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12《光》ppt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例 3(2014·南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 系。
玲玲同学进行该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 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 面镜使用)。
19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她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蜡
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点燃蜡烛A,然后将蜡烛B
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
答案: D
31
4.(2014·泰安) 日晷仪是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 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图所示。
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C )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D.色散32
5.(2014·衢州)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 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 正确的是( )
35
解析:光能在水等透明物质中传播,A 错误;近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B 错误;路灯下的人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的,即 D 错误。故选 C。
答案: C
36
7.(2014·广州)如图,小明把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
同的蜡烛 B 恰好与蜡烛 A 所成的像完全
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
48
12.(2014·昆明)小明带着弟弟去翠湖看海鸥,湖面如 镜映出海鸥的虚像(选填“虚”或“实”);随着海鸥飞离湖 面,它们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逐渐变大”“逐 渐变小”或“不变”)。
49
13.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 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他物体所成的像 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 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地看清前方道路 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A.所成的像是实像 B.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 D.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33
解析:小科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是平面镜 成像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室内灯光越亮,反射的 光线越强,像也就越清晰,故选 C。
答案: C
34
6.(2014·金华)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不能在水中传播 B.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108 m/s D.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5)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6)光垂直于界面入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 同一直线上; (7)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具有可逆性。 3.海市蜃楼、池底变浅、筷子在水中向上弯折等 都是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
8
9
例 1(2013·台州)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答案: B
47
二、简答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1.(2014·白银)丽丽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 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像。 树的倒影和鱼,其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圆形 光斑是由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太阳的实 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湖水中树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 射形成的。
答案: C
44
10.(2014·嘉兴)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 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45
A.镜中的像变大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46
解析:人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 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不变,A 选项错误;当人走向 平面镜时,人的视觉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 变大,人看到的像更清晰,故 B 正确;当人走向平面镜时, 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将向人靠近,C 选项错 误;当人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人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D 选项错误。故选 B。
40
9.(2014·宜宾)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 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所示,
41
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 为激光笔,B、C 是平 面镜,P 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 为点 D。当把重物 M 放在台面 P 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 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 B 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 D 点的左侧移 动
50
14.(2014·金华)(1)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5 米 处,以 0.5 米/秒的速度垂直镜面向平面镜运动 6 秒后,像 与镜面距离为 2 米。
(2)他通过另一平面镜看到 A 物体(如图),请在图示光 线上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51
如图所示
52
解析:(1)以 0.5 m/s 速度运动 6 s 靠近镜面,即移动了 3 m,因此人与镜面的距离为 5 m-3 m=2 m,根据平面镜 成像规律,像距等于物距,即为 2 m;(2)根据光的反射定 律,由 A 物体反射或者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的反射进入人 的眼睛,人看见物体的像,因此箭头方向为从 A 到眼睛。
A.镜中花
B.水中桥
10
C.林中影
D.缸中鱼
解析:“镜中花”和“水中桥”是平面镜成的
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林中影”是光沿直线传播
形成的;“缸中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选C。
答案:C
11
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 成的是( C )
A.湖面“月影” B.杯中“断笔” C.小孔“成像” D.镜中“风景”
答案:不正确 0.5
22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选用了两只同样的蜡烛、玻璃板等器材。
(1)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 A 作为研究对象, 另一支蜡烛 B 的作用是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 小;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 A 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 烛 B 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不能(选填 “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29
3.(2014·广安)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 是( )
A.小孔成像 B.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 C.日食与月食的形成 D.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30
解析:小孔成像、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 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B、C 都不 符合题意;用放大镜把文字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故选 D。
14
A.Pa、Pb、Pc、Pd B.Pd、Pc、Pb、Pa C.Pc、Pd、Pa、Pb D.Pb、Pa、Pd、Pc
15
解析: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时,光线经
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
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a点上,同 理,当水面处于b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
B.平面镜 B 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 D 点的右侧移 动
42
C.平面镜 B 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 D 点的右侧移 动
D.平面镜 B 上的入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规律的应用。当重物 M 放在 台面 P 上时,台面发生向下的形变,使平面镜 B 向下移动 并向右下方倾斜,从而使光的入射角变大。根据光的反射 定律可知,反射角也随着增大,光斑向 D 的右边移动,C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C。
3
考点二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 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 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 3.反射类型:反射可分为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4
5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2)像与物体到 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平面镜的用途:(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 向。
21
解析: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 的距离相等,通过测量可以得到 A 和 A′到玻璃板 P 面的距离是相等的,而玲玲测量的像距是 A′到 Q 的 距离,因此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 是选择了蜡烛 A 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不正确;根 据 上 面 数 据 推 算 玻 璃 板的 厚 度 为 4.2cm- 3.7cm= 0.5cm。
23
(2)请在图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 S 的像 S′ 的光路图。
24
考点训练
25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2014·上海)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 15°,反射 角为( A ) A.15° B.20° C.30° D.60°
26
2.(2014·温州)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这种现象的是( )
答案: A
38
8.(2014·宁波)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 沿 MN 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 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39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解析:平面镜截成两半,即在每半个平面镜中都能成 像,但由于两半块平面镜是平移,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 物、像与镜面等距、垂直,即两个像在同一位置,选择 C。 答案: C
6
考点四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 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7
(4)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 射角;
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
射,射到左壁的Pb点上,当水面处于c、d两点时,先 发生反射,再发生折射,射到左壁的Pc、Pd上,如图 所示。故选A。
答案:A
16
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 图所示。他作图的步骤有:
17
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 ②作入射光线SO1、SO2; ③作法线O1N1、O2N2; 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正 确的顺序是( B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若将蜡烛 A 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
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
A.猜想
B.评估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
37
解析:小明把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 外形相同的蜡烛 B 恰好与蜡烛 A 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 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 A 移到其他位置, 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猜 想与假设,故选 A。
玲玲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
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3.7 4.5 6.3 9.5 20
【分析与论证】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 【交流与评估】 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 了蜡烛 A 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选填“正确”或 “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 _______cm。
27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空气和水是不同的介质, 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选 A。
答案: A
28
【点评】在解答光的折射光路图的题目时要注意:不 管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在光疏质(密度比较小的 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在光密质(密度比 较大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小,即“疏大密 小”。角度越小,光线越靠近法线。
12
例 2(2013·宁波)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 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 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
13
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 时,左壁上会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 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 上依次为( )
专题12 光
1
2
考点一 光的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 成,日食、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可用光的直线传 播来解释。光沿直线传播规律的应用:激光准直、三 点一线瞄准等。 2.光速:光以有限的速度传播,光在不同物质中 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达 3×105 千米/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