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而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而去认识。

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从具体原因方而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没有认淸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龙封建上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上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

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

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

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太强大.主观原因:革命的领导者中国资产阶级是一个经济上,政治上都十分软弱的阶级.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政党来领导,新的指导思想,需要寻找新的岀路.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在广大工农和英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淸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朿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

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淸朝的命,是因为淸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淸政府统治来打破中国人民的美梦。

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上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泄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泄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

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

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

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一一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

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鞭虏”,%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

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而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
国之实。

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败了。

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一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淸楚。

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

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

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淸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 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披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淸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而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

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上地问题的描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既然革命党失掉农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转到新军和会党。

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岀:“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同盟会发动新军和会党举行起义,这两者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自己建立的武装,况且新军、会党成员复杂,他们中大多数人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因此,在旧势力煽动下往往会变成破坏革命的力量,革命党人缺乏有力的武装队伍,很难应付反动势力的反扑。

中国同盟会也没有建立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因而在组织上是不巩固的,同盟会内部复杂,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这样一个思想上缺乏信仰,组织上松懈无力,内部矛盾重重的政党。

总而言之,革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充分地集露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当然,也有许多问题是在当时客观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的,如封建阶级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破坏,迫使革命党人将国民政府拱手让给袁世凯;当时农民受封建残余思想很深,不可能迅速接受革命思想;革命党难有建立和掌握一支军队的经济、政治和群众基础等。

革命也是在与时俱进的。

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

大胆地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

所以说,从它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

但从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失败的、不成功的。

因此, 我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奠基石,它说明了只要不断地革命下去,胜利终有一天会来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淸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泄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

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

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
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而妥协、融合、并存。

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英成就远逊于四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淸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从民元到民六,英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

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立程度上是成功的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而去认识。

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从具体原因方而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提岀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没有认淸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立封建上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上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

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

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需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

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