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kahrqo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委员会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草案)文库
第三大类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
![第三大类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3c22d4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5.png)
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在肺动脉高压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球囊扩张
术、支架植入术和肺移植等,为重症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 境、免疫等多个方面,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 研究以揭示其本质。
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针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有望发现新的治疗 靶点,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通气功能障碍。
肺换气功能
部分患者可出现弥散功能 障碍,表现为低氧血症。
运动心肺功能
可评估患者的运动耐量和 心肺储备功能。
03
治疗原则与策略
一般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疑似肺动脉高压患者,应尽早进行诊断 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治疗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运动耐量。
降低死亡率
第三大类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 共识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10
CONTENTS
• 引言 • 诊断与评估 • 治疗原则与策略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01
引言
肺动脉高压的定义和分类
肺动脉高压定义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血流动力学状态, 指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超过一定界 值。
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与挑战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家属应积极参 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应关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 援助和社会支持。
挑战与应对
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患者应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同时家庭和社 会也应共同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及时治疗
第三大类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
![第三大类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d642683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b.png)
合并PH的常见肺部疾病
(2)ILD ▪ 约10%的晚期ILD患者会伴发PH,PH是IL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合并PH的
患者预后也会更差,和单纯ILD患者对比,死亡风险增加约三倍,疾病 急性恶化风险增加,生活质量受损,运动能力下降。 ▪ ILD患者在不同时期,其PH患病率不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PH患 病率为8%-15%;在肺移植评估时期,其PH患病率为29%-46%;在肺移植 时期,PH患病率会增加至86%。右心导管检查是确诊PH-ILD的“金标准”。
合并PH的常见肺部疾病
▪ 合并PH的常见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气肿、肺纤 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间质性肺病(ILD)、低通气综合征。
(1)COPD ▪ 随着COPD的病情加重,患者的PH发病率也会增加。根据流行病学数据,
1-5%的COPD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高于35-40mmHg,90%的 GOLD IV期COPD患者的mPVP大于20mmHg。PH是病情加重的独立高危因 素,随着PAP的增加,病情加重的频率增加。
▪ 关于第三大类PH的PCT研究、肺部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表型相关研究、 重度PH中的肺部疾病和PH在临床治疗的相关性研究以及靶向治疗PH的 长期疗效研究将是未来深入拓展的方向,有望为第三大类PH患者带来更 长远的获益。
谢谢观看
肺部疾病会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原因
▪ 肺部疾病会导致气道重塑、肺实质和血管改变,这是肺部疾病会 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
▪ COPD患者肺气肿会导致肺实质发生结构性的改变,纤维化会导致 肺间质结构性改变,肺血管分支减小及其外膜增厚重构,进而最 终导致肺动脉高压。
肺部疾病会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原因
与肺部疾病相关的PH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治临床路径》(2023)要点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治临床路径》(2023)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d58cc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f.png)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治临床路径》(2023)要点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动力学异常状态,涉及多学科、多系统,诊疗难度大,致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在肺动脉高压的管理中仍存在医疗技术力量不足、综合管理意识薄弱、诊疗规范性欠缺和转诊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右心与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基层诊疗实践,制定了《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治临床路径》。
