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版2019_2020版高中政治第七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试讲人:刘燕一、教学理念新课改倡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在文化的讲授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

本框是在接着上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后,接着叙述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鉴于试讲时间为10分钟,所以基本只能讲完这一目题中的文学艺术。

三、学情分析作为高二上的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

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

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①识记文学艺术作用和特点;②理解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能力:结合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2)过程与方法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观点,加深认识。

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文化赤字现象。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难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六、学法和教法分析①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方法七、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多媒体展示八、教学过程导入:播放FLASH 动画《中国文化宣传片》,将学生分组(1、2排为第一组,3、4排为第二组,依次类推),请同学看完视频以后找出其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每组接龙游戏。

政治必修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政治必修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关系 ③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显华示民了族中是华多民民族族厚的重共 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
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意义 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判断: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的文化相加。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1)含义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高度称赞我国四大发明:“我们
若要观察科新学发明技的术力量是、一效能个和民结果族,文最显明著程的例度子的便是重印要刷术标、志之一
火药和指南针了......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 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 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 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 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 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 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 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 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 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感悟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 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之中,
②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 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 源。
Hale Waihona Puke (2012.全国.21)8.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特征之三)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注收意、:借兼鉴收并其蓄他不民是族指文化中

江苏专用版2019_2020版高中政治第七讲我们的中华文化课程小结人教版必修3

江苏专用版2019_2020版高中政治第七讲我们的中华文化课程小结人教版必修3

课程小结全球刮起“中国风”国产剧出海迎来“美好时代”热点素材“国剧出海”是这两年国内影视论坛的热点议题。

《延禧攻略》《生活启示录》《小别离》《鸡毛飞上天》等国内热播电视剧接连出海,《白夜追凶》《河神》《无证之罪》等高品质网络独播剧也在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当下,中国国产电视剧走红海外,得益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与强大魅力①。

故事本身独有的中国特色、浓郁的时代特征、鲜明的民族样态②,能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地表现出民族共有和人类共同的性情与理想③。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增长迅猛,资金快速流入,在人才、技术、市场、产品方面已经有了一定优势积累,产出优质内容,走红海外,影响世界并不意外④。

信息解读创新演练1.电影《我不是药神》以出色的题材,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等。

影片中蕴藏的温暖与希望,细腻的现实主义手法,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力量,得到海内外观众的认可。

这表明( )①艺术创作都来自艺术家的亲身经历②题材创新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③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④优秀艺术作品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B解析①错误,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但不一定都来自艺术家的亲身经历;②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2.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而现在我们却看到许多民族文化成果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C.抢救和保护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统一答案 C解析面对民族文化成果失传的危险,我们应当积极进行抢救和保护,故选C。

A、B不是当务之急;“统一”的说法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D错误。

3.响彻天籁的藏族歌唱、辽阔豪放的蒙古长调……由少数民族乐手演出的原生态音乐令观众们叹为观止。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专题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专题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专题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重难点“精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表现为“三性”一、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知识拓展: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它们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从此,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创造出众多让世界发生巨变的成果。

】二、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知识拓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不同,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特点作用地位成因不同区域文化关系具体表现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各地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民族文化的地位与关系2、各地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多民族文化的意义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瓷器艺术独领风骚故宫珍藏-珐琅器皿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园林艺术无与伦比:苏州园林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丰富绚丽1、文学艺术(1)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鲜明独特(2)作用地位反映我们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热爱自由、勇于反抗,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变,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

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扶危济困,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古代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2、科学技术(1)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2)作用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学艺术作用科学技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特点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试讲人:刘燕一、教学理念新课改倡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在文化的讲授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

本框是在接着上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后,接着叙述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鉴于试讲时间为10分钟,所以基本只能讲完这一目题中的文学艺术。

三、学情分析作为高二上的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

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

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①识记文学艺术作用和特点;②理解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能力:结合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2)过程与方法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观点,加深认识。

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文化赤字现象。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难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六、学法和教法分析①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方法七、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多媒体展示八、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导入:播放FLASH 动画《中国文化宣传片》,将学生分组(1、2排为第一组,3、4排为第二组,依次类推),请同学看完视频以后找出其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每组接龙游戏。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名师教学PPT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名师教学PPT课件
思考: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①作用

