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答案解析)(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掀起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在线课堂热潮。

下列有关网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老师对着麦克风讲课时发出的声音不是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
B.学生将手机的音量调大,是改变了手机声音的响度
C.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D.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

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小强的喊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音调
5.做家务劳动是同学们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往保温瓶里灌热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的水位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增大
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减小
6.如图甲所示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如图乙所示)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哨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嘴音是由活塞上下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7.下列与声音有关的四个情景,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发声扬声器使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图乙中的倒车需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图丙中的发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图丁中8个相同玻璃瓶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
音色不同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9.下列对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的情景相符的是
A.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
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10.声音是一种波,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A.回声测距
B.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C.飞机飞过时,活动的窗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
D.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彼此的谈话
1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B.佩戴耳罩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
D.繁华闹市区设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音色的
12.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受阅官兵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不是由振动产生
B.根据音色可识别联合军乐团中不同的演奏乐器
C.现场主持人的解说是通过扩音器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的欢呼声比习主席的讲话声音传播速度快
二、填空题
13.如图甲所示是手机T具箱中的一款T具,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测量的是声音的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教学楼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乙的标志,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
_______处减弱噪声。

14.“十一”期间,小明与同学们一起旅游,来到一座大山前,对着悬崖大声喊了一声,1.8s后听到回声。

小明喊话时站立的位置到悬崖的距离为__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是以________形式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5.“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我们通过_____来辨别琴声还是其他乐器的声音;医生用听
诊器为病人看病,听诊器为病人看病,听诊器运用了____________的道理(选填“声音具有能量”或“声音能传递信息”)
16.如果反射的声波在直接传入人耳中的声波终止____秒以后传入人耳中,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如果两种声波先后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这个时间,人耳就无法区分它们,听到的声音会_____或_____。

17.放学了,小明站在路边等小军,小军在后面追了上来并大喊了一声“我来也”(如图所示).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变为0.1m/s,则小明听到的声音应该是“______”. (选填“我来也”、“我也来”、“也我来”或“也来我”)
18.小明有一个音乐盒,他发现音乐盒主要由滚筒、音板组成,如图所示,滚筒转动时,滚筒上凸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由同一块金属板切割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19.如图所示,交警正利用某种速度测定器来探测公路上汽车是否违章超速,该仪器是利用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下同)的相关原理工作的;现代科学家已成功研制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_______,从而预报海上风暴,这种声音的频率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20.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1.1s,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
_______m,汽车速度是______m/s。

(已知此时气温是15℃)
三、解答题
21.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4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
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
(1)4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该桥头离山崖多远?
22.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

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该金属中的声速。

23.2020年8月27日,我国自主设计075大型两栖攻击舰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航行试验,该舰采用直通甲板设计,具有4个直升机起降点,在机库下还设置有巨大的坞舱,最高航速22节(1节=2km/h),该大型两栖攻击舰安装先进声呐系统。

求:
(1)075大型两栖攻击舰最高航速为多少m/s?(保留两位小数)
(2)075大型两栖攻击舰以最高航速匀速直线航行180min,可航行多远?
(3)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在水面处,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则该处海深是多少?
24.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
(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气温为15℃)
25.我们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利用秒表测量速度,有误差较大的缺点,现用一种用手机软件自带的计时功能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

软件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使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167m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

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

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1.5s和0.5s。

求:
(1)若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求人能听到回声时,人与前方障碍物的最小距离;
(2)本实验中声音从A处传播到B处所用的时间;
(3)本实验中测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

26.在长为918m的某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间隔2.52s。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求: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声音在该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3)声音在该金属管中传播的速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玻璃杯中装有水,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是杯子和水一起振动;用嘴向杯口吹气时,是杯子里的空气柱振动;振动物体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A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子和水一起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杯子越难振动,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B错误;
C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子中空气柱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空气柱越小,空气柱越容易振动,空气柱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杯子里装进水越少,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C、D错误。

故选A。

2.A
解析:A
A.老师对着麦克风讲课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错误,A选项符合题意;
B.学生将手机的音量调大,是改变了手机声音的响度,故B选项正确,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及时反馈上课知识点掌握情况,故是声音传递信息,故C选项正确,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选项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解析:C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三大类,因为水能够传播声音,所以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可研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即减小不必要的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A.小强的喊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A错误;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正确;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错误;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声音的响度,D错误。

故选B。

5.A
解析:A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升高,音调逐渐升高水壶就像一个笛子一样,你往里面到水时,水壶发出的声音是水壶内空气柱的振动形成的;倒水时,水越来越满,空气柱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便可以根据不同空气柱的发声不同来判断热水壶中的说水是否满了。

故选A。

6.D
解析:D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A错误;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故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响度,故C 错误;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振动频率发生了变化,则改变了哨音的音调,故D正确。

故选D。

7.D
解析:D
A.图甲中放在扬声器前的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播信息而工作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图丙中的发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采用转换法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C 不符合题意;
D.图丁中8个相同玻璃瓶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不同,即音调不同,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解析:B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隔墙有耳,是因为墙能传播声音,所以在墙外面也能听到墙内的声音,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B正确;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可听声能传播很远,故C错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故D错误。

9.C
解析:C
A.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不同,故A错误;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其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和蝙蝠在夜间飞行都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10.C
解析:C
A.回声测距,通过回声得知距离大小,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B.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项不合题意;C.飞机飞过时,活动的窗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选项C符合题意;
D.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彼此的谈话,真空不能传声,不能传递信息,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项不合题意。