本文针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流程、风险分层、治疗策略、转诊和随访等提出了详细的推荐意见,旨在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肺动脉高压诊治管理的全面指导,以提高基层诊疗水平,规范基层诊疗行为。
肺动脉高压(PH)是以肺动脉压力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异常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致死率、致残率高。
当前数据表明,全球约1% 的成年人患有PH,65岁以上的人群中PH患病率可高达10%,PH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2022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显示,我国PH的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不理想,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疗技术力量不足、综合管理意识薄弱、转诊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普遍存在,PH规范化诊疗水平亟待提高。
1 PH的定义及分类1.1 PH的血液动力学定义PH是指多种原因所致肺血管床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扩张,出现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其血液动力学定义指: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经右心导管检查(RHC)测定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20mmHg。
根据肺动脉楔压(PAWP)和肺血管阻力(PVR)将PH 分为毛细血管前性PH、单纯型毛细血管后性PH和混合型毛细血管后性PH。
1.2 PH的临床分类临床上根据PH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血液动力学特点以及治疗的不同分为五类。
PH临床分类中,第二类左心疾病所致PH最常见,占PH人群中65%~80%,为毛细血管后性PH。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https://img.taocdn.com/s3/m/9dc862e2524de518964b7d17.png)
小 结
建议国内全面废除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原因不明肺动脉高压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
小 结
右心导管检查
临床诊断肺动脉高压时,肺毛细血管楔压 必须<15mmHg.目前推荐使用带有球囊的漂 浮导管来完成右心导管检查
肺动能评价
所有肺动脉高压患者均需要完成肺功能检 查,了解患者有无各种通气障碍
睡眠监测
约有15%阻塞性睡眠障碍的患者会合并肺动 脉高压,因此应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常规 进行睡眠监测
诊断分类
1998年以前,肺循环高血压仅分为原发 性肺动脉高压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两 大类 2003年威尼斯会议将肺循环高血压共分 为5大类,21亚类
肺循环高血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
肺循环高血压
肺动脉高压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循环高血压
与呼吸系统疾病或缺氧相关的 肺循环高血压 慢性血栓和/或栓塞性肺循环高血压 混合性肺循环高血压
循环血压增高
在海平面状态下,静息时,右心导管检查 肺动脉收缩压>30mmHg,和/或肺动脉平均 压>25mmHg,或者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 >30mmHg 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15 mmHg 上述标准为右心导管数据,并非无创检查 手段估测的数据
症状
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是活动后气短,晕厥或眩晕,胸痛,咯血 等 以气短最为常见,标志右心功能不全的出 现 晕厥或眩晕的出现,标志患者心搏量已经 明显下降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我国肺动脉高压专家共识阐释[1]
![我国肺动脉高压专家共识阐释[1]](https://img.taocdn.com/s3/m/2364141814791711cc791781.png)
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并在临 床实践中 正确应 用这个 共识 , 本 文就此共识的重点内 容进行解读。 1 定义与专用术语说明 有几个概念特别 重要 , 需要反 复强 调。主要 有肺循 环 高压、 肺动脉高压、 特发性肺动 脉高压等 3 个概念 。 肺循环高压是指 包括肺动 脉高压、 肺 静脉高 压和混 合 性肺动脉高压的总 称。整个 肺循环 , 任何 系统或 者局部 病 变而引起的肺循环 血压增 高均可称 为肺循 环高压 , 对应 英 文术语为 % P ul m onary hypertension&。 而肺动 脉高 压是指 肺 动脉血压增高而肺 静脉压 力正常 , 主要 原因是 肺小动脉 原 发病变 , 故需肺毛细血管嵌顿压 ( PCW P) 正常才能 诊断 , 对 应英文术语 为 % Pu l m onary arte rial hypertension&。 目前被 划 分为肺循环高压的第 一大类。国内 也有专 家称之 为 % 动脉 型肺动 脉 高压 &。特 发 性肺 动 脉 高压 是 没有 发 现任 何 原 因 , 包括遗传、 病毒、 药物而发生的肺动脉高压 , 对应英文术 语为 % Idiopathic pu l m onary arter ia l hypertension&。 另外 , 需要重点突出肺循环血压增高的诊断标准 : 在海 平面 状 态 下 , 静 息时 , 右 心 导 管 检 查肺 动 脉 收 缩 压 > 30 mm Hg ( 1 mm H g = 0 133 kP a), 和 ( 或 ) 肺动 脉平均 压 > 25 mm Hg, 或者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 > 30 mm H g 。此外 , 诊断 肺动脉高压 , 尚需包括 PCW P< 15 mm H g 。需要强调 , 上述 标准为右心导管数据 , 并非无创检查手段估测的数据。 2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分类 1998 年以前 , 肺循环高压仅分为原 发性肺 动脉高 压和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两 大类。 2003 年威尼斯会 议对 Ev ian 诊 断分类标准进行 修订 , 将肺 循环 高压 共分 为 5 大类 , 21 亚 类 [ 4] ; 其中最大的 变化 是废 除原 发性 肺循 环高 压的 概念 , 而将之细化为特发 性肺动 脉高压和 家族性 肺动脉 高压 , 其 他类型的肺动脉高压包括相关 因素引起的 , 例如减肥药、 人 类免疫缺陷病毒 (H I V ) 感染、 结 缔组 织病和 先天 性心脏 病 等。另外 , 将肺静脉闭塞病 及肺毛 细血管 瘤这两 类疾病 从 肺静脉高压系列里转 移到肺动脉高压系列中
