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试题-高中物理高频考点(基础必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试题-高中物理高频考点(基础必
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
第(1)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1的物体1,某时刻观察到与物体1相连接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厢向右减速运动
B.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向右
C.车厢向左加速运动
D.物体2对底板的压力大小为
第(2)题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超导托卡马克”可控热核反应实验装置(英文名EAST,俗称人造太阳)。

其运行原理就是在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或氚,通过类似变压器的原理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其密度、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同时产生巨大的能量。

关于该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种装置中发生的核反应方程式是
B.该核反应前后的质量和电荷量都是守恒的
C.核反应产生的条件是核聚变的原料要大于一定的体积(即临界体积)
D.该装置与我国江苏秦山核电站的核反应原理相同
第(3)题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轨道与光滑的圆弧轨道在点平滑连接,,圆弧轨道半径。

质量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点,现给小物块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则小物块从
离开点到返回点所经历的时间约为( )
A.B.C.D.
第(4)题
磁电式电表的线圈常常用铝框做骨架,把漆包铜线圈绕在铝框上,指针也固定在铝框上,铝框起阻尼作用,蹄形磁铁与铁芯间的磁场可看作均匀辐射分布的,无论通电线圈转到什么位置,线圈的平面总是与磁场方向平行,如图所示,在线圈通电后指针向右偏转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圈中通入的电流方向为A→D→C→B
B.铝框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A→D→C→B
C.铝框AB边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垂直于AB向上
D.用塑料代替铝框,线圈将不能转动
第(5)题
在人类技术不断升级进步的过程中,很多物理学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和卡文迪什一起精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数
B.德国物理学家安培提出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该理论能解释全部磁现象
C.英国物理学法拉第发现了让磁生电和电生磁的规律,即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D.德国物理学赫兹通过实验首先捕捉到电磁波,证实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第(6)题
某同学某次骑行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对该段骑行过程分析一定正确的是()
A.该爱好者的位移为
B.该爱好者的平均速度为
C.该爱好者骑行最快时内通过的路程为
D.本次骑行过程的快慢程度无法通过位置-时间()图反映
第(7)题
有一条捕鱼小船停靠在湖边码头,小船又窄又长(估计一吨左右)。

一位同学想用一个卷尺粗略测定它的质量。

他进行了如下操作:首先将船平行码头自由停泊,轻轻从船尾上船,走到船头后停下来,而后轻轻下船。

用卷尺测出船后退的距离为d,然后用卷尺测出船长L,已知他自身的质量为m,则渔船的质量为( )
A
.B.C.D.
第(8)题
一机械波沿x轴方向传播,若A、B两质点某时刻速度相同且位置如图所示,则AB之间两种可能的波形是( )
A.B.
C.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共4题)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 )
A.电子的动能变小B.电子的电势能变小
C.氢原子总能量变小D.氢原子吸收能量
第(2)题
某卫星绕地心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为地球自转周期T的,运行的轨道与地球赤道不共面(如图)。

时刻,卫星恰好经过地球赤道上P点正上方。

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

则( )
A.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
B.卫星与位于P点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比值为
C.从时刻到下一次卫星经过P点正上方时,卫星绕地心转过的角度为
D.每次经最短时间实现卫星距P点最近到最远的行程,卫星绕地心转过的角度比地球的多
第(3)题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内有垂直于正方形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电子(质量为、电荷量为)从
边上的点以初速度沿与夹角为的方向射入磁场,从边离开磁场,,不计电子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子初速度大小可能为
B.若电子初速度大小变为,则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
C.若电子初速度大小变为,则电子从边离开磁场
D.若电子初速度大小变为,则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大于
第(4)题
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横截面为半圆环的均匀透明柱体,其内圆半径为r,外圆半径为R,R=。

现有一束单色光垂直于水平端面A射入透明柱体,只经过两次全反射就垂直于水平端面B射出。

设透明柱体的折射率为n,光在透明柱体内传播的时间
为t,若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
A.n可能为
B.n可能为2
C.t可能为
D.t可能为
三、填空、实验探究题(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6分。

请按题目要求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 (共2题)
液体在较高气压下沸点会提升,压力锅利用了这一物理现象,对水施加压力,使水可以达到较高温度而不沸腾,以加快炖煮食物的效率.用它可以将被蒸煮的食物加热到以上,在高海拔地区,利用压力锅可避免水沸点降低而不易煮熟食物的问
题.某压力锅内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或“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可能减小”),某个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速度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或“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可能减小”),压力锅内气体分子对压力锅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冲量________(填“一定增大”或“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可能减小”).
第(2)题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现有油酸和酒精体积比为n∶m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置于容器中,还有一个盛约2 cm深水的浅盘,一支滴管,一个量筒。

请补充下述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需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2)用滴管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浅盘,等油酸薄膜稳定后,将薄膜轮廓描绘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则油膜面积
为________(已知坐标纸上每个小方格面积为S,求油膜面积时,半个以上方格面积记为S,不足半个舍去);
(3)估算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d=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3小题,共36分。

解答下列各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共3题)
第(1)题
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竖直分界线左侧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电场场强为,右侧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和
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左侧区域有一段半径为的光滑绝缘圆弧轨道与分界线交于点,两点等
高,点为圆弧最高点,另有一段足够长的光滑绝缘直轨道与圆弧相切与点,直轨道与水平面成角。

右侧区域有一个半径也为的圆圈,圆心与两点等高。

电量为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从绝缘直轨道上距点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能够沿
着左侧轨道运动,经过点后在右侧区域做匀速圆周运动。

若小球再次回到左侧区域后的运动不考虑,重力加速度未知。

(1)求带电小球的重力及经过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若带电小球从直轨道上距点的距离为的两个地方由静止释放,小球在右侧区域的圆周轨迹都恰好和圆圈相切,求
间的距离;
(3)若第(2)问中释放点距点较近的距离为,求小球质量与右侧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平方之比。

第(2)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 c=2m b的物块c静止在倾角均为α=30°的等腰斜面上E点,质量为m a的物块a和质量为m b的物块b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相连,细绳绕过斜面顶端的光滑轻质定滑轮并处于松弛状态,按住物块a使其静止在D点,让物块b从斜面顶端C由静止下滑,经过0.6s滑到E点,刚好滑到E点时释放物块a,细绳恰好伸直且瞬间张紧绷断,之后物块b与物块c立即发生弹性碰撞,碰后a、b都经过t=1s同时到达斜面底端。

斜面上除EB段外其余都是光滑的,物块b、c与EB段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空气阻力不计,细绳张紧时与斜面平行,物块a未与滑轮发生碰撞,取g=10m/s2.求:
(1)C、E两点间的距离;
(2)若A、D两点和C、E两点间的距离相等,求物块a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
(3)若E、B两点距离为0.4m,b与c相碰后b的速度。

第(3)题
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θ=37°,斜面底端有与斜面垂直的固定挡板P。

A与斜面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物体A从斜面顶端无初速释放,运动m后与静止的小物体B发生正碰,碰撞时B与挡板P之间的距离为。

已知B物体的质量是A物体的2倍,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g取
10m/s2,,物体A、B均视为质点。

求:
(1)物体A与物体B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
(2)物体B第一次与挡板P相碰时A与挡板的距离;
(3)物体A与物体B第二次碰撞前瞬间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