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推荐的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x年推荐的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五篇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
金路段,甘肃是一个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突出、优势和劣势都
比较明显的省份。
下面收集整理的甘肃旅游景点,仅供参考。
麦积山一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
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
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
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
十米。
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
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
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
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
在我
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
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自公元384年,后
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
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
方米。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
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
通达。
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
古
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
碎自人力,
疑是神功。
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
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
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
之艰巨、宏大。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
历史学家
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
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
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
这里的雕像,大
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
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
这里的
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
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
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
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
的趋向。
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
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
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
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
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
在东崖泥塑大佛头
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
麦积山石窟虽以泥
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
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
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
麦积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达16米,最小
者仅为10余厘米。
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
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
建于七十
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
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
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榆林窑导游词二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
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
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
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
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
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彩塑、壁画的制作等方面,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但
在许多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现存最早的洞窟,建于初唐的17、28、39窟,虽然都是中心柱窟,但与莫高窟北魏时期盛行的中心塔柱窟有着明显的不同。
唐前期第6窟23米高的大佛窟的型制与莫高窟的大佛窟也不
尽相同,显示了榆林窟初创时期的个性特征。
唐中期的第25窟是
一个显密结合的大乘净土窟、壁画保存得非常完好,技艺精湛、
艺术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莫高窟此时期洞窟中尚无可以
与之相比的作品。
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洞窟尤为精彩。
西夏第3窟的千手千眼观音手中所持物件多达140件,其中有冶铁、酿酒、铲、锯、双尾船等,还首次出现了拉弦乐器的鼻祖胡琴。
文殊、
普贤经变中的山水画一改以往背境装饰的陪衬作用而具有了明显
的独立性、画面所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十分罕见的古代山水
壁画精品。
西夏第2窟的水月观音线描精致、设色富丽、意境高雅,令人赏心悦目、遐思神往。
元代第4窟藏密曼荼罗和多种度母、观音、文殊、普贤均以
外来技法绘制、造型严谨,准确,色彩对比强烈、气氛神秘。
特
别是榆林窟和所属的东千佛明显绘制的6幅玄奘取经图,十分珍贵。
除此之外,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供养人画像和装饰图案也
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
装饰图案除流行的花草、鸟兽、几何型外,还有以天王等字变化成的图案,极富创意。
玉门关历史导游词兰州导游词伏羲庙导游词嘉峪关关城导游
词
总之,榆林窟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体系。
特别是五代以后,
莫高窟艺术呈显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而榆林窟无论从内容、绘画
风格,还是艺术水准方面,都显示出其时代特征和独到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加充实了这座宝库的。
伏羲庙导游词三
伏羲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
,建于明正德年间,庙堂为一座