肺动脉高压症治疗指南
![肺动脉高压症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18531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9.png)
指南的制定和推广有助于促进国内外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 动肺动脉高压症治疗领域的进步。
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针对肺动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 疗靶点和药物。
开展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
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验证新药物和治疗方 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提高生活质量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家属参与和支持
家属教育
对家属进行肺动脉高压症相关知识的 教育,使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 案。
家属参与护理
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日常护理,如协 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供营养支持 等。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关 心患者的心理需求,共同应对疾病带 来的挑战。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治疗指南的意义和价值
提供规范化治疗建议
肺动脉高压症治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基于最新研究和临床经验 的规范化治疗建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治疗风险
通过遵循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手术 干预,从而降低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PART 02
药物治疗
REPORTING
钙通道阻滞剂
作用机制
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降低肺动脉血管张力, 从而改善肺动脉高压。
常用药物
硝苯地平、地尔硫䓬等。
注意事项
需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避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副作用。
前列环素类药物
01
02
03
作用机制
通过激活肺动脉平滑肌细 胞内的环磷酸腺苷( cAMP)途径,降低肺动 脉血管张力,改善肺动脉 高压。
2020版:中国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中国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ff006102d276a201292ea9.png)
2020版:中国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全文)摘要肺动脉高压是结缔组织病(CT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亦是当前CT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风湿病相关肺血管/间质病学组、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针对临床实践中一线医师关注的9个临床问题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推荐意见,旨在提高CTD 相关肺动脉高压诊疗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结缔组织病(CT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中,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最为常见,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
尽管目前治疗手段已极大改进,PAH仍是CTD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越来越受到风湿免疫学界的重视。
易合并PAH的常见CTD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病(SSc)、混合性CTD及干燥综合征(SS)等。
CTD相关PAH的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仍是我国临床医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欧洲呼吸病学会(ERS)、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等多个国际和国内学术组织分别多次更新PH诊疗指南[1, 2, 3],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风湿病相关肺血管/间质病学组与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亦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4]。
但由于国际指南极少纳入我国人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据,且既往5年间CTD 相关PAH领域研究进展迅速,多种PAH治疗药物在国内陆续上市,PAH 治疗策略呈现多元化特点,因此,上述指南/共识对指导我国当前CTD相关PAH的诊疗面临诸多挑战。
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课件
![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9ccdad7c1cfad6195fa7d5.png)
(草案)
前言
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特征是肺血管阻力进行性 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
