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峡市
青铜峡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银川平原之南。
地处东经105°37′至106°21′,北纬37°16′至38°15′之间,南北长60多公里,东西宽30多公里,。
总面积2424平方公里,辖七镇一个街道办事处三个农林场,总人口26万。
九曲黄河穿境北流,举世闻名的青铜峡拦河大坝坐落于境内。
2003年青铜峡市综合经济实力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80位,被誉为“塞上明珠”。
青铜峡市-历史沿革
青铜峡市
秦统一中国后,市境属北地郡富平县。
西汉、东汉时仍属富平县。
北魏太炎三年(公元436年)置薄骨律镇。
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改薄骨律镇为灵州,青铜峡市属其管辖。
北周属回乐县。
隋属灵武郡。
唐为回乐、灵武两县属地。
宋初属灵州,咸平五年(1002年)地入党项,西夏置为顺州。
元属宁夏府路灵州,隶甘肃行中书省。
明属宁夏卫,隶陕西都指挥使。
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宁夏府今市境分属宁朔县和灵州。
同治十一年(1827年)设置宁灵厅。
民国二年(1913年)改宁灵厅为金积县,辖黄河东及中滩。
中华民国改宁夏府为朔方道(亦称宁夏道),仍属甘肃省。
1929年宁夏道改建为宁夏省,青铜峡市属其管辖。
1945年宁夏省建行政督察专员区,现市境属第一督察专员区,不久,此区撤销,仍属宁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省于1954年建立河东回族自治区,市辖金积县部分属河东回族自治区。
同年秋,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甘肃省银川专区建立,市辖
宁朔县部分属银川专区。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专区撤销,市辖地均直属宁夏回族自治区。
1960年,宁朔、金积两县撤销,设置青铜峡市,驻青铜峡。
1963年青铜峡市改为青铜峡县,驻小坝。
197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成立,青铜峡归属其管辖。
1984年,撤销青铜峡县,恢复青铜峡市。
青铜峡市-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
青铜峡地处东部季风区域与西部干旱区域的交汇地带,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干燥,雨雪少,风沙多,蒸发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土地广阔
拥有耕地3.115万公顷,农村人口人均3亩,宜林面积2.2万公顷,宜渔水面3935.3公顷,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苹果、葡萄等农作物,农业发达,是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市。
资源丰富
主要有铁、铜、石膏、烟煤、重晶石、石灰石、水泥灰岩、砂砾、胶泥等,其中水泥灰岩储量大、品位高,已探明达1.5亿吨。
水利资源得天独厚,引黄灌溉历史悠久。
黄河年过境水量400亿立方米,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地下水补给总量3.5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2亿立方米,水质好,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
秦汉唐宋等王朝,在此依河凿渠,移民屯耕,先后修筑了秦渠、汉渠、唐徕渠、大清渠、惠农渠、泰渠等渠系。
生态环境
有林地面积16.5万亩,森林蓄积量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9%。
防护用材林6.57万亩,经济林6.29万亩。
公益林8.5万亩,疏林地0.29万亩,灌木林0.73万亩,苗圃0.14万亩,宜林地42.3万亩,宜林面积2.2万公顷,宜渔水面3935.3公顷,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全市草原面积180万亩,禁牧87.45万亩,完成草原
承包64.8万亩。
四旁树折合造林0.71万亩,酿酒葡萄3.5万亩。
灌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3.2%,率先在全区实现了二代林网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青铜峡市-经济发展
青铜峡市风景
工业雄厚
是宁夏的重要工业基地,辖区内有青铜峡铝厂、大坝电厂、青铜峡水电厂、风力发电厂、树脂厂等20多家大中型企业,形成了以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食品、轻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各类工业产品达480余种。
年产铝锭25万吨,碳素制品6万吨,铝型材5000吨,水泥150万吨,年发电量150.2万千瓦时。
其中铝锭、铝型材、PVC树脂、水泥、烧碱、皮革、加气砌块、老苗月饼等名牌拳头产品畅销区内外,法福来面粉荣鹰宁夏回族自治区名优产品称号,西夏贡米荣获99’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农业发达
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形成了粮食、畜牧、蔬菜、食用菌、瓜果、桑蚕、肉蛋奶、水产品等八大农副产品基地,水稻、小麦、玉米、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总产量居全区前列。
特色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3340公顷,其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攀升。
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率达90%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52%。
