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案例分析
自马克思主义创立后的160年间,马克思和他所创立的学说以及由这一学说所指导的运动却依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前进中也难免要出现挫折。
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这时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死亡了”、“社会主义终结了”、“共产主义将成为20世纪的遗产”等悲观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受到了某些人的挑战和质疑。
但是,之后又出现了许多耐人寻味、令人深思、让人振奋的事情。
一、苏东剧变后,在不少人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一些人远离马克思、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当代西方一些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理论家却走近马克思,为马克思主义辩护。
例如法国的德里达、德国的哈贝马斯等,他们都是在各自领域中卓有建树的大师级人物。
早在l993年,德里达就发表了《马克思的幽灵》的著名演说,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
哈贝马斯在其所著《追补的革命》一书中说:“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即官僚社会主义。
在2 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为什么这些著名的思想家、理论家会在马克思主义处于极其困难的时刻走近马克思呢?这绝非偶然,需要我们深思。
二、l999年10月BBC广播公司宣布了它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的结果:人们评选的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卡尔﹒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分别列为二、三、四名。
BBC指出:“马克思作为一位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者所取得的成果在今天仍然得到学术界的尊重。
”去年12月21日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共产主义后的马克思》的文章又提到了这件事,并且指出:“东欧和前苏联实行的共产主义是对马克思思想的扭曲。
在那片蒙昧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可能会使马克思本人惊骇不已。
这一切与他思想的正确与否毫无关系。
其实,马克思在许多方面都是正确的:比如资本主义的许多问题、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思想的方式等。
马克思很有先见之明。
所以,请你务必丢弃前苏联和东欧实施的共产主义,但千万不要丢弃马克思。
”虽然这些媒体对苏联和东欧实行的社会主义都采取了完全否定的绝对化的态度,但其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却不无可取之处。
三、在拥有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动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了第十五次和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后,把与之一脉相承并对其丰富发展了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后写到了党的旗帜上,作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而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进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成就,不但坚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也使世界上心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们受到极大的鼓舞。
思考讨论
1.本案例中所列举的三种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其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2.对待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状况和境遇,我们应抱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案例点评
20世纪,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既是一个凯歌行进的世纪,又是一个遭受重大挫折的世纪。
尤其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曾几何时,“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共产主义已经夭折”、“人类历史已经终结”这样的口号响彻西方的上空。
然而有趣的是,正当它们的语音还萦绕在人们的耳际的时候,历史的钟摆已经摆向了另一个端点,这就是本案例列举的若干事实。
它们的出现表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死亡,它仍然生气勃勃地活着、前进着和发展着,它仍然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灯塔和引导人们实现理想社会的指南。
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偏离、违背甚至扭曲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今后难免还会遇到新的挑战和考验,但实践终究会告诉我们工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
而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当然,列举这些事实并不表明我们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状况抱有一种盲目乐观的态度。
事实上,这种不严肃的、轻率的态度正是我们首先要加以反对的。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
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
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老祖宗不能丢,要搞清楚,还要讲新话。
我们决不能怀着抽象的热情看待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历史命运,而应立足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把历史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尤其是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那些在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资源凸现出来,以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