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人生如舞台8雷雨(选场)》11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教案
曹禺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戏剧的一般常识。

2、分析《雷雨》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3﹑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4、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分角色扮演
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关于戏剧
1.
戏剧的定义。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法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
戏剧的三要素:
①戏剧冲突②戏剧语言③戏剧人物
3戏剧的分类
按戏剧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闹剧等;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等。

按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4.
如何欣赏戏剧作品?
把握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

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欣赏戏剧人物的形象。

二: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

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

中国现当代剧作家。

祖籍湖北潜江市,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

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

1925年开始演戏。

《雷雨》是其处女作。

两年后的
1935年夏,又有都市生活剧《日出》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

作品享誉海内外。

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三:剧情导读:
周公馆的老板周朴园在他的第一个妻子死后娶了年轻的繁漪,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他的大儿子周萍关系暧昧。

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侍女四凤。

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来把四凤领走。

而鲁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他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亲生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此时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将和周朴园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四:人物关系图
五:初步感知思考
1、课文中出场的人物众多,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2、周鲁两家的矛盾盘根错节,你觉得哪些人物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其中主要的冲突有哪些?
明确: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

第一部分:梅、周狭路相逢。

(家庭内部冲突)
第二部分:鲁、周针锋相对。

(社会阶级斗争)
六:分析第一场(学生分角色朗读)
(1)在相遇的过程中,周朴园的心理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在相认的过程中,周朴园依次采取了怎样的手段来对付鲁侍萍?
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变化:
相遇时周朴园的心理变化
平静
猜疑
紧张
不知所措
相认时周朴园采取的手段
责问
安抚
哄骗
打发
(3)作为一个“怀旧的多情人”,为什么当侍萍站在面前时,周朴园又换了一副面孔呢?
明确:他担心侍萍的出现会威胁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以前罪恶可能会暴露于天下,所以感到“惊愕,“惶恐”。

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种种罪恶无人知道,俨然作为怀旧的多情人、权威的封建家长、体面的资本家出现。

可侍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所以,他从“怀旧”到“绝旧”,彻底暴露了伪善嘴脸。

讨论:周朴园时而表白没忘旧情,时而惊慌恐吓,他对待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
周朴园对侍萍的忏悔,其感情当然是真实的,肯定不是虚伪的,而且还相当感人。

通过他前后的变化,不是他感情自身的矛盾,而是感情与思想的矛盾。

也就是说,他的感情是怀旧的,思想是现实的;感情还在梦里,可思想却在现实里;感情是真实的,思想却是复杂的.所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忏悔是认真的,并不是虚伪的。

人物形象:
周朴园:冷酷
自私
虚伪
鲁侍萍:坚强
自尊
总结:第一场里通过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语言对话刻画了周朴园这个冷酷自私虚伪的人。

作业:课下预习第二场,思考: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刻画了周朴园的另一面性格是什么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