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利用形和色的渐变去创造美。
教学重点:
色彩渐变中学生调色的能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色彩渐变中学生调色的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展示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上有什么共同规律(色彩和形体发生渐变)?
二、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俄罗斯套娃、路边的树木、路灯、台阶等等)
一、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报纸的版式,收集有自己喜欢看的版式的报纸。
二、欣赏交流
欣赏教师收集板报版面,从作品的题材、文字、图片几方面讲评。
三、信息交流
欣赏学生收集板报版面,从作品的题材、文字、图片几方面讲评。
四、作品欣赏
初步了解手抄报的基本组成部分,展示历届优秀学生作品欣赏(包括彩色、黑白、手工、电脑绘制的作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学生交流制定的采访计划书,教师参与修改。
四、课后拓展学习延伸
查阅报刊的图片新闻,上网查阅有关“小记者网站”的信息、建立信息交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小记者(课时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制作小报。
3.教师讲授并示范一种色渐变到另一种色的调色方法(这是本课学生动手制作的难度,应加强直观讲解)。
四、学生作业
1.教师出示几种简单的几何形体的色彩的渐变,让学生感受光影在渐变中的运用。
2.布置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一幅简单的几何形体渐变作品。
3.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在学生的调色方面。
五、成果展示
教师展示几组优秀学生作业并进行讲评,布置下节课学生携带的工具材料(水粉画工具材料或橡皮泥、小木棍、卡纸、胶水等)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3、强调:勾画线条轮廓,确定建筑的的大体外形;添画细部,细致描绘及添画背景。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家乡的古建筑(课时3)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方法。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方法。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热爱。
(1)构图的比例不好,空白的地方较多。
方法:先在草稿本上图,方法成熟后,再进行创作。
(2)线条单一,缺乏装饰
方法:相应的位置他有什么样的图案,大胆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继续创作,教师辅导
1、作业要求:课本P9页,学习活动二。
2、学生练习、教师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展评、师生共赏
设置展板于黑板上面,学生作品贴于黑色展板上面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的描画出古建筑的外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解决疑难
对比上节课的学生尝试作业进行讲解:
1、一幅画疏密关系恰当,给人的是一种美感。
2、一幅画没有疏密关系的处理,刻画也不细致,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二、讲解作画步骤及方法
提示步骤(整体到局部):
1、构图:在描绘之前,先在纸上大致比一下,确定建筑的的大体外形,画线条轮廓。构图要饱满,不能画散了。
四、成果展示
小组同学试着用“水瓶琴”敲击简单的曲子,比一比看谁做的好。
五、布置作业:每个学生课后去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形体和色彩渐变的现象,布置下一节课要带的工具材料(水粉色、笔、水瓶、调色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哆来咪(课时2)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发现生活中渐变产生的美。
(2)美术里形和色的渐变产生的美。
3.在学习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教学重点:
教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
教学难点:
感受美术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收集信息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平时喜欢看的报刊,并选择一二幅自己喜欢的新闻图片。
二、信息汇整,分享交流
1、欣赏报纸、杂志。欣赏同学带来了的报纸、杂志,看来你们是一群爱学习、关心社会的学生。哪位同学来介绍自己带来的图片新闻呢?为什么喜欢它呢?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哆来咪(课时3)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发现生活中渐变产生的美。
(2)美术里形和色的渐变产生的美。
(3)利用形和色的渐变去创造美。
教学重点:
色彩渐变中学生调色的能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色彩渐变中学生调色的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几组模型,比如圆形的小薄片距离不等的排列;叠加在一起固定一个角的一叠长方形;排列整齐的一排小棒等,请学生说出观察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小记者(课时2)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2.感受美术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制作小报。
3.在学习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关注社会、与人交往等综合能力。
2、学生练习、教师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家乡的古建筑(课时2)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方法。
2.学会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家乡古建筑艺术的美,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合理组织线条,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2、分享图片。同学们能不能将你带来的图片新闻介绍给大家,大家分享你带来的信息,共同分享你的快乐呢?