致残、致死
肺动脉高压
最主要原因
右心衰竭
据美国NIH注册登记研究结果—特发性的肺动脉高压
年发病率约为1-2/百万人口。
法国注册资料表明—肺动脉高压的患病率为15/百万人
口。 硬皮病患者中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为6%~60%。弥漫 型硬皮病患者中大约33%继发有肺动脉高压。 CREST综合症的患者中大约有60%的患者继发肺动脉 高压。
婚育史:女性要注意有无习惯流产,男性要注意其母亲, 姐妹等直系亲属有无习惯流产等病史。
家族史:家族有无任何类型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是重点采集 问题,有无其他家族遗传病史对于发现新的危险因素,帮 助诊断分类具有重要帮助意义,比如:静脉血栓形成和毛 细血管扩张症都有家族遗传现象。
体格检查
多与右心衰竭有关:紫绀;颈静脉充盈或怒张;P2亢 进;收缩早期喷射性喀喇音(肺动脉瓣开放突然受阻); 收缩期杂音(血液返流通过三尖瓣);胸骨左侧抬举性搏 动(右室肥厚);S3 (右室舒张充盈压增高及右心功能不 全);右室S4 奔马律(38%的患者);颈部巨大”a”波(右 室充盈压升高)等。 颈静脉检查(判断右心房压力):患者采取45o半卧位,量 取颈静脉搏动最高点位置到胸骨柄之间的距离(cm), +5cm (代表右心房到胸骨柄的距离)即为估测的右心房 压力。右房压力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参数。
✓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指肺动脉 血压增高而肺静脉压力正常,主要原因是肺小动脉原发病 变而导致的肺动脉阻力增加,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升高而肺 静脉压力在正常范围内,需肺毛细血管嵌顿压正常才能诊 断。目前被划分为肺循环高血压的第一大类。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https://img.taocdn.com/s3/m/b89e635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f.png)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疾病,其特点是肺动脉压力升高,导致右心室负荷过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对肺动脉高压进行详细阐述。
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指无明显病因的肺动脉高压,可分为家族性和特发性两种。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如肺间质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缔组织病等。
病人常常表现出呼吸困难、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
由于这些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常常被延误。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诊断标准用于诊断肺动脉高压,如右心导管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
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方法种类繁多,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右心室负荷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手术治疗包括心脏移植、肺移植等;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球囊等器械来改善病情。
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的严重性和预后,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对于大部分病例,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肺动脉高压的预后仍然较差,病情严重的患者往往会在数年内死亡。
为了提高肺动脉高压的预后,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避免病因的发生,如避免吸烟、预防慢性肺疾病、定期进行体检等,对于预防和减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患者和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尽可能降低病情的进展。
总的来说,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我国在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和治疗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研究,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1版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附原文下载)
![2021版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附原文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52c1221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2.png)
2021版中国肺动脉⾼压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附原⽂下载)肺动脉⾼压(PH)是指由多种异源性疾病(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肺⾎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管阻⼒和肺动脉压⼒升⾼的临床和病理⽣理综合征,继⽽发展成右⼼衰竭甚⾄死亡。
《中国肺动脉⾼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的发布,旨在进⼀步规范我国肺动脉⾼压的诊断与治疗。
关于PH的诊断流程以及动脉性肺动脉⾼压(PAH)的治疗策略,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PH的诊断流程PH的诊断建议从疑诊(临床及超声⼼动图筛查)、确诊(⾎流动⼒学诊断)、求因(病因诊断)及功能评价(严重程度评估)四个⽅⾯进⾏。
这四个⽅⾯并⾮严格按照流程分步进⾏,临床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交叉,其中病因诊断贯穿于PH诊断的全过程。
诊断策略及流程见图2。
1疑诊通过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电图、X线胸⽚等疑诊PH的患者,进⾏超声⼼动图的筛查,以明确发⽣PH的可能性。
要重视PH的早期诊断,对存在PAH相关疾病和/或危险因素,如家族史、结缔组织病(CTD)、先天性⼼脏病(CHD)、HIV感染、门脉⾼压或能诱发PAH的药物或毒物摄⼊史者,应注意定期进⾏PH的筛查。