两进三门的建筑群,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特别是古柏按六十四卦排列。
先天殿内有伏羲塑像、屋
顶有六十四卦图,,,面宽7间,,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
自1988年开始,天水市政府每年在伏羲诞辰日农历五月十三
日传说中龙的生日举办规模盛大的公祭典礼,吸引了众多的海内
外炎黄子孙前来拜祭
伏羲,炎黄儿女共同敬卯的仙祖,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先明,正是由于耸开天名道,诏起文明,才有了我们这个在世界文明史
山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古老而伟大的民族。
伏羲庙,又名太吴官,俗称人宗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保存最完整
地伏羲氏礼祭祀庙宇。
1963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地重要地点。
走进伏羲庙,但见庭院疏阔,古树森森,相传院内原有64株
古柏,是按照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种成,遗憾的是现在只剩37棵,这些古柏苍劲挺拨,冠盖参天,自然得到园林专家的称赞,
喻为国内罕见的古木殂品,明静清雅的环境衬抚出伏羲庙的周易,堪称一部世界性经著作,它不仅对哲学、宗教、军事学产生过重
大影响,而且对数学、物理、天文、地理遗传不科领域也起到了
推动作用,近代和现代一些重要科学技术的进展,都与周易的思
想有着密切关系,正是由于伏羲以上古文明的伟大贡献,所以我
国祭祀伏羲之礼世代绵延,经久不衰,每年春秋两次,每年正月
十六为伏羲诞辰,实为春祭,农历七月十九,为伏羲祭日,举行
秋祭,昔皇故里天水对这位人文使祖的祭祀更加重视,每年春秋
二季都在伏羲庙隆重举行,在这里多次举办伏羲文化节,吸引海
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旅游观光,寻幽访古,唱着我的中国人,迎着
月是故乡明怀着浓浓的乡情,与深深的敬意,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侨居异国的炎黄子孙一批批越过万水千山,轻轻地步入伏羲
庙寻根祭庙,,显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华夏儿女中产的强大凝
聚力和向心力。
敦煌阳关导游词四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南湖乡境内,为汉武帝开辟
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
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
唐代诗人王维首渭城
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使阳关名扬千古。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设都尉管理军务,自
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
历史的久远使关城烽燧
少有遗存,据元和郡县志载阳关,在县寿昌县西六里。
以居玉门
关之南,故曰阳关。
本汉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车。
后
魏尝于此置阳关县,周废。
巴黎藏敦煌石室写本沙州地志载:阳关,东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
右在寿昌县西十里,今见毁坏,基址见存。
西通石城、于阗等南路。
以在玉门关南,号日:阳关注: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
可见唐时阳关已毁,仅存基址。
古寿
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乡北工村附近,阳关在寿昌故城西6里,或
10里处,当指约数而言。
专家考证,阳关故址就在今南湖乡西面
对古董滩的流沙地带。
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达阳关故址:古董滩。
1943年向达先生在这里考察时写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滩,流沙壅塞,而版筑遗迹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时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钱之属,其时代自汉以迄唐宋皆具,古董滩遗迹迤逦而
北以迄于南湖北面龙首山俗名红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东西流
沙湮没,广阔不甚可考。
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队于古董道西
14道沙渠后,发现大量版筑墙基遗址,经试掘、测量,房屋排列
整齐清晰,面积上万平方米,附近有继续宽厚的城堡垣基。
阳关
故址当位于此处。
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
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
尤以古董滩北侧墩
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
阳关古塞何以建在这片荒漠之中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
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
附近在古代又水源充足,渥
洼池和西土沟是最大的独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已
成绿洲盆地,有发达的火烧沟文化;汉唐时期,阳关军士即借以此
水而生息。
西土沟平时上游干涸,下游有泉水汇成水溪北流,时
有山洪暴发。
洪峰过后,沟岸纷纷塌落,河床加宽,大量泥沙顺
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积。
泥沙在西北风吹扬搬运下,形成条条沙垄,阳关古城送逐渐被水毁沙埋。
玉门关历史导游词兰州导游词伏羲庙导游词嘉峪关关城导游
词
游客到丝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阳关。
古迹并没有多少好看,关键是去凭吊历史,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延续历史的哀音。
阳
关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长廊,风格殊具,可参观当地民俗。
兰州导游词五
兰州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古代曾称金城。
《》应勋注曰:初
筑城得金,故曰金城。
还有一种说法金城池汤的典故,喻其坚固
得名。
汉代设金城郡,隋朝时,因城南有皋兰山而更名为兰州。
后,几经变故,至清代又为兰州府。
辛亥革命后,兰州市从此成
为了甘肃省的省会。
兰州市历史文化悠久。
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狩猎和农牧业生产,先后创
造了灿烂的马家窑、半山、马厂和齐家文
化。
夏商周时,以神农氏炎帝为宗神的羌族和戎族在此活动。
汉唐时起兰州做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在沟通中
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亚非欧各国人民友谊合作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可沿滨河路绿色长廊欣赏
黄河雄姿、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中山铁桥,并参观白塔山、
省博物馆、五泉山、兰山公园等景点,郊县有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引大入秦工程等景点。
游客来兰州,也可中转去永
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及天水麦积山等景点旅游。
兰州市交通相对便利。
中川机场辟有通往全国主要城市的二十多
条航线;312等四条国道穿境而过;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
兰州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已配套成龙,现有星
级饭店15家,国际旅游社11家,国内旅游社32家,旅游车船公
司3家,定点旅游商店15家,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接待网络。
兰州
也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科研教育中心和商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