3、教师归纳总结图片新闻的作用等。
三、图片欣赏,认知领悟
1、优秀图片新闻赏析
(1)《大眼睛》
(2)《北川男孩郎铮》
(3)《我们演出去》
2、老师讲解。
四、情景设置,明确任务
作业要求: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校园内外大家关注的事、感人的事、新鲜的事、不平的事,用我们美术这一特殊的语言——图片新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出示幻灯片,师边小结知识点: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五、演示观摩、深入感知
教师讲授线画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
六、尝试表现
1、作业要求:选择一处古建筑,在观察欣赏的基础上,用线描的方式画下来。
2.将上述模型进行拉、扭、排、剪等进行重新规则(或不规则)排列,让学生说出观察后的感受。
3.通过学生观察感受,引出渐变给人产生的强烈效果,即“韵律感和节奏感”
二、欣赏讨论
展示摄影图片并配合相应的音乐旋律,让学生感受并进行讨论,强化渐变产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三、学生作业。
将学生分成6个组,合作完成一件渐变美术作品,可以用综合材料制作模型,也可用绘画的方法完成一个渐变装饰画,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使用绘画方法完成作业的小组(绘画作品较难)。
3、采访前制定好周密的采访计划书,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很好的采访效果。
(1)采访人员的工作形式及合理分工(个人、双人、小组合作)。
(2)采访的内容、对象的选择,校内或校外,人物或事件。
(3)图片新闻的表现形式,摄影或绘画。
(4)采访的程序。
二、自主表现分工合作
学生策划采访计划书,交流采访计划书。
三、交流计划书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三、教师示范。
1.教师出示红—黄、黄—绿、绿—蓝、蓝—紫、紫—红的色彩渐变卡片。
2.大自然中彩虹是典型的色彩渐变。
出示重点概念:一种色渐变到另一种色,色相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叫色相渐变,如彩虹。
一种色由浅到深渐变,色相没有发生变化而明度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明度渐变,如海水的深浅。
2、表现:画出主要的建筑及场景,进行细致描绘。刻画物体要注意细致,有细节才能打动人。用线画就要注意疏密关系。
3、添画:完善画面,添画背景并落款。
三、欣赏范作,提供作业参照。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2、小结:通过线条的组织和疏密的对比来表达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四、尝试表现
1、作业要求:用线描画你喜欢的古建筑的局部。要求构图饱满,线条组织疏密得当。
四、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讲评并布置预习下一节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家乡的古建筑(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方法。
2.学会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家乡古建筑艺术的美,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合理组织线条,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的描画出古建筑的外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通过古代诗句:引出阳关、玉门关、莫高窟等,既“家乡古建筑”。
二、欣赏发现
1、播放课件,欣赏各种古建筑。
2、整理古建筑的分类
3、小结:①按材质可分为:砖制、木制、石制
②按造型可分为:亭、台、楼阁、寺庙、塔、民居。
1.多来咪(课时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发现生活中渐变产生的美。
(2)美术里形和色的渐变产生的美。
(3)利用形和色的渐变去创造美。
教学重点:
色彩渐变中学生调色的能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色彩渐变中学生调色的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课件编钟图片并讲解它的历史
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现藏湖北省博物馆。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堪称“编钟之王”。提问:这套编钟在当时是干什么的呢(乐器)?
1、了解手抄报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它们在版面的位置:刊名、文章版块、标题、内容、插图等。
2、手抄报主题的确定:呈现手抄报的主要内容,如卫生保健方面、环境保护方面、科学幻想、文化艺术、综合知识等。
五、情景设置、明确学习任务
作业要求:分析一份板报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它们在版面
。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小记者(课时4)
三、寻找发现、学识了解
1、寻找各式建筑的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
2、小结: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四、引导分析、深入了解
1、思考:要想建造这些古建筑,我们最初的一般是要做什么?
2、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制作小报。
教学难点:
能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制作小报。
教学过程:
2.播放音乐,聆听编钟产生的雄浑厚重的音律。提问:高低不同的音阶是怎样产生的呢(形体的大小渐变)?
二、教学示范
教师来制作一组简易乐器“水瓶琴”。先出示7个试管,注入不同量的水,进行敲击会产生不同的音阶。再向每个试管中注入等量的色水,又会产出不同的色阶。
三、分组制作
学生分成6组,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7个小(玻璃)瓶进行制作“水瓶琴”,体验美丽的音阶和色阶,教师分组指导,帮助动手能力较差的个别学生。做好的组把自己的“水瓶琴”适当进行装饰。
2、拿出你的小星星送给你最喜欢的作品。
四、总结
灿烂辉煌都只属于过去了,希望我们的同学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有一批成为未来的建筑师,也能为建筑史添上浓重的一笔。
3.小记者(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2.感受美术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制作小报。
教学重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教学过程:
一、策划采访活动
1、那么小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在采访活动中你们有哪些问题或困难需要解决呢?
2、学生提出问题(预见性的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教学重点:
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热爱。
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同学们,你们在创作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或者疑惑吗?
2、展示学生作业,讲评优劣。肯定有特点的作业。
3、展示学生作业,讲评优劣。对有问题的提出,找出解决的办法。教师边评边讲解决的方法。
教学重点:
色彩渐变中学生调色的能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色彩渐变中学生调色的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展示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上有什么共同规律(色彩和形体发生渐变)?