2确诊对于存在PAH相关疾病和/或危险因素的患者,如果超声⼼动图⾼度怀疑PH,需要做RHC进⾏诊断与鉴别诊断。
3求因对于左⼼疾病或肺部疾病患者,当合并重度PH和/或右⼼室功能不全时,应转诊到PH中⼼,进⼀步寻找导致PH的病因。
如果核素肺通⽓/灌注(V/Q)显像显⽰呈肺段分布、与通⽓不匹配的灌注缺损,需要考虑慢性⾎栓栓塞性PH(CTEPH)。
根据CT肺动脉造影(CTPA)、右⼼导管检查(RHC)和肺动脉造影进⾏最终诊断。
4 功能评价对于明确诊断为PAH患者,需要根据WHO功能分级、6分钟步⾏试验(6 minutes walking test,6MWT)及相关检查结果等进⾏严重程度评估,以利于制定治疗⽅案。
【推荐意见】推荐超声⼼动图作为疑诊PH患者⾸选的⽆创性检查(1C)。
肺动脉高压诊治中国共识-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周裔忠共44页文档
![肺动脉高压诊治中国共识-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周裔忠共44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262a49bc850ad02df804191.png)
肺动脉高压诊治中国共识-江西省人民 医院心内科-周裔忠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膝Leabharlann 之易安。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肺动脉高压临床诊疗指南(专家指导组审核稿)修改稿
![肺动脉高压临床诊疗指南(专家指导组审核稿)修改稿](https://img.taocdn.com/s3/m/a8ba7eee0740be1e640e9aad.png)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稿件类型:公开征求意见稿)(完成时间:2017年10月15日)前言 (Ⅲ)引言 (Ⅳ)指南正文 (1)1范围 (1)2术语和定义 (1)3临床诊断 (1)4临床治疗与推荐意见 (3)5预防与调护 (4)附录A (6)A1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6)A2质量评价和证据强度 (6)A3推荐等级 (7)A4指南工具评价 (7)A5起草与评审 (7)A6其他 (8)参考文献 (9)附件1改良的Jadad 评分量表 (12)附件2 MINORS条目 (13)附件3 NOS文献质量评价表 (14)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负责起草,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参加起草(按首字拼音排序)。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东晖、李素云、李竹英、刘桂颖、吕晓东、毛兵、曲妮妮、王檀、王真、于雪峰、张念志、张琼、郑忻(按姓氏拼音排序)。
引言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内科专家指导组及呼吸疾病指南分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
修订过程与任何单位、个人无经济利益关系。
本指南主要涉及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提供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
主要目的为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预防、保健、诊断、辨证治疗建议,供中医科、呼吸科、心血管科、超声科等相关科室医生参考使用,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过程。
规范化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全文)
![规范化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9231cbc281e53a5902ff9f.png)
规范化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全文)肺动脉高压是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状态,常导致右心负荷增大和右心功能不全,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过去一提到肺动脉高压,往往认为其罕见且预后极差,实际上这种观点非常片面。
一方面,肺动脉高压既可来源于肺血管自身的病变,如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也可继发于其他心、肺或系统性疾病等,临床上并不少见;另一方面,近年来肺动脉高压治疗研究取得很大进展,随着诊治的规范化,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已有很大改善。
迄今为止,我国在肺动脉高压领域的临床诊治还较为落后。
在认识方面,肺动脉高压仍然被很多临床医师认为是不治之症,即使在很多三甲医院,临床医师们仍然根深蒂固地认为肺动脉高压缺乏有效治疗方法,预后极差;在诊断方面,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与分类鉴别诊断不充分,影响治疗的选择,忽视右心导管和急性血管反应试验的价值;在治疗方面,新型靶向药物的选择经常无从下手,或者过度依赖靶向药物,而忽略常规基础治疗的临床价值,忽视患者的教育和随访问题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切身感到,肺动脉高压患者需要系统、全面管理,包括提高对肺动脉高压认识、改变错误观念、规范诊断、综合治疗、规律随访等。
一、加强对肺动脉高压的认知与教育在国内,由于肺动脉高压的诊治工作起步较晚,大多数临床医师和患者对肺动脉高压的认知较少,普遍认为肺动脉高压是血管疾病中的“恶性肿瘤”,生存期极短。
因而,患者一旦被发现患有肺动脉高压,则会神情沮丧或忧郁,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患者家庭也陷入了无尽的苦恼。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观点代表了很多医务人员对肺动脉高压的认知,也直接影响了很多患者及家属对战胜这一疾病的信心。
时至今日,虽然国内外对肺动脉高压有了深入而又广泛的研究、国内外医学界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与诊治有了显著进步,但这种悲观的观念仍在蔓延,影响着医师的信念和患者的信心。
早期的肺动脉高压注册登记研究中,观察到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8%,3年生存率为48%,5年生存率仅为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
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
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
