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酶谱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一、组成:
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
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测定及医学意义(来源:)
【正常参考值】72~182 U/L
【临床意义】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1.6~2.5。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须确立本实验室的比值。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及意义
乳酸脱氢酶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此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高。测定此酶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1.正常参考值
速率法(LDH-L法):100~240 U/L
比色法:190~310 U/L
2.临床意义:
①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②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肿瘤转移所致的胸腹水中LDH往往也升高。
③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
④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
⑤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
⑥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可达775~2000U/L,满月后为180~430 U/L,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2岁后趋于恒定。
由于测定LD的特异性较差,目前临床上多同时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测定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来判断其组织来源,用于心肌梗塞、肿瘤、肝病等的诊断。
四、血清肌酸激酶(CK)同工酶测定及意义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与三磷酸腺苷(ATP)的再生有关,此酶的功能是在生理水平上维持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浓度。它的催化作用是可逆的,即将高能磷酸键从磷酸肌酸转移至二磷酸腺苷(ADP)上或从三磷酸腺苷上将高能磷酸键转移至肌酸,形成磷酸肌酸。
CK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组合成CK-BB,CK-MM,CK-MB三种同工酶,在细胞线粒体内还有另一种同工酶,称之为CK-Mt。CK-BB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等器官,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和心肌,CK-MB则主要存在于心肌,正常人血液中大部分是CK-MM,少量CK-MB,而CK-BB极少。
1.正常参考值:
琼脂糖电泳法:健康人血清中各肌酸激酶同工酶占肌酸激酶总活力的百分率为:CK-BB 0%;CK-MB台0%~3%;CK-MM 97%~100%;CK-Mt 0%;CK-MB的阳性决定水平为5%。
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或CK-B(包括非M-CK):血清中正常水平CK-MB小于10 U/L;CK-MB/总CK小于5%。急性心肌梗死时CK-MB大于15 U/L(做测定空白)。如不做空白时,CK-MB大于25 U/L,CK-MB/总CK在6%~25%。CK-BB异常增高时或某些肿瘤时,非M-CK (CK-B)/总CK中大于30%(非M-CK即为非M亚基的肌酸激酶,在计算上CK-MB活力以一半计)。
琼脂糖电泳法测定CK-MM亚型:CK-MM1(57.7±4.7)%;CK-MM2(26.5±5.3)%;CK-MM3(15.8±2.5)%。
2.临床意义
①CK-BB(CK1)患轻度或中度脑损伤病人的血清CK-BB明显高于对照值,血清CK-BB 的高低与脑损伤范围的大小及死亡率的高低相一致;在脑血管意外及脑手术后,血清CK-BB 亦可升高。新生儿产程窒息,若CSFCK-BB升高,多提示脑组织发生实质性损害;若CK-BB 超过CSF-CF总活性15,则易发生脑性轻瘫、智力发育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胸痛发作开始2小时,血清CK-CC已见升高,7~20小时达峰值(为对照组的3~100倍),然后迅速下降。其敏感性优于CK总活性测定,且早于CK-MB,对急性心肌梗塞是一项敏感而早期的指标。
各种心血管手术15分钟,血中CK-BB业已上升,当天即达峰值(为正常均值的6~10倍),至第3~4天恢复正常。CK-BB的变化是单纯心肌创伤的特异指标。
有89%的前列腺癌病人血中CK-BB含量升高。其他肿瘤若发生广泛转移时,血中CK-BB 亦明显高于无继发癌灶的病例。由于CK-BB主要存在于自内胚层发生的器官,当这些器官发生病变时,血中CK-BB常少升高,故测定血中CK-BB,可能有助于内胚层源性组织肿瘤的诊断。
②CK-MB(CK2)血清CK-MB测定的最重要意义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胸痛发作后4~6小时,病人血清CK-MB先于总活性开始升高,12~36小时达峰值;多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其最高值达对照组4.9~22倍以上。如果梗塞后3~4天,CK-MB仍持续不降,表明心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肌梗塞仍在继续进行,如果已下降的CK-MB再次升高则提示原梗塞部位病变扩展或有新的梗塞病灶;如果胸痛患者在48小时内尚未出现CK-MB升高,或小于总活性的2,即可排除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临床上常以CK-MB超过CK总活性的3(离子交换柱层析法)或10(免疫抑制法)作为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依据。
用CK-MB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时必须注意无论是CK-MB的绝对活性或占总活性百分率的界限值,均不适用于14岁以下的儿童,因为婴幼儿和儿童的CK-MB均高于成人。
各种类型的心脏手术后可引起血清CK-MB活性增强,在并发术间或术后心肌梗塞时升高更为显著。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人血清CK-MB亦升高。
③CK-MM(CK3)骨骼肌几乎只含CK-MM,心肌中除CK-MB外,也主要含此型同工酶。CK-MM是健康成人血清CK的主要成份。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一步分离其亚带发现,心肌梗塞发病10小时内,首先是CK-MM2和CK-MM3升高。而后,CK-MM1进行性增加,而CK-MM2和CK-MM3逐渐消失,故在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其血中CK-MB消失后CK总活性升高,实为CK-MM1亚带升高所致。CK-MM3/MM1比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值在胸痛发作后6小时从0.38基线开始上升,10小时达高峰,共比值为1.2~4.2。比值增加常在总酶活性升高之前出现,是一种敏感的早期诊断依据,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检测方法。
肌肉创伤、感染、惊厥、癫痫,特别是破伤风可导致病人血清CK-MM高于正常人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