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作用的影响因素幻灯片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物因素
环境因素
机体因素 联合作用
3
了解影响毒作用因素的意义
在评价化学物毒性时,可设法加以控制 以避免其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重 现性更好
人类接触化学物时,这些因素并不能控 制,因此,以动物实验结果外推人时, 特别在制订预防措施时,都应予以注意
4
第一节 化学物因素
5
化学结构与毒性的关系
22
(三)挥发性(volatility)
➢ 常温下容易挥发的化学物,其易形成较
大蒸气压,从而易于经呼吸道吸收。有
些有机溶剂的LD50 值相似,即绝对毒
性相当,但由于其各自的挥发度不同,
所以实际毒性相差较大
23
➢ 如苯与苯乙烯的LC50 值均为45mg/L, 即其绝对毒性相同 ➢ 但苯容易挥发,而苯乙烯的挥发度仅及 苯 的1/11,所以苯乙烯在空气中较难形 成高 浓度,实际上比苯的危害性则低 得多
(一)化学结构与毒作用性质 每一种外源化学物的毒性是其固有的性 质,它是由化学物的化学结构所决定的
7
化学物的化学结构 化学物的化学活性 化学物的理化性质
化学物的生物学活性
外源化学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毒作用的重 要物质基础,因为他决定了毒物的理化性 质和化学活性,因而决定了毒物在体内可 能参与和干扰的过程,因此决定毒作用的 性质和大小。
溶解度 电离度 挥发度 分散度 纯度等
均与其毒性或毒作用大小有关
17
(一)溶解度 ➢ 脂/水分配系数:是指化学物在脂相(正 辛醇)和水 相的溶解分配率,即化学物 在脂相与水 相达到平衡时的常数
➢ 一种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大,表明易 溶于脂,反之表明易溶于水,而表现出 化学物的亲脂性或亲水性(疏脂性)
19
(二)大小、分散度(dispersion degree)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分散的程度,与微粒 的大小成反比。即颗粒越小分散度越大,
反之,颗粒越大分 散度越小
20
➢影响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分散度与颗粒 在 呼吸道的阻留有关。 ❑大于10μm颗粒在上呼吸道被阻留
❑5μm以下的颗粒可到达呼吸道深部
8
(二)化学结构与毒性大小 经过大量研究,目前已找到一些有限的 化 学结构与毒性大小之间的规律 1、取代基的影响 (1)苯及苯的衍生物
苯具有麻醉和抑制造血功能,当苯环中的氢 被甲基取代后(甲苯或二甲苯)抑制造血不明显 但麻醉大于苯,被氨基取代后,有形成高铁 血红蛋白的作用;而被硝基(硝基苯)或卤素取 代(卤代苯)后,具有肝毒性
➢ 如随着碳原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增强。 但达到9个碳原子之后,却又随着碳原 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反而减弱
13
3、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 由于这类非电解化合物伴随碳原子数 增加而脂溶性增大,水溶性相应减小, 即脂水分配系数增大。
极亲脂性化合物,由于不利于经水相
转运,其在机体内易被阻滞于脂肪组织 中,反而不易穿透生物膜达到靶器官。
毒作用的影响因素
——化学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1
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必须以 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形式到达靶器 官、靶细胞,达到有效的剂量、 浓度,持续足够时间,并与靶分 子相互作用,或改变其微环境, 才能够造成毒性作用
毒动学Toxicokinetics
2 毒效学 Toxicodynamics
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四类因素
❖研究化学结构与毒作用的关系在毒理学 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与预测,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化学物 推测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 预测新化学物的毒性效应和安全接触限量 结构-活性关系研究(SARs, QSARs), 已成为预测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6
一、化学结构(chemical structure)
18