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委员会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草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者:荆志成2006-9-14前言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特征是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
右心衰竭是所有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致残,致死的共同唯一途径,而肺动脉高压也是右心衰竭的最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诊断治疗棘手是该领域长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然而,右心衰竭的防治也是心血管科医师无法回避,且越来越清晰的一个重要卫生保健问题。
在西方国家,因为研究的进展,肺动脉高压已成为逐渐得到重视的一大类心血管疾病。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2004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分别依据循证医学制定了各自的肺动脉高压诊断治疗指南,规范了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行为,提出了标准的诊断和治疗流程,使患者预后得到最大程度改善[1,2,3]。
尽管我国有些单位目前也已采用2003年WHO关于肺动脉高压的最新诊断分类标准,但是大多数单位在临床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诊断术语混乱,概念不清晰;2)缺乏规范的诊断流程及标准,不重视右心导管检查和急性药物试验,基本没有开展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3)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医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制定治疗方案,导致滥用钙离子拮抗剂及某些血管扩张剂等等。
因此,迫切需要组织我国专家制定一个国内的肺动脉高压规范化诊断治疗建议,来指导临床和研究。
本专家共识草案将努力遵循以下制定原则:充分尊重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等国际学术机构已经制定的肺动脉高压诊断治疗指南;密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包括患者临床与经济特点,目前在我国上市的治疗药物等;简单实用,能够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价值,有很强的临床操作性。
一、定义与专用术语说明(一)专用术语说明主要有肺循环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三个概念。
肺循环高血压是指包括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高压,混合性肺动脉高压的总称,整个肺循环,任何系统或者局部病变而引起的肺循环血压增高均可称为肺循环高压,对应英文术语为“Pulmonary hypertension”。
目前可将肺循环高血压分为5大类,具体分类见本文第二部分及表1。
而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血压增高而肺静脉压力正常,主要原因是肺小动脉原发病变而导致的肺动脉阻力增加,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升高而肺静脉压力在正常范围内,所以需要肺毛细血管嵌顿压正常才能诊断,对应英文术语为“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目前被划分为肺循环高血压的第一大类。
需要特殊说明,本文所叙述的诊断治疗规范均限于本类肺动脉疾病。
国内也有专家称之为“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没有发现任何原因,包括遗传,病毒,药物而发生的肺动脉高压,也需要排除肺静脉压力增高,对应英文术语为“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二)定义肺循环高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肺血管床受累而使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一类病理生理综合征。
目前肺循环血压增高的诊断标准是:在海平面状态下,静息时,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收缩压>30mmHg,和/或肺动脉平均压>25mmHg,或者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30mmHg。
此外,诊断肺动脉高压,除了上述肺循环高血压的标准之外,尚需包括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15mmHg。
需要强调,上述标准为右心导管数据,并非无创检查手段估测的数据。
二、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分类1998年以前,肺循环高压仅分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两大类。
1998法国Evian会议,将肺循环高压分为5个大类,2003年威尼斯会议对Evian诊断分类标准进行修订,将肺动脉高压共分为5大类,21亚类(见表1);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废除原发性肺循环高压的概念,而将之细化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和家族性肺动脉高压,其他类型的肺动脉高压包括相关因素引起的,例如减肥药HIV感染、胶原血管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
另外,将肺静脉闭塞病及肺毛细血管瘤这两类疾病从肺静脉高压系列里转移到肺动脉高压系列里。
[4, 5]肺动脉高压分类,是根据病因,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的不同而进行的诊断分类,要求将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必须定位清楚,才能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每一大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基本原则都是有很大的区别。
建议:我国应采用威尼斯世界卫生组织肺动脉高压专题会议对肺循环高血压的诊断分类原则,诊断肺动脉高压患者需要严格遵守上述诊断标准,按照本分类原则明确患者具体诊断分类。
废弃使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无法解释的肺动脉高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等诊断名词。
三、诊断因为肺动脉高压诊断的复杂性[3,6],强烈建议患者到肺血管疾病专科中心或者具有肺血管专业医师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免疫内科、小儿内科就诊,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功能评价。