二、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俄罗斯套娃、路边的树木、路灯、台阶等等)
一、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报纸的版式,收集有自己喜欢看的版式的报纸。
二、欣赏交流
欣赏教师收集板报版面,从作品的题材、文字、图片几方面讲评。
三、信息交流
欣赏学生收集板报版面,从作品的题材、文字、图片几方面讲评。
四、作品欣赏
初步了解手抄报的基本组成部分,展示历届优秀学生作品欣赏(包括彩色、黑白、手工、电脑绘制的作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学生交流制定的采访计划书,教师参与修改。
四、课后拓展学习延伸
查阅报刊的图片新闻,上网查阅有关“小记者网站”的信息、建立信息交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小记者(课时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制作小报。
3.教师讲授并示范一种色渐变到另一种色的调色方法(这是本课学生动手制作的难度,应加强直观讲解)。
四、学生作业
1.教师出示几种简单的几何形体的色彩的渐变,让学生感受光影在渐变中的运用。
2.布置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一幅简单的几何形体渐变作品。
3.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在学生的调色方面。
五、成果展示
教师展示几组优秀学生作业并进行讲评,布置下节课学生携带的工具材料(水粉画工具材料或橡皮泥、小木棍、卡纸、胶水等)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3、强调:勾画线条轮廓,确定建筑的的大体外形;添画细部,细致描绘及添画背景。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家乡的古建筑(课时3)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方法。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方法。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热爱。
(1)构图的比例不好,空白的地方较多。
方法:先在草稿本上图,方法成熟后,再进行创作。
(2)线条单一,缺乏装饰
方法:相应的位置他有什么样的图案,大胆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继续创作,教师辅导
1、作业要求:课本P9页,学习活动二。
2、学生练习、教师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展评、师生共赏
设置展板于黑板上面,学生作品贴于黑色展板上面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的描画出古建筑的外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解决疑难
对比上节课的学生尝试作业进行讲解:
1、一幅画疏密关系恰当,给人的是一种美感。
2、一幅画没有疏密关系的处理,刻画也不细致,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二、讲解作画步骤及方法
提示步骤(整体到局部):
1、构图:在描绘之前,先在纸上大致比一下,确定建筑的的大体外形,画线条轮廓。构图要饱满,不能画散了。
四、成果展示
小组同学试着用“水瓶琴”敲击简单的曲子,比一比看谁做的好。
五、布置作业:每个学生课后去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形体和色彩渐变的现象,布置下一节课要带的工具材料(水粉色、笔、水瓶、调色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哆来咪(课时2)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发现生活中渐变产生的美。
(2)美术里形和色的渐变产生的美。
3.在学习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教学重点:
教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
教学难点:
感受美术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收集信息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平时喜欢看的报刊,并选择一二幅自己喜欢的新闻图片。
二、信息汇整,分享交流
1、欣赏报纸、杂志。欣赏同学带来了的报纸、杂志,看来你们是一群爱学习、关心社会的学生。哪位同学来介绍自己带来的图片新闻呢?为什么喜欢它呢?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哆来咪(课时3)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发现生活中渐变产生的美。
(2)美术里形和色的渐变产生的美。
(3)利用形和色的渐变去创造美。
教学重点:
色彩渐变中学生调色的能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色彩渐变中学生调色的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几组模型,比如圆形的小薄片距离不等的排列;叠加在一起固定一个角的一叠长方形;排列整齐的一排小棒等,请学生说出观察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小记者(课时2)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2.感受美术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制作小报。
3.在学习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关注社会、与人交往等综合能力。
2、学生练习、教师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家乡的古建筑(课时2)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方法。
2.学会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家乡古建筑艺术的美,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合理组织线条,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2、分享图片。同学们能不能将你带来的图片新闻介绍给大家,大家分享你带来的信息,共同分享你的快乐呢?