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

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特点:
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
明而独特。
③地位
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 占有重要位置。
四大发明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 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培根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中国古代西汉
火药
印刷术
思考:我国古代科学东技汉术-东的晋地位、特点?
指南针
天文历法
地理
南北朝-北宋初
北宋-明中期
医学
陶瓷
纺织
建筑
造纸术
2、科学技术
①科学技术的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志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瓷器艺术——独领风骚
园林艺术无与伦比:苏州园林
“中国人设计 园林的艺术确 实是无与伦比 的,欧洲人只能 像对太阳一样 尽量吸收它的 光辉而已。”
—18世纪 英国著名建筑 师查布斯
文学艺术:四 大名著
德国的大文豪歌德 曾经说“当中国人 已经拥有小说的时 候,我们的祖先还正 在树林里生活呢!”
不可思议的中华气功 手到病除的中医药、蒙 医药、藏医药 意蕴丰富的书法艺术
一、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独特性)
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三百年
China:瓷器、中国 距今两千年前的汉朝,中国陶瓷
已经向周边国家传播。唐朝开拓了丝 绸之路,中国陶瓷传到阿拉伯地区,再 传到欧洲。从17世纪起,中国瓷器向 欧洲大量输出,延续了近300年,品种 之多,数量之巨,影响之广。《英国大 百科全书》:“从来没有过什么工艺 品可以跟中国的瓷器相媲美。”

(江苏专用版)2019_2020版高中政治第七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江苏专用版)2019_2020版高中政治第七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提示
3.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形成: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 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特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 各民族 文化 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3)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及其关系: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 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 交融 、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 灿烂的中华文化。 (4)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 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④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题干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精神,也没有涉及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
感,②③不选。
解析 答案
知识 结构
返回

素养提升
议题:中华文化的魅力何在?
材料一 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 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 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 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 (1)中国古代书法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及演变,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基本特征?中华 文学艺术有哪些特点?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案 ①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特点和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019-2020江苏政治必修1 第7课 第1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PPT

2019-2020江苏政治必修1 第7课 第1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PPT


鲜明的民族性
深,包容性
动、物质载体
栏目导航
①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都属于文化现象。②中华文化侧重传统 联系
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栏目导航
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 千年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 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 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由 此可见( )
栏目导航
A [从材料中福建茶文化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茶文化源远流长、一脉 相承,A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也没有涉及内外文 化交流问题,B、C 与材料无关;D 混淆了文化的反作用与决定作用。]
栏目导航
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栏目导航
[思维建模]
审设问 作为体现类题,关键是把握准材料中的信息指向
箸文化有六七千年历史体现出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
审材料 证,通过筷子可以解读历史场景体现出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
栏目导航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近代衰微的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 巨大冲击。 2.创造新辉煌要求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 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 (2)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耕耘,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 相协调,既保 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质载体
①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②夸大了 析选项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件: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件: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之科学技术篇
古代四大发明
张衡发明的地震仪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时间 公元前6--- 公元1---400 公元401-公元前1世 年 -1000年 纪 时代 春秋到西汉 东汉到东晋 南北朝到 北宋初 比例 50% 62% 71% 公元1001--1500年 北宋到明 中朝 58%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强调从内涵方面看,内容丰富、范围广泛)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注意:
“独”讲的是独具特色、具有独特作用的意

(1)中华文化的内容
教育、历史、哲学、道德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独 特 性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玉器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 中国青铜艺术 中国瓷器艺术
思考:你能说说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特点及差
异的成因是什么吗? 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 大, 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受自然条件和 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影响较大。 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博大精深的特 征。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1)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 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 响,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发展态势)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 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占居首位
课堂练习 2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 )
D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江苏专用版2019_高中政治第七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周练过关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江苏专用版2019_高中政治第七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周练过关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周练过关(七)一、单项选择题1.余秋雨写的《寻觅中华》一书,系统地表述了作者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的是( )A.秦的统一B.宋明理学C.春秋百家争鸣D.汉代儒学至尊答案 A解析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的是秦的统一,A符合题意。

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发展影响较大,春秋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汉代是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B、C、D不符合题意。

2.有人这样说中国字:“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汉字像一幅画,生动表现了文字的内涵(如图)。

材料表明(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B.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文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汉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答案 A解析图中汉字“安”所表达的内涵体现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A正确;B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将汉字与文字等同起来;D错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汉字最初有甲骨文、金文,秦始皇为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

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

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着特色,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的交流和国家政令的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表明( )①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具有无比优越性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一脉相承的重要标志③汉字是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外交流的主要媒介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D解析我国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汉字“具有无比优越性”的说法错误,①排除;汉字的演变过程表明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③错误;汉字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的交流和国家政令的畅通,表明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④符合题意。

高二政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课件)

高二政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课件)