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5
万亩,养殖示范小区172处,各类养殖大户3006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
灌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3.2%,率先在全区实现了二代林网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青铜峡市-基础设施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战略,坚持“水为城之源、文为城之魂、绿为城之美、人为城之本”的发展理念,抓住“青铜古峡”的历史、地理、文化、产业特色,提高城市竞争力。
力争2005年,使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4.5平方千米,市区人口达9.7万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12平方米,人均绿地7平方米,城市化率达45%。
通讯便捷
信息沟通畅达,市内中国银行等六家金融机构开办了外汇存储、国际结算等业务;程控电话直通国内外。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汽功能齐全,城区日供水能力达20000吨∕日,供热能力71万平方米,保证了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
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3亿元,增长14.8%,第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13.7:67.7:18.6,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亿元。
青铜峡市北区的全面开发建设,以新材料基地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带格局基本形成,为国内外客商前来青铜峡投资置业、大展宏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青铜峡投资置业,除享受中央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鼓励外商投资规定》等优惠政策。
目前,日产2000吨熟料干法窑外分解生产线、利用天然气生产5万吨离子膜烧碱回收技术改造项目、青铜峡市民用天然气项目、黄河金沙湾旅游区开发等一批优质项目,正等待国内外有识之士独具慧眼合作开发。
交通发达
青铜峡市虽处内陆,但交通极为方便。
境内包兰、大古铁路穿境而过,国道109线、沿山战备公路、姚叶高速公路贯通南北,市内四纵三横7条柏油公路和乡村畅通无阻的硬化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率先在全区实现了乡乡、村村、校校、队队通硬化路面。
市府所在地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57公里,离宁夏河东机场仅有40公里。
青铜峡市-景点
青铜峡鸟岛
名胜众多
境内有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建造的古渠水系;有“西北第二大鸟岛”之称的青铜峡鸟岛,有鸟类50余种,逢春夏之交,成千上万的侯鸟栖息于岛内,堪称鸟的天堂,被列为国家重点鸟类保护区;有线条清晰、写意逼真的广武口子门岩画,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号称“宁夏小八达岭”之称的北岔口明长城;牛首山大小西天,是西北地区寺庙最多、最集中、宗教活动长久兴盛的佛教圣地,“牛首慈云”,景观独特,为宁夏八景之一;始建于西夏时期,国内独有、规模宏大、造型奇特的大型古塔群青铜峡一百零八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气势雄伟,蔚为壮观,集发电、灌溉、防洪、观光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拦河大坝;清代名将董福祥的宅第――董府,古朴典型,工艺精湛,是宁夏现存最大的城堡,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美丽的金沙湾,囊高山、长河、草原、湿地、沙漠、鸟岛、湖泊于一身,山光水色集雄、奇、险、峻、秀于一体,再现了塞北大漠戈壁的苍凉与雄浑,江南田园风光的秀丽与俊美;有颇具民族特色的回乡民俗风情园等众多旅游观光胜景。
青铜峡108塔
青铜巍峨,黄河东注,在青铜峡拉河大坝西侧陡峭的山峦上,一排整齐有序的古塔巍然屹立,这就是塞上有名的108塔。
108塔座西向东,背山面河,随山势自高而低,按1—19奇数排列,共12层,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大型塔群。
塔的结构为实心喇嘛塔,塔的正中立一木柱,内填土坯,外砌青砖,塔体略有差异。
第一座塔高3.5米,其余均为2.5米。
塔基下曾出土西夏文题记的帛书和佛祯,可能建于西夏时期。
108塔是佛教纪念性建筑。
佛教把人生烦恼归结为108种,为清除烦恼,规定贯珠108颗,念佛诵经108遍,晓钟108响。
建筑108塔意为消除烦恼。
牛首山寺庙群
牛首山横跨中宁、青铜峡,脉宽约九公里,长约29公里,海拔1774米,深山有两大寺庙群,既东寺庙群和西寺庙群,共45座,立于山峰上。
座落有致、风光宜人。
是佛教圣地之一。
东寺以金寺塔为中心,建有大鸿庵寺、睡佛洞、保安寺、观音堂等。
往西还有三佛殿、西方镜、无梁殿、太阳宫等。
据碑文记载,寺庙群建于唐代。
明代复建。
西寺以万佛洞、睡佛殿、净土寺、三教堂为中心建在幽谷之中。
牛守山峰的武英峰、文华峰恰似牛首雄伟挺立,上有金牛池一座。
寺院有大小佛像。
每年农历3月15日庙会,前来进香观景的人多达十万,登山观河,乃是“大河陶陶锁青铜,曲径云崖紫竹林”。
青铜峡水库
青铜峡旅游区地处宁夏中枢地段,以青铜峡黄河库区为核心,辐射广武、四眼井、牛首山、古长城、北岔口等遗址古迹区和峡口民族风情文化区。
境内黄河中贯,水深湍急,两岸峭岩夹峙;十里长峡似巫山风雾,风光旖旎如千岛山色,地形险峻烟波浩渺,为黄河流域一奇观。
青铜峡,是宁夏西干、唐徕、秦、汉、等9大引黄灌渠之渠首。
河湖港汊,交错纵横。
沿坝上行,在水库左岸的陡峭山坡上,静静地排列着一百单八塔。
在欣赏“古塔排蛮云作阵”的气势时,也将烦恼忧愁抛向那滚滚北去的黄河水中。
空中飞鸟更是数不胜数.洁白的棕头鸥,善列的大雁,游弋的白天鹅,全然是一个水鸟的王国.