故选C。

11.C
解析:C
【分析】
(1)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3)声呐系统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信息。

(4)声音有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
B.佩戴耳罩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呐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故C正确;
D.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响度;这一装置无法检测声音的音调与音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2.B
解析:B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项错误;
B.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识别联合军乐团中不同的演奏乐器,故B项正确;C.现场主持人的解说是通过扩音器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项错误;
D.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项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3.响度声源
解析:响度声源
[1]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因为是以分贝为单位。

[2]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波的
解析:波的
[1]声音从悬崖传到人耳的时间:
1
1.8s0.9s
2
t=⨯=,

s
v
t
=得小明与悬崖的距离:
340m/s0.9s=306m
s vt
==⨯;
[2]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

15.音调音色声音能传递信息
解析:音调音色声音能传递信息
[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3]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声音的响度。

16.1加强延长
解析:1加强延长
[1]实验表明: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够把它们区分开来;
[2][3]如果距离太小,两种声波先后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回声与原声叠加,使原声加强或者延长,人耳就无法区别它们。

17.也来我
解析:也来我
因为声速在空气中变为0.1m/s后,人跑的速度就比声速要快,所以,“也”字离小明最近,“来”字次之,“我”字离小明最远,最先到达小明耳朵的是“也”,则小明听到的声音应该是“也来我”.
18.音调响度
解析:音调响度
[1]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时,越长的金属条,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低,那么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
19.超声波次声波低于
解析:超声波 次声波 低于
[1] 速度测定器中用到的是超声波测距的原理;
[2] 风暴会产生次声波,人们利用次声波的接收预报风暴;
[3]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 到20000Hz ,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为次声波,因此这种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20.34
解析:34
(1)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 ,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由s v t
=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 1=v 声t 1=340m/s ×0.25s=85m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 ,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 ,
s 2=v 声t 2=340m/s ×0.15s=51m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 ′=s 1-s 2=85m-51m=34m
(2) 这34m 共用了:
t ′=△t -t 1+t 2=1.1s-0.25s+0.15s=1.0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34341m =m/s s
s v t == 三、解答题
21.(1)80m (2)1360m (3)720m
(1)由v=s t
可知,在t=4s 的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 s 1=v 1t=20m/s ×4s=80m ;
(2)声音传播的距离:
s 2=v 2t=340m/s ×4s=1360m ;
(3)桥头距山崖的距离: s=
122s s +=80m 1360m 2
+=720m . 22.2040m/s 。

声音的传播时间 1020m 3s 340m /s s t v 空气空气===
由题意知
t 空气-t 金属=2.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
t 金属=t 空气-2.5s=3s-2.5s=0.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1020m 2040m /s 0.5s
s v t =
==金属金属 答:金属中的声速是2040m/s 。

23.(1)12.22m/s ;(2)132km ;(3)4500m
解:(1)最高航速为22节,则075大型两栖攻击舰最高航速为
max 222km/h 44km/h 12.22m/s v =⨯=≈
(2)根据s v t
=可得,075大型两栖攻击舰以最高航速匀速直线航行180min 的路程为 max 144km/h 180h 132km 60
s v t ==⨯⨯= (3)超声波6s 行进距离为
1500m/s 6s 9000m s vt ⨯=''==
则该处海深为
9000m 45001122
m h s '==⨯= 答:(1)075大型两栖攻击舰最高航速为12.22m/s ;(2)075大型两栖攻击舰以最高航速匀速直线航行180min ,可航行132km ;(3)该处海深是4500m 。

24.(1) 680m ;(2) 640m 。

(1)根据题意知道,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则声音从发出到到达悬崖所用时间是:
14s 2s 2
t =⨯=, 所以,悬崖与船的距离是:
s=vt=340m/s×2s=680m ;
(2)在t =4s 的时间内,船行驶的距离是:
s 1 =v 1 t =20m/s×4s=80m ,
声音传播的距离是:
s 2 =v 2 t=340m/s×4s=1360m ,
设鸣笛时船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 =s 1 +s 2 ,所以,
12807m 13602m m 022
s s s ++===, 旅客听到回声处距悬崖的距离是:
s ′=s-s 1 =720m-80m=640m 。

答:(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悬崖与船的距离是680m ;
(2)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是640m 。

25.(1)17m ;(2)0.5s ;(3)334m/s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
1340m/s 0.1s 17m 2
s vt ==⨯⨯= (2)从A 到B 处声音的传播的时间为
1.5s 0.5s 0.5s 22
t t t --'=
==甲乙 (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167m 334m/s 0.5s
s v t '=
=='声 答:(1)人能听到回声时,人与前方障碍物的最小距离为17m 。

(2)本实验中声音从A 处传播到B 处所用的时间为0.5s 。

(3)本实验中测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34m/s 。

26.(1)2.7s ;(2)0.18s ;(3)5100m/s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
918m 2.7s 340m/s
s t v ===空空 (2)声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声音在该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为
s -2.52s 0.18s t ==金 2.7
(3)声音在该金属管中传播的速度为
918m 5100m/s 0.18s
s
v t ===金 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2.7s 。

(2)声音在该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0.18s 。

(3)声音在该金属管中传播的速度5100m/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