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要的是葫芦》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反思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题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要的
是葫芦》课后作业设计与反思
【作业目标】
1.寻求家庭的力量,了解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2.借助绘本创作,通过对课文图与文的改编,感受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3.通过绘本分享,学习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的学习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通过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和《语文作业本》中的习题进行结合,体悟文章道理。
通过绘本的创编与介绍,为落实口语交际训练要素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做准备。
)
【作业内容】
作业一: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导语:同学们,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如果你有一颗葫芦种子,你是否能得到又大又多的葫芦呢?一颗小小的种子怎样长成一个个大大的葫芦呢?请同学们回家各显神通,可以找爸爸妈妈帮忙查找资料、也可以请有经验的爷爷奶奶讲给你听。
(设计意图:作业一是通过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结合,对《语文作业本》第50页的第5题的知识卡片进行补充,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探求葫芦生长过程的求知欲,加深理解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体会道理。
此项作业建议放在课后布置的家庭作业中。
)
作业二:绘编葫芦的生长过程
①②③④⑤我能画一画,写一写葫芦种子生长的故事。
(设计意图:思维方法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作业二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在运用绘画和文字进行图文加工的过程中,学习了表达,实现了对比阅读,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是查看学生对已有知识是否已经掌握。
此项作业建议出现在课文的补充学习环节,成为课文的课后延伸内容。
)
作业三:评选优秀的葫芦绘本
导语:虽然我们年纪小,还种不出大大的葫芦。
但你们的小小巧手绘编出了又大又可爱的葫芦娃娃的一生。
现在请把你手中的小星星送给你最喜欢的葫芦绘本吧。
送出你手中星星的同时,还得送出你喜欢的理由哦。
(设计意图:作业三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为学生搭建支架,为落实口语交际训练要素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做准备。
此项作业建议放在学生完成绘本创编之后,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
作业四:种子绘本的创作(选做)
导语: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你们的巧手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你们都是最棒的魔法家。
还有许许多多的种子想要你为它们创编绘本呢。
你还想让哪颗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种子来画一画、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作业四是在学生热情高涨之时再进行有新意的创作,这个提升过程,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自发的,主动地得到了发展。
)
【使用效果】
《我要的是葫芦》的课后作业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是有效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文学习走向了更深层次。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文本: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后的第一个习题是朗读课文。
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学生在创编绘本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葫芦的生长过程,带领学生让写话在文本中“生长”,同时因为有了和家人的交流沟通,也对课后问题有了更实际的了解。
2.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了训练。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方法。
学生在分享绘本时,好的绘本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组织学生对优秀绘本进行观察思考,孩子们发现了最受欢迎的绘本都有一个共性,画面关键点特别突出醒目。
比如:一添同学的《我是凤仙花》,看到的第一幅画就是一整片土地,土地里就一颗大大的种子,而天上的太阳、云朵却是小小的。
画面配文是:我是一颗种子,一颗圆圆的种子。
一添介绍说:“因为我第一幅画就是要画种子呀,画大一点大家才能看到种子。
”通过优秀绘本的观察与介绍,不仅训练了学生话语组织的能力,也了解了突出关键点的作用,让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在教学中拥有了一个坚实的支点,从文本中来又到文本中去。
4.分层巩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在《我要的是葫芦》课后作业的设计中,由葫芦种子延伸到其他种子的绘本创编。
出发点既是面向全体学生,也是关注个体差异,让有能力的孩子继续深度学习,创编更多样的种子绘本,同时也可以给后进生挑战的空间,成功了,给予鼓励,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成果—《长长的四季豆》:
我是一颗种子,很小很小的种子。
我喜欢在土里晒太阳,
下雨了,我在土地里喝雨水。
过了几个星期,我又开出一朵朵雪白的花儿。
最后,我变成了又细又长的四季豆。
【使用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作业《葫芦绘本》的创编,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正因为葫芦也是大部分孩子前所未闻的,所以学生的创作热情高。
本次作业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我要思考并改进的。
1.四次作业运用的时段应该根据课文内容,课堂实际进行有效的选择,发挥作业的最大效益。
作业一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可以放到课前的预习准备环节。
作业二中增设摘录课文语句制作绘本的环节,把每个思考的权利尽可能的还给学生,在学生课中绘本创作的基础之上在进行种子生根、发芽以及之后的长成大葫芦的课后创编,努力让作业真正成为教学活动有效推进的载体。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的绘本改编首先要让学生把课文里明白的道理变成学生自己的“生活阅历”,把课文里学到的语言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
在本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从学生呈现的作品结果来看,语言还不够活泼,缺少个性。
因此,作业在情境创设上要尽可能打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提供进行语言多样性表达的机会,才能丰富学生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