3、教师归纳总结图片新闻的作用等。
三、图片欣赏,认知领悟
1、优秀图片新闻赏析
(1)《大眼睛》
(2)《北川男孩郎铮》
(3)《我们演出去》
2、老师讲解。
四、情景设置,明确任务
作业要求: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校园内外大家关注的事、感人的事、新鲜的事、不平的事,用我们美术这一特殊的语言——图片新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出示幻灯片,师边小结知识点: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五、演示观摩、深入感知
教师讲授线画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
六、尝试表现
1、作业要求:选择一处古建筑,在观察欣赏的基础上,用线描的方式画下来。
2.将上述模型进行拉、扭、排、剪等进行重新规则(或不规则)排列,让学生说出观察后的感受。
3.通过学生观察感受,引出渐变给人产生的强烈效果,即“韵律感和节奏感”
二、欣赏讨论
展示摄影图片并配合相应的音乐旋律,让学生感受并进行讨论,强化渐变产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三、学生作业。
将学生分成6个组,合作完成一件渐变美术作品,可以用综合材料制作模型,也可用绘画的方法完成一个渐变装饰画,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使用绘画方法完成作业的小组(绘画作品较难)。
3、采访前制定好周密的采访计划书,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很好的采访效果。
(1)采访人员的工作形式及合理分工(个人、双人、小组合作)。
(2)采访的内容、对象的选择,校内或校外,人物或事件。
(3)图片新闻的表现形式,摄影或绘画。
(4)采访的程序。
二、自主表现分工合作
学生策划采访计划书,交流采访计划书。
三、交流计划书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三、教师示范。
1.教师出示红—黄、黄—绿、绿—蓝、蓝—紫、紫—红的色彩渐变卡片。
2.大自然中彩虹是典型的色彩渐变。
出示重点概念:一种色渐变到另一种色,色相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叫色相渐变,如彩虹。
一种色由浅到深渐变,色相没有发生变化而明度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明度渐变,如海水的深浅。
2、表现:画出主要的建筑及场景,进行细致描绘。刻画物体要注意细致,有细节才能打动人。用线画就要注意疏密关系。
3、添画:完善画面,添画背景并落款。
三、欣赏范作,提供作业参照。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2、小结:通过线条的组织和疏密的对比来表达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四、尝试表现
1、作业要求:用线描画你喜欢的古建筑的局部。要求构图饱满,线条组织疏密得当。
四、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讲评并布置预习下一节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家乡的古建筑(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方法。
2.学会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家乡古建筑艺术的美,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合理组织线条,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的描画出古建筑的外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通过古代诗句:引出阳关、玉门关、莫高窟等,既“家乡古建筑”。
二、欣赏发现
1、播放课件,欣赏各种古建筑。
2、整理古建筑的分类
3、小结:①按材质可分为:砖制、木制、石制
②按造型可分为:亭、台、楼阁、寺庙、塔、民居。
1.多来咪(课时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发现生活中渐变产生的美。
(2)美术里形和色的渐变产生的美。
(3)利用形和色的渐变去创造美。
教学重点:
色彩渐变中学生调色的能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色彩渐变中学生调色的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课件编钟图片并讲解它的历史
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现藏湖北省博物馆。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堪称“编钟之王”。提问:这套编钟在当时是干什么的呢(乐器)?
1、了解手抄报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它们在版面的位置:刊名、文章版块、标题、内容、插图等。
2、手抄报主题的确定:呈现手抄报的主要内容,如卫生保健方面、环境保护方面、科学幻想、文化艺术、综合知识等。
五、情景设置、明确学习任务
作业要求:分析一份板报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它们在版面
。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小记者(课时4)
三、寻找发现、学识了解
1、寻找各式建筑的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
2、小结: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四、引导分析、深入了解
1、思考:要想建造这些古建筑,我们最初的一般是要做什么?
2、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制作小报。
教学难点:
能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制作小报。
教学过程:
2.播放音乐,聆听编钟产生的雄浑厚重的音律。提问:高低不同的音阶是怎样产生的呢(形体的大小渐变)?
二、教学示范
教师来制作一组简易乐器“水瓶琴”。先出示7个试管,注入不同量的水,进行敲击会产生不同的音阶。再向每个试管中注入等量的色水,又会产出不同的色阶。
三、分组制作
学生分成6组,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7个小(玻璃)瓶进行制作“水瓶琴”,体验美丽的音阶和色阶,教师分组指导,帮助动手能力较差的个别学生。做好的组把自己的“水瓶琴”适当进行装饰。
2、拿出你的小星星送给你最喜欢的作品。
四、总结
灿烂辉煌都只属于过去了,希望我们的同学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有一批成为未来的建筑师,也能为建筑史添上浓重的一笔。
3.小记者(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2.感受美术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尝试运用美术语言、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制作小报。
教学重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及基本途径、方式,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
教学过程:
一、策划采访活动
1、那么小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在采访活动中你们有哪些问题或困难需要解决呢?
2、学生提出问题(预见性的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教学重点:
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热爱。
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同学们,你们在创作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或者疑惑吗?
2、展示学生作业,讲评优劣。肯定有特点的作业。
3、展示学生作业,讲评优劣。对有问题的提出,找出解决的办法。教师边评边讲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