因此要求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应尽快在本地区建立肺血管病专业中心,培训专科医师,建立相应的专科门诊和病房。
强烈建议非肺血管病专业医师,在接诊到可疑肺动脉高压患者时,应该及时将患者转诊到附近的专科医师处进行诊断评价。
危重患者不宜转诊时,应邀请专科医师参与明确诊断。
(一)病史1 . 症状肺动脉高压本身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活动后气短,晕厥或眩晕,胸痛,咯血等。
其中以气短最为常见,标志右心功能不全的出现,而晕厥或眩晕的出现,标志患者心搏量已经明显下降。
需要强调:肺动脉高压患者首次出现症状需要认真记录,首次出现症状的时间需要尽可能详细,因为首次出现症状的时间距离确诊为肺动脉高压的时间与预后有明确的相关性。
如果患者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尤其是症状已发生较长时间,往往提示患者的肺循环高压为相关疾病所致。
2.危险因素1)既往史:慢性支气管炎,阻塞型肺气肿,先天性心脏病,肝病,贫血,左心疾病,睡眠呼吸障碍,静脉血栓病等都是提示肺动脉高压具体分类的重要线索,需要采集患者所有的既往疾病史,除了可帮助明确诊断分类,更可帮助发现新的危险因素。
2)个人史:需要注意患者有无危险因素接触史,如印刷厂和加油站工人接触油类物品,接触HIV感染患者,同性恋,吸毒等特殊接触史。
血吸虫疫区居住史。
3)婚育史:女性要注意有无习惯流产,男性要注意其母亲,姐妹等直系亲属有无习惯流产等病史。
4)家族史:家族有无任何类型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是重点采集问题,有无其他家族遗传病史对于发现新的危险因素,帮助诊断分类具有重要帮助意义,比如:静脉血栓形成和毛细血管扩张症都有家族遗传现象。
(二)体格检查肺动脉高压的体征多与右心衰竭有关,常见有紫绀;颈静脉充盈或怒张;P2亢进,由于肺动脉瓣开放突然受阻出现的收缩早期喷射性喀喇音,血液返流通过三尖瓣引起的收缩期杂音;右室肥厚导致胸骨左侧出现明显抬举性搏动;S3 出现代表右室舒张充盈压增高及右心功能不全,38%的患者可闻及右室S4 奔马律;右室充盈压升高可出现颈部巨大”a”波等。
颈静脉检查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右心房压力:患者采取45度半卧位,量取颈静脉搏动最高点位置到胸骨柄之间的距离,用厘米表示,再加上5厘米(代表右心房到胸骨柄的距离)即为估测的右心房压力。
右房压力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参数。
需要强调与肺动脉高压相关疾病的特殊体征往往可提示诊断:1)上下肢的差异性紫绀,单独下肢出现杵状趾而手指正常往往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重要线索。
如果上下肢均存在杵状指/趾往往提示已可诊断艾森曼格综合征。
2)鼻衄,体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往往提示患者合并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3)胸骨左缘喷射性杂音并向右侧传导往往提示室间隔缺损等畸形的存在。
4)面部红斑,关节畸形,外周血管杂音都是提示患者结缔组织疾病的征象。
5)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往往有腓肠肌压痛,且病侧下肢周径一般比对侧粗1厘米以上。
(三)实验室检查1.心电图心电图无法确诊肺动脉高压,但是可以帮助我们估测:1)病情严重程度;2)治疗是否有效;3)肺动脉高压分类。
心电图在已确诊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主要价值是评估预后。
通过对患者6年随访研究发现,Ⅱ导联P 波≥0.25mV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其死亡率升高2.8倍,且Ⅲ导联P波每升高1mm则死亡率升高4.5倍。
肺动脉高压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有:1) 电轴右偏;2) I导联出现s波;3)右心室肥厚高电压,右胸前导联可出现ST-T波低平或倒置。
其发生机制是由于肺动脉高压造成右室肥厚,心包心肌张力增加影响心肌供血,严重时肺动脉阻力增加越高,时间越短?,心电图反映心肌缺血的敏感性越高。
2.胸部X线片肺动脉高压患者胸部X线检查征象有:主肺动脉及肺门动脉扩张,伴外周肺血管稀疏(“截断现象”)。
胸部X线检查对诊断和评价肺动脉高压的价值不如心电图,但可以发现原发性肺部疾病,胸膜疾病,心包钙化,或者心内分流性畸形,因为后者可出现肺血增多。
3.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筛选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在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及流出道梗阻情况时,肺动脉收缩压(sPAP)等于右室收缩压(RVSP)。
可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收缩期右室与右房压差来估测RVSP。
按照改良柏努力公式,右房、室压差大约等于4V2,V是三尖瓣最大返流速度(米/秒)。
RVSP=4V2+RAP。
目前国际推荐超声心动图拟诊肺动脉高压的肺动脉收缩压标准为:≥40mmHg。
[7]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拟诊肺动脉高压除了特征性征象三尖瓣返流并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之外,还要合并右室扩张、肥厚等征象。
有些患者只有运动时才会发生肺动脉压升高,因此有必要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
另外,超声心动图的重要价值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心内畸形,大血管畸形。
声学造影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难以诊断的房间隔缺损。
4.右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检查不仅是确诊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也是诊断和评价肺动脉高压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1-4]。
应该积极开展标准的右心导管检查。
一般认为以下指标是右心导管检查所必须获得的参数:1) 心率和体循环血压;2) 上下腔静脉压力和血氧饱和度;3) 右心房,右心室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和血氧饱和度;4) 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和血氧饱和度;5) 心排血量;心指数;6) 全肺血管阻力;7) 小肺动脉阻力;8) 体循环阻力;9) 肺毛细血管嵌顿压;临床诊断肺动脉高压时,肺毛细血管楔压必须<15mmHg。
为了完成肺毛细血管嵌顿压的测量,目前推荐使用带有球囊的漂浮导管来完成右心导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