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走进国家 8.5 美国知识点素材 湘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
1.自然地理概况
(1)领土组成:包括本土和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

(2)地理位置:本土位于北美洲中南部,东、西、南三面分别濒临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接壤,西南与墨西哥毗邻。

美国国土≠美国本土
美国国土=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美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①地跨三带:本土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州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夏威夷州主要位于热带。

②濒临三大洋: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阿拉斯加州北临北冰洋。

③地跨两大洲:夏威夷群岛位于大洋洲,本土和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洲。

(3)地形:本土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大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4)河流:密西西比河,大致流向是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

(5)湖泊:五大湖位于本土的东北部,其中苏必利尔湖面积最大。

2.高度发达的经济
(1)经济特点:经济高度发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居世界首位。

(2)农业
①特点: 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机械化和商品化程度都相当高。

②本土主要农业带(区)及其发展条件
农业带发展条件
③农业问题:由于农业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经常面临农产品过剩等问题;在历史上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乱伐,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曾多次发生“黑风暴”灾难。

④保护措施:许多农场实行轮作制和免耕法等措施,以保护耕地和改善环境。

(3)工业
①发展优势: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②工业结构变化:一方面,美国传统工业呈衰落状态;另一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则蓬勃发展。

(4)第三产业
①服务业占有很大比重,全国约有3∕4的劳动力从事该产业。

②旅游业也很发达,著名旅游胜地有黄石国家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夏威夷等。

③美国是国际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主要贸易伙伴有加拿大、中国、墨西哥、日本以及欧盟各国。

3.人口与城市
(1)人口:居世界第三位。

居民大部分是欧洲移民的后裔,以及非洲黑种人和亚洲移民的后裔。

(2)人口分布:不均,沿海平原和东北部的五大湖附近是人口稠密地区,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第二节东南亚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设置是学生在学习亚洲和日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地区的了解,为下一步学生学习南亚和俄罗斯积累知识基础和加强学法培养。

本节课在本册书的知识结构上有过渡和基础的作用,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教材在设置上分四个部分,内容分别是:“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

本节内容充分利用地图从多角度综合详细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图文并茂,使学生对知识一目了然,本节在详细描述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风光旅游资源农业及居民做了详细的介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 掌握东南亚的组成、主要的河流以及地形特征。

3. 能说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交通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 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
1.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交通意义。

2.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媒体与学具
多媒体、地理图册、板图、填充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东南亚的风光视频。

二、新课教学
(一)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国家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P22图7.19、图7.20。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明确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等。

1. 通过读图教师指导学生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明确东南亚的范围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东南亚范围图说出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记住中南半岛的名称和马来群岛的主要组成岛屿。

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3. 主要国家
(1)教师指导学生读东南亚政区图,说出东南亚主要的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2)读东南亚政区图找出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柬埔寨——金边;泰国——曼谷;缅甸——仰光;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菲律宾——马尼拉;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文莱——斯里巴加湾市;东帝汶——帝力。

其中与中国陆地接壤的国家为缅甸、老挝、越南。

4. 教师指导学生读世界地图,教师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东南亚,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东南亚在十字路口上重要的地理位置。

(1)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位于十字路口的咽喉上。

(2)课件展示图7.21“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在图中找到并描述出马六
甲海峡的位置。

①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②马六甲海峡沿岸有那些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之间。

③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④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最短航线(不是唯一航线)的必经之地。

海峡底部较平坦,水深在25~150米之间,可通航25万吨的巨轮。

由于马六甲海峡走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当海峡外的海域风浪滔天时,海峡内却风平浪静,有利于船只航行。

马六甲海峡处于太平洋至印度洋的重要航线上,过往的航线有许多条,是世界上通航量最大的水道之一,年过往船只5万多艘,马六甲海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航海环境被称为世界航海线上的“咽喉”。

(二)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P22图7.20“东南亚的地形”。

1.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地图找出颜色的变化,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回答东南亚的地势特征(北高南低)。

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做澜沧江,流经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2.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27活动题1。

3.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27活动题2。

4.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总结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小组内思考讨论总结。

总结:东南亚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5.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读东南亚地形图和东南亚政区图,说出东南亚主要城市分布于下游冲积平原的原因。

小组内思考讨论总结,班内展示,教师总结。

(三)火山国
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四、达标测试
完成同步练习。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把本节课放在学生学习亚洲、日本之后,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之后,选一个学生比较熟悉、距离我国又比较近的东南亚作为区域的代表。

教材对东南亚突出的地理位置,对其独特的气候以及由气候带来的一系列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经济和旅游资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2. 知道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以及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3. 能说出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地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 通过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建立正确的人地和谐观念。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气候以及对农业、经济、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2. 记住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教学媒体与学具
东南亚气候图、东南亚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南亚风格图片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教师利用新课导入的风光片介绍东南亚主要的旅游资源。

(二)东南亚的气候
1. 教师展示教材P7图6.8,让学生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五带中的热带。

2.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在中南半岛上11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

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三)东南亚的物产
在东南亚主要农产品的分布图上,找出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国家。

天然橡胶产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其中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水稻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是东南亚各国人民的主食。

东南亚已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四)东南亚的人口
教师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及“世界人种的分布图”,指导学生分析东南亚人口分布特点及居民构成情况?
这里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可达100人/平方千米以上,如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马来群岛的一些大岛上。

其中印度尼西亚人口达1.7亿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居民构成上,东南亚地区还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尤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居多。

此外新加坡、越南等国也聚居了100万以上的华人。

其中新加坡华人占了全国人口的76%。

东南亚绝大部分属于黄色人种。

(五)合作探究
东南亚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和稻米产区?
教学措施: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班内展示,教师适当总结。

东南亚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条件优越,不仅有高温多雨的气候,而且还有肥沃的土壤,非常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的生长。

加上人口稠密,有充足的劳动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板书在黑板上建立知识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四、达标测试
完成同步练习册。

东南亚
当堂检测:
1、中南半岛地形分布特点是()
A平原为主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 山地为主 D 高原为主2、中南半岛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A山区 B海岸 C 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D没有规律
3、新加坡人口中数量最多的是()
A华人 B 华侨 C 中国人 D英国移民后裔
4、东南亚居民多是()
A 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 混血种人
5、中国近年在东南亚的旅游热线是()
A新马泰 B越南游 C 印度尼西亚火山风景游 D 看柬埔寨的吴哥窟
6、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A 黑人奴隶 B华人华侨 C殖民统治者 D英国移民
7、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红河 B湄南河 C湄公河 D 伊洛瓦底江
8、大金塔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典型建筑()
A柬埔寨 B 印度尼西亚 C 菲律宾 D马来西亚
9、首都素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是()
A 曼谷
B 河内
C 新加坡
D 仰光
10、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分布地区是()
A 东亚
B 西亚
C 东南亚
D 南亚
11.东南亚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自东向西依次为()
A.缅甸、老挝、越南
B.老挝、柬埔寨、越南
C.泰国、老挝、越南
D.越南、老挝、缅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