◆中华文化对我国多民族团结统一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对我国多民族团结统一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同根同种同文化,我们拥有共同的家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回族马氏口弦
广西壮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壮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三姐歌谣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 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 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 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 骄傲。
圆滑变通
“山性使人塞”
稳重刚毅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
思 考
1. 为什么会出现区域文 化差异? 2.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 关系?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 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 证。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考情透析指明方向,2012年T37(3)探究2013年T32单选2012年T2单选,趋势分析:近五年本课考查重点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备考指南:结合在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例如,弘扬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知识整合夯基固本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1__________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2____________的结晶。

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3________,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当代中国,4________________是一致的。

考点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1.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5________,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展精神的意义和途径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6________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7________;(3)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8________精神支柱;(4)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9________精神动力,是10 ________中华民族之魂。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1)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11__________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2、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情景设置法、讨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如何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把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推进新课(多媒体展示古代陶瓷、苏州园林的图片)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方方面面,教材具体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加以说明。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A、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

B特点: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C地位: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020版高中政治第七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版高中政治第七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课标要求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知识梳理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①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③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古代科技①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③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试判断: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 ) 提示×。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试判断:中华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而日趋统一。

( ) 提示×。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1)中华文化的形成: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特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标要求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知识梳理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①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③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古代科技①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③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试判断: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 ) 提示×。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试判断:中华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而日趋统一。

( ) 提示×。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1)中华文化的形成: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特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3)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及其关系: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请思考:有人认为,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提示不同意。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重点突破1.正确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2.比较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与民族性典例运用典例1 2018年11月28日,中国“藏医药浴法”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藏医药浴法”是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该遗产项目为人类与环境间可持续关系提供积极例证。

“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表明( )①藏医药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④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全盘继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题干没有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不选。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辩证继承,④“全盘继承”错误。

典例2 (2019·海门市高一期末)冬至之日,我国各地风俗各异。

华北吃饺子,南方大部分吃汤圆,宁夏回族自治区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苏州人喝冬酿酒,湖南人吃糯米饭和腊肉。

这说明( )A.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B.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C.民族节日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渐趋融合答案 B解析题干体现了我国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点,B正确。

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C错误。

题干强调的是区域文化的特点,不是融合,D不选。

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知识梳理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请思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吗?提示不是。

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扬弃吸收。

但我们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而不是其他民族文化的全部,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2.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试判断: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定力量。

( )提示×。

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决定力量。

重点突破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注意区分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1)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从小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的文化形式。

从中华文化内部看,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3)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同一民族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区域文化,如,同是汉族的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同民族可以呈现共同的区域性特征,如,滇黔文化就是由若干不同的民族文化组成的。

典例运用典例3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

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旗袍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说明了①②,故选A。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排除③;不同文化要相互借鉴、交流、融合,但不能“趋同”,排除④。

典例4 “花儿”是我国西北地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高腔民歌,它被十几个民族共同传唱了几百年。

“花儿”的演唱以汉语为主,夹杂着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在音乐旋律上也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特色,生动体现了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相处原则。

这反映了( )①中国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②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③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④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B解析题干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精神,也没有涉及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②③不选。

议题:中华文化的魅力何在?材料一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

(1)中国古代书法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及演变,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基本特征?中华文学艺术有哪些特点?发挥了什么作用?材料二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和蒙古的蒙古包。

各地民居的装饰、花纹、色彩也各有不同,如汉族的鹤、鹿、蝙蝠、喜鹊、梅、竹、百合、灵芝、万字纹、回纹等,云南白族的莲花、傣族的大象、孔雀、槟榔树图案等。

各地区各民族的民居呈现出丰富多彩和百花争艳的民族特色。

(2)我国各地民居各有自己的样式和风格,说明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3)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民居建筑与中华民居文化是什么关系?材料三沈绣是清末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新风,被誉为“绣中之绣”。

(4)材料三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5)查阅资料:列举几个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事例。

答案(1)①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特点和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①我国各地民居各有自己的样式和风格,表明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呈现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②我国各地民居各有自己的样式和风格,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具有民族性。

(3)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民居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民居建筑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民居建筑,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西洋油画和中国传统刺绣能同时存在、和睦相处,体现了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

③沈绣吸收西洋油画的绘画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④通过借鉴西洋油画的技艺,沈绣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新风,使中华传统刺绣艺术发扬光大,说明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5)事例: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步演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等。

一、单项选择题1.剪纸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

山东的风格豪放粗犷、浑厚纯朴;福建的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浙江的风格疏密流畅、精巧明快。

这些千姿百态的剪纸造型,洋溢着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

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D.中华文化独领风骚答案 C解析山东、福建、浙江各地的剪纸风格不同,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C项正确;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独领风骚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A、B、D项不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