏诸多差异。

那么,有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解释呢?如果依世界旅游组织在推荐给各国政府官员、地方社区和旅游经营者使用的《地方旅游规划指南》(《旅游与环境丛书》之一)的界定,那就是———“旅游者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

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

”[1]在这个文件里,“乡村旅游”用的是英文rural tourism 。

大家都知道,对应“乡村旅游”的近义英文,还有agro -tourism 和farm tourism 等等。

尽管有时候我们可以把它们都译作“乡村旅游”,但是它们的含义却也不完全相同。

显然,前者比较偏重乡村风情,后二者的内容却难与农事分开(agr o -tourism 或者离不开农事活动,而far m tourism 或者离不开农场或庄园),因此,对后二者,我们自然又可以译为12①这里所说的“北京乡村旅游网”域名是http ly .bjnw .gov .cn ;请注意它与另一个几乎完全同名的“北京乡村旅游”网(http www .bjct w .co m )的区别。

“农业旅游”和“农庄旅游”。

(三)我国早年的认知20世纪,“乡村旅游”在我国就已经有了一些发展。

对其给以较多关注的,是中央和北京等一些地方的农业主管部门,于是才有了中国农民旅游协会的正式成立。

“乡村旅游”在我国受到较为广泛注目是在1989年。

那年4月,中国农民旅游协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在会上,根据有关同志的提议,“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①(其时,笔者忝列该会顾问)。

虽然由于多种原因,“中国乡村旅游协会”后来被“中国国内旅游协会”所取代(再后,“中国国内旅游协会”又被“中国旅行社协会”所取代)。

但是“中国乡村旅游协会”的一度正式命名,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村旅游的兴起(以1984年开业的珠海白藤湖农民度假村为主要标志)及其随后全国发展的相当规模,反映着乡村旅游经营者、乡村旅游研究者和有关方面对于此一领域所具有的视野和目光。

(四)后续的研究尽管“中国乡村旅游协会”的消失使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缺少了应该有的认可和支持,但是在那以后,民间的研究仍然慢慢地多了起来。

几年后,一次最具代表性的变化出现了,那就是由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未来研究分会,(又称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发起,该会与天津市旅游局、《旅游学刊》编辑部、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黄山市委、黄山市政府1998年在黄山联合召开的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全国学术研讨会。

会议不仅结合浙江、湖南、天津、安徽等地的实况探索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诸多内容,而且还就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的魅力、乡村旅游的资源特征、乡村旅游的规划特点、乡村旅游的前景、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外乡村旅游的比较等进行了具有相当深度的探讨,从而在当时的学界和业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只是由于汇集发表这些论文的刊物(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旅游管理》)当时发行范围比较有限,所以没有能够引起后来研究者的足够的注目。

比如《旅游学刊》近些年来发表的有关乡村旅游的论文(2006年2月笔者补注:包括2006年第2期《旅游学刊》刊载的《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2]一文)和“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上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3]等多篇论文的作者,也许都没有能够读到上面所说的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的那期学报。

虽然研究仍然在进行,乡村旅游仍然在发展,但是,也不能不指出,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在研究者的部分研究中,也曾经出现过乡村旅游概念有欠清晰、思路不够明确的过程。

那就是20世纪的90年代,尤其是1995年的前后,业界、学界和旅游主管方面曾经一度较多地使用“观光农业”来指代“乡村旅游”。

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比较集中地反映在1995年出版的《观光农业》②一书中。

该书的出版,无疑对我国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起了不小的推进作用,但是也不能不指出它在研究初期的局限性。

就此,1998年黄山的那次研讨会上就有一篇名为《是“乡村旅游”还是“观光农业”》[4]的论文,分别从“用语的误会”、“理解的偏颇与概念不清”等四个侧面对当时的一些混乱理解提出了辨析。

正像该文指出的那样,姑且不谈“观光”一语在使用时可能出现的歧义现象(“观光”一语出自我国的《周易》,在解放前和现在我国的台湾,以及在日本,说“观光”,常常指的就是“旅游”,与我们现在所指的“观览类旅游活动”是有较多的差异的,而《观光农业》一书所沿用的一些主体资料,却正好出自日本和我国的台湾),即使是大而言之的“观光农业”,也仅仅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部分,也只是“乡村旅游”的一个供给的组成。

可惜的是,正是因为一部分人中对“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辨析不清,“乡村旅游”的归属不明,才导致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本不应该的滞后,才造成了许多旅游业者多少年来对乡村旅游忽略的现实。

在这之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9月“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延庆的召开。

这个会议是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政府和台湾台中的一所高校联合发起主办的,从会议的名称、会议纪要和论文集的栏目(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都市农业与现代农业,台湾乡村民俗与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与景观规划,以及台湾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来看,很显然会议是以农业、农村为立足点从而研究在农村发展旅游13①②卢云亭、刘军萍等著《观光农业》,1995年10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共收入卢云亭、刘军萍等5人论文5篇,北京远郊区县观光农业开发项目规划两个。

本文这里和下面一些地方所涉及的一部分相关内容,是笔者从自己的亲历和实地考察获得的。

因为没有现成的书面资料,故无法一一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注录,特此说明。

的诸多问题的①。

应该十分肯定地说,这的确是推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又一次很有价值的盛会;而且从地理科学和农业科学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广泛探讨,也为我国乡村旅游的成熟奠定了新的基础。

(五)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仅应该从农业的角度去探索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关系,而且还应该从旅游业的角度去探索乡村旅游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关系。

如果我们从旅游活动来考察,从旅游学科来研究,那么“乡村旅游”赋予我们的担子也就不轻了,我们应该进行的研究、应该做的工作,还有好多好多。

笔者认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应该是乡村风情(乡村的风土人情)。

乡村风情,似可以包括以下4个部分:风土———特有的地理环境;风物———地方特有的景物;风俗———地方民俗;风景———可供欣赏的景象。

如果再细致一些去发现,应该说,下面有关乡村的这些内容,也都是乡村旅游难以分割的部分:风光———靓丽的风景;风貌———喜人的外观;风姿———引人注目的风度与姿态;风味———地方特色(包括地方特色食品);风谣———民歌民谣和民间故事;风尚———一定时期中流行的风气与习惯;……由于乡村历来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所以乡村旅游的活动也就与农事难以分割。

正是因为如此,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也就成了乡村旅游的必不可少的供给。

但是乡村旅游所包含的、所涉及的内容却比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要广阔得多、宽泛得多。

它不止还必须关注需求的一方,而且即使从供给来看,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也仅仅是乡村旅游供给的一个部分(虽然是特别重要的一部分)。

(六)定义以笔者个人这些年的认识而言,笔者认为———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

如果从旅游者的需求重心来划分,似还可区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

当然了,如果从整体而言,中国现在的乡村旅游,理所应当包括现代乡村旅游和传统乡村旅游两个部分,而且这两个部分常常又是不可分离的。

关于这一点,应该对《地方旅游规划指南》书中“通常是指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5]的限定给以必要的修正。

(七)成长模式在我国,当代乡村旅游的成长,大体上可划分为四种模式———1、客源地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客源模式):借助于紧邻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发的城市居民旅游(严格地说来,实际是对乡村差异性的资源和对城市市场的相邻关系的双依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