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期末测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术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期末测试试卷
4分,计20分)
1、自净作用
2、百分之十规律
3、天然水离子总量
4、电导率
5、硝化作用
2分,计30分)
1、硬度的单位换算关系有: mmol/L= o H= mgCaCO 3/L 。

2、有机物的降解矿化作用存在 分解、 分解两种途径。

3、碱度的单位有_ 、_____ ___、_____ _。

4、水中溶氧消耗途径有:_ 、_____ ___、____ _。

5、天然水中有机物质总含量表示方法
有: 、 、 、 等。

1.5分,计15分)
1、根据阿列金分类法,可划分出27个天然水类型 ( )
2、天然水体中阴离子含量淡水中为HCO 3->SO 42->Cl -。

( )
3、水体pH 越高,硫化物中硫化氢占的比例越大。

( )
4、水体pH 越低,总氨中分子氨占的比例越高。

( )
5、藻类光合作用使水的pH增加,所以引起HCO
3-含量下降,CO
3
2-含量增加。

()
6、水中藻类光合作用,使下列平衡CO
32-+ CO
2
+H
2
O ≒2 HCO
3
-向左移动,因而引
起碱度的下降。

()7、当风吹动池水时,下风口的含氧量要高于上风口。

()
8、某湖泊,钙硬度为10.00°H
G ,镁硬度为2.00°H
G
,则该湖水总硬度为
25.025 mg CaCO
3
/L。

()9、将水中磷化物分为溶解性和颗粒态磷,以能否通过0.45µm膜滤器为界。

()
10、天然水体主要四种阴离子HCO
3-、CO
3
2-、SO
4
2-、Cl-;()
5分,计20分)
2、影响天然水pH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氧气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4、钙、镁作为水质和底质改良剂的具体作用?
15分)
职业技术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期末测试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
1、自净作用
水体通过物理、化学的作用,可将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分解转化,降低以至消除其毒性,使污染水体恢复正常技能,称为自净作用。

2、百分之十规律
自然界营养及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一般为10%,常称为百分之十规律。

3、天然水离子总量
表示1L或1㎏天然水体所含各种离子量的总和。

4、电导率
表示电解质溶液在电场作用下的导电能力,反映水中含盐量或离子总量的多少。

5、硝化作用
经微生物作用下,水体中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2分,计30分)
1、1,2.804,50.05
2、好氧(气),厌氧(气)
3、mmol/L,oA,mgCaCO3/L
4、生物耗氧、物理耗氧、化学耗氧
5、TOD、COD、BOD、TOC
三、判断题(每题1.5分,计15分)
√,√,×,×,×,×,×,×,√,√
四、简答题(每题5分,计20分)
1、从溶氧来源看,阴天由于浮游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者能力很弱,产氧量很低甚至没有,而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一直持续下去,溶氧量到凌晨达到最低,所以鱼类容易浮头。

2、物理因素:温度、压力、水的混合作用;生物因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化学因素:亚铁被氧化后有氢离子产生,使pH降低。

3、溶解氧的不饱和程度;气—液界面积大小;气—液面更新状况;温度。

4、稳定水质和底质的pH值,增加水的缓冲性;降低重金属离子及一价金属离子的毒性;促进有机物矿化分解,加速植物营养物质循环再生。

五、分析题(计15分)
答:A、溶氧昼夜变化规律及溶氧的日较差表层溶氧昼夜变化规律
底层溶氧昼夜变化规律
B、溶氧的水平变化规律
C、溶氧的垂直变化规律
D、溶氧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