********************************************
所谓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如居室所需日照时数增加时,其间距就相应加大,或者当建筑朝向不是正南,其间距也有所变化。
在坡地上布置房屋,在同样的日照要求下,由于地形坡度和坡向的不同,日照间距也会随之改变。
当建筑平行等高线布置,向阳坡地,坡度越陡,日照间距可以越小;反之,越大。
有时,为了争取日照,减少建筑间距,可以将建筑斜交或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序号城市名称纬度(北纬) 冬至日大寒日现行采用标准
正午影长率日照1h 正午影长率日照1h 日照2h 日照3h
1 漠河53°00ˊ 4.14 3.88 3.33 3.11 3.21 3.33 —
2 齐齐哈尔47°20ˊ 2.86 2.68 2.4
3 2.27 2.32 2.43 1.8~2.0
3 哈尔滨45°45ˊ 2.63 2.46 2.25 2.10 2.15 2.2
4 1.5~1.8
4 长春43°54ˊ 2.39 2.24 2.07 1.93 1.97 2.06 1.7~1.8
5 乌鲁木齐43°47ˊ 2.38 2.22 2.0
6 1.92 1.96 2.04 ——
6 多伦42°12ˊ 2.21 2.06 1.92 1.79 1.83 1.91 ——
7 沈阳41°46ˊ 2.16 2.02 1.88 1.76 1.80 1.87 1.7
8 呼和浩特40°49ˊ 2.07 1.93 1.81 1.69 1.73 1.80 ——
9 大同40°00ˊ 2.00 1.87 1.75 1.63 1.67 1.74 ——
10 北京39°57ˊ 1.99 1.86 1.75 1.63 1.67 1.74 1.6~1.7
11 喀什39°32ˊ 1.96 1.83 1.72 1.60 1.61 1.71 ——
12 天津39°06ˊ 1.92 1.80 1.69 1.58 1.61 1.68 1.2~1.5
13 保定38°53ˊ 1.91 1.78 1.67 1.56 1.60 1.66 ——
14 银川38°29ˊ 1.87 1.75 1.65 1.54 1.58 1.64 1.7~1.8
************************************
本文通过对银川市2001~2005年的空气质量现状、污染气象条件和各类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等特征的分析,定量地揭示了银川市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空气质量的数值、动力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预报模型。
结果表明: 1.银川市年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夏季以南风为主,秋末到来年春季则盛行偏北风。
一天中大部分时次偏北、偏南风出现频率较高,而偏东、偏西风出现频率相对较低。
静风频率秋冬季节较高,春季最低。
一天中静风多出现在早晨,午后出现几率最小; 2.银川市一年中大气稳定度以中性及稳定类为主,不稳定类天气易出现在夏季,而秋冬季节多出现稳定类天气;3.主要污染物高污染时段均出现在早晨和夜间。
PM_(10)、SO_2污染早晨高于傍晚,NO_2污染则正好相反。
PM_(10)污染春季最强,SO_2、NO_2污染冬季最强,PM_(10)、SO_2、NO_2三夏季污染均最轻。
SO_2污染采暖期是非采暖期的4倍以上,进一步说明了采暖和生活燃煤是银川市SO_2的主要发生源; 4.银川市自然降水对大气清洁的贡献作用非常明显。
在统计时段内,平均一次过程将直接减轻PM_(10)、SO_2、NO_2污...文- 汉语汉字编辑词条
文,wen,从玄从爻。
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故文即为符。
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尚书序》
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说文》序》
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
--《古今通论》
(1) 象形。
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
"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figure;veins]
文,英语念为: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
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
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字义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
~盲。
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
~艺。
~体。
~典。
~苑。
~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
~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
水~。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
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温和:~火。
~静。
~雅。
10.指非军事的:~职。
~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552~言。
~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科。
13.掩饰:~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15.姓。
16.皇帝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如汉文帝。
折叠编辑本段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与字形比较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字义
〈名〉
1.右图是
“文”字的甲骨文图片,资料来源:徐无闻主编:《甲金篆隶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1年7月第一版。
“文”字的甲骨文字绘画的像一个正面的“大人”,寓意“大象有形”、“象形”;特别放大了胸部,并在胸部画了“心”,含义是“外界客体在心里面的整体影像、整体写真、整体素描、整体速写”。
许慎《说文解字》把“文”解释为“错画也”,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这与他说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话的意思是一致的。
“说文解字”这个书名就表示了“文”只能“说”,而“字”则可“解”的意思。
“文”是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速写,是人类进一步了解事物内在性质的基础,所以它是“字”的父母,“字”是“文”的孩子。
“文”生“字”举例(以“哲”为例):先对人手摩画,其文为“手”;又对斧子摩画,其文为“斤”。
以手、斤为父母,结合、生子,其子就是“折”(手和斤各代表父母的基因)。
这个“折”就是许慎所谓的“字”。
“字”从宀从子,“宀”表示“独立的房子”,子在其中,有“自立门户”的意思。
故“字”还能与“文”或其他“字”结合,生出新“字”来。
在本例,作为字的“折”与作为文的“口”结合,就生出了新的字“哲”。
2.
同本义[figure;veins]
文,错画也。
象交文。
今字作纹。
——东汉·许慎《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
”
美于黼黼文章。
——《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