❑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大小与其毒性密 切相 关,它涉及化学物的吸收、分布、 转运、代 谢和排泄 ➢脂溶性物质易在脂肪中蓄积:如DDT和 神经毒 性(四乙基铅和甲基汞) ➢影响毒性大小:有毒化学物在水中特别是在体 液中的溶 解度越大,毒性越大 (砒霜>雄黄)
➢影响毒作用部位:某些有害气体由于水 溶性不 同,其作用部位与速度不同(HF,NH4 上呼 吸道;NO2 肺泡)
❑小于0.5μm的颗粒易经呼吸道再排出
❑小于0.1μm的颗粒因弥散作用易沉积于肺 泡壁
21
➢影响溶解度:一般来说颗粒越大,越难 溶解 ➢影响化学物活性:颗粒越小即分散度越 大, 表面积越大,生物活性也越强,如 一些 金属烟(锌烟、铜烟)因其表面活 性大, 可与呼吸道上皮细胞或细菌等蛋 白作用, 产生异性蛋白,引起发烧,而 金属粉尘 (锌尘和铜尘)则无此作用
14
4、分子饱和度
➢ 毒性:乙烷﹤乙烯﹤乙炔,可能与不饱 和键易代谢为环氧化物有关
5、与营养物和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
➢ 外源化学物结构与主动转运载体的底物 如营养物和内源性物质类似,即可通过 这些特异的载体系统吸收
15
16
二、理化性质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9
(2)卤代烷烃类卤素数 此类化学物质 对肝脏的毒性可因卤素增 多而增强,如 氯甲烷的肝毒性大小依次 是CCl4 ﹥ CHCl3 ﹥ CH2Cl2 ﹥ CH3Cl
原因是卤素取代后,可使分子极性增加,
容易与酶系统结合而使其毒性增加
10
2、异构体和立体构型的影响
❖基团的位置:如带两个基团苯环的 毒性, 大多数情况下是: ➢ 对位﹥邻位﹥间位,如对-氨基酚﹥ 邻-氨基酚﹥间-氨基酚 ➢ 对称﹥非对称
24
(四)气态物质的血/气分配系数
➢血/气分配系数越大,越易被吸收
25
(五)比重
➢ 在密闭,长期空气不流通的环境,
如 沼气,矿井,地沟等,化学物因 比重 不同而分层,如下水沟H2S中 毒事件
26
(六)电离度与荷电性
➢ 电离度:是指化学物呈现1/2为电离型、1/2 为
非电离型时的 pH值,即为该外源化学物 的
11
2、异构体和立体构型
❖ 化学物同素异构体存在手征性,即 对映体构型的右旋(R)和左旋(S), 对于生物转化和生物转运都有一 定 影响,从而影响毒性,如S(-)反应 停的致畸性比R(+)反应停强烈
12
3、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 ➢ 同系物的碳原子数:烷、醇、酮等碳 氢 化合物按同系物相比,碳原子数愈 多, 则毒性愈大
环境因素
机体因素 联合作用
3
了解影响毒作用因素的意义
在评价化学物毒性时,可设法加以控制 以避免其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重 现性更好
人类接触化学物时,这些因素并不能控 制,因此,以动物实验结果外推人时, 特别在制订预防措施时,都应予以注意
4
第一节 化学物因素
5
化学结构与毒性的关系
22
(三)挥发性(volatility)
➢ 常温下容易挥发的化学物,其易形成较
大蒸气压,从而易于经呼吸道吸收。有
些有机溶剂的LD50 值相似,即绝对毒
性相当,但由于其各自的挥发度不同,
所以实际毒性相差较大
23
➢ 如苯与苯乙烯的LC50 值均为45mg/L, 即其绝对毒性相同 ➢ 但苯容易挥发,而苯乙烯的挥发度仅及 苯 的1/11,所以苯乙烯在空气中较难形 成高 浓度,实际上比苯的危害性则低 得多
(一)化学结构与毒作用性质 每一种外源化学物的毒性是其固有的性 质,它是由化学物的化学结构所决定的
7
化学物的化学结构 化学物的化学活性 化学物的理化性质
化学物的生物学活性
外源化学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毒作用的重 要物质基础,因为他决定了毒物的理化性 质和化学活性,因而决定了毒物在体内可 能参与和干扰的过程,因此决定毒作用的 性质和大小。
溶解度 电离度 挥发度 分散度 纯度等
均与其毒性或毒作用大小有关
17
(一)溶解度 ➢ 脂/水分配系数:是指化学物在脂相(正 辛醇)和水 相的溶解分配率,即化学物 在脂相与水 相达到平衡时的常数
➢ 一种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大,表明易 溶于脂,反之表明易溶于水,而表现出 化学物的亲脂性或亲水性(疏脂性)
19
(二)大小、分散度(dispersion degree)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分散的程度,与微粒 的大小成反比。即颗粒越小分散度越大,
反之,颗粒越大分 散度越小
20
➢影响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分散度与颗粒 在 呼吸道的阻留有关。 ❑大于10μm颗粒在上呼吸道被阻留
❑5μm以下的颗粒可到达呼吸道深部
8
(二)化学结构与毒性大小 经过大量研究,目前已找到一些有限的 化 学结构与毒性大小之间的规律 1、取代基的影响 (1)苯及苯的衍生物