——《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4.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
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
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character]
饰以篆文。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
——东汉·班固《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
——《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明·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5.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
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6.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章”。
)[literary composition]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
——唐·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7.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8.美德;文德[virtue]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
——杜牧《感怀诗一首》
9.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10.文才;才华。
亦谓有文才,有才华[literary talent]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11.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12.文献,经典;韵文[document;classics;verse]
儒以文乱法。
——《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
——《说文解字·叙》
13.辞词句。
亦指文字记载[writings;record]。
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
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14.自然界的某些现象[natural phenomenon]
经纬天地曰文。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5.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6.文治;文事;文职。
与“武”相对。
[achievements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civilian post]
文能取胜。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精神折冲于千里,文武为宪于万邦。
――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
17.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8.法令条文[articles of decree]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
——《史记·汲黯列传》
19.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20.文言。
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literary language]。
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21.文教;礼节仪式[rites]
则修文德。
——《论语·季氏》
2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23.指表现形式;外表[form;appearance]。
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24.指鼓乐,泛指曲调[music;tune]。
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25.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study deligently]
何以谓之文。
——《论语》
是以谓之文。
26.姓
〈动〉
1.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tatto (the skin)]
被发文身。
——《礼记·王制》。
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
”
文绣有恒。
——《礼记·月令》
2.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
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
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3.修饰;文饰[cover up]
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
——《荀子·非十二子》
4.又如:文过饰非;文致(粉饰;掩饰);文冢(埋葬文稿之处)
5.装饰[decorate]
舍其文轩。
——《墨子·公输》
此犹文奸。
文车二驷。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马四百匹。
——《史记·宋世家》
若将比予文木邪。
——《庄子·人间世》
6.又如:文巧(文饰巧辩);文竿(以翠羽为饰之竿);文舫(装饰华丽的游艇);文饰(彩饰);文榭(饰以彩画的台榭);文舟,文艘(装饰华丽的船);文剑(装饰华丽的剑);文舆(饰以彩绘的车)
7.撰写文章[write]。
如:文匠(写文章的大家);文祸(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文雄,文杰(指文豪)
〈形〉
1.有文采,华丽。
与“质”或“野”相对[magnificent;gorgeous]
其旨远,其辞文。
——《易·系辞下》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又如:文巧(华丽奇巧);文朴(文华与质朴);文服(华美的衣服);文砌(华美的石阶);文背(不文雅,粗俗);文轩(华美的车子);文质(文华与质朴)
3.柔和,不猛烈[mild;gentle]。
如:文烈(指火候温猛)
4.美,善[fine;good]。
如:文徽(华美);文鸳(即鸳鸯。
以其羽毛华美,故称);文衣(华美的服装)
5.通“紊”。
紊乱的[disordered]
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
——《书·洛诰》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
——《汉书·郊祀志上》
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
——庆劭《风俗通义·山泽》〈量〉
1.用于旧时的铜钱。
如:一文钱
2.用于计算纺织物
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
——《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