苯具有麻醉和抑制造血功能,当苯环中的氢 被甲基取代后(甲苯或二甲苯)抑制造血不明显 但麻醉大于苯,被氨基取代后,有形成高铁 血红蛋白的作用;而被硝基(硝基苯)或卤素取 代(卤代苯)后,具有肝毒性
➢ 如随着碳原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增强。 但达到9个碳原子之后,却又随着碳原 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反而减弱
13
3、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 由于这类非电解化合物伴随碳原子数 增加而脂溶性增大,水溶性相应减小, 即脂水分配系数增大。
极亲脂性化合物,由于不利于经水相
转运,其在机体内易被阻滞于脂肪组织 中,反而不易穿透生物膜达到靶器官。
毒作用的影响因素
——化学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1
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必须以 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形式到达靶器 官、靶细胞,达到有效的剂量、 浓度,持续足够时间,并与靶分 子相互作用,或改变其微环境, 才能够造成毒性作用
毒动学Toxicokinetics
2 毒效学 Toxicodynamics
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四类因素
❖研究化学结构与毒作用的关系在毒理学 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与预测,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化学物 推测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 预测新化学物的毒性效应和安全接触限量 结构-活性关系研究(SARs, QSARs), 已成为预测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6
一、化学结构(chemical structure)
18
❑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大小与其毒性密 切相 关,它涉及化学物的吸收、分布、 转运、代 谢和排泄 ➢脂溶性物质易在脂肪中蓄积:如DDT和 神经毒 性(四乙基铅和甲基汞) ➢影响毒性大小:有毒化学物在水中特别是在体 液中的溶 解度越大,毒性越大 (砒霜>雄黄)
➢影响毒作用部位:某些有害气体由于水 溶性不 同,其作用部位与速度不同(HF,NH4 上呼 吸道;NO2 肺泡)
❑小于0.5μm的颗粒易经呼吸道再排出
❑小于0.1μm的颗粒因弥散作用易沉积于肺 泡壁
21
➢影响溶解度:一般来说颗粒越大,越难 溶解 ➢影响化学物活性:颗粒越小即分散度越 大, 表面积越大,生物活性也越强,如 一些 金属烟(锌烟、铜烟)因其表面活 性大, 可与呼吸道上皮细胞或细菌等蛋 白作用, 产生异性蛋白,引起发烧,而 金属粉尘 (锌尘和铜尘)则无此作用
14
4、分子饱和度
➢ 毒性:乙烷﹤乙烯﹤乙炔,可能与不饱 和键易代谢为环氧化物有关
5、与营养物和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
➢ 外源化学物结构与主动转运载体的底物 如营养物和内源性物质类似,即可通过 这些特异的载体系统吸收
15
16
二、理化性质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9
(2)卤代烷烃类卤素数 此类化学物质 对肝脏的毒性可因卤素增 多而增强,如 氯甲烷的肝毒性大小依次 是CCl4 ﹥ CHCl3 ﹥ CH2Cl2 ﹥ CH3Cl
原因是卤素取代后,可使分子极性增加,
容易与酶系统结合而使其毒性增加
10
2、异构体和立体构型的影响
❖基团的位置:如带两个基团苯环的 毒性, 大多数情况下是: ➢ 对位﹥邻位﹥间位,如对-氨基酚﹥ 邻-氨基酚﹥间-氨基酚 ➢ 对称﹥非对称
24
(四)气态物质的血/气分配系数
➢血/气分配系数越大,越易被吸收
25
(五)比重
➢ 在密闭,长期空气不流通的环境,
如 沼气,矿井,地沟等,化学物因 比重 不同而分层,如下水沟H2S中 毒事件
26
(六)电离度与荷电性
➢ 电离度:是指化学物呈现1/2为电离型、1/2 为
非电离型时的 pH值,即为该外源化学物 的
11
2、异构体和立体构型
❖ 化学物同素异构体存在手征性,即 对映体构型的右旋(R)和左旋(S), 对于生物转化和生物转运都有一 定 影响,从而影响毒性,如S(-)反应 停的致畸性比R(+)反应停强烈
12
3、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 ➢ 同系物的碳原子数:烷、醇、酮等碳 氢 化合物按同系物相比,碳原子数愈 多, 则毒性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