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适应性考试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l有3个能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5,故C正确;
D.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根据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轨道表达式为 ,故D错误;
答案选C。
4.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I
叙述II
A
HCHO分子中既含σ键又含π键
HCHO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B.根据出晶规则,晶格能越大的越先析出晶体,则硅酸盐从岩浆中晶出的顺序是晶格能越大越先晶出,故B正确;
C.NaCl和CsCl晶体都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比不同,形成的晶体的晶胞结构不同,所以配位数不同,故C正确;
D.某元素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则最外层为第4层,价电子数为8,所以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d区元素包括第ⅢB到第Ⅷ族,则该元素位于d区,故D正确;
人教版高中
化学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i-28 P-31 Cl-35.5 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D.CaCO3(s)=CaO(s)+CO2(g)△H>0,则:该反应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固体硫燃烧时要先变为气态硫,过程吸热,气体与气体反应生成气体比固体和气体反应生成气体产生热量多,但反应热为负值,所以△H2>△H1,故A错误;
B.燃烧热是指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石墨燃烧热为393.5kJ·mol-1,C的稳定氧化物为CO2,不是CO,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s,石墨)+O2(g)═CO2(g)△H=−393.5 kJ/mol,故B错误;
C.CS2与CO2互为等电子体,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则CS2与CO2一样为直线型分子,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键角为180°;
D.HCN中含有C≡N键,属于直线型分非极性分子且键角最大的为CS2,答案选C。
1.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最初来源都可追溯到太阳能
B.柴草燃烧时释放的能量与太阳能无关
C.太阳能是一级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D.潮汐能来源于月球引力作功
【答案】B
【解析】
【详解】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最初来源都可追溯到光合作用,和太阳能有关,故A正确;
B.柴草燃烧是柴草内部的生物能转化为热能和少量光能的过程,所以释放的主要是由生物能转换而来的热能,生物质能也来自于太阳,故B错误;
2.下列分子中属于非极性分子,且键角最大的是()
A.H2OB.CH2=CH2C.CS2D.HCN
【答案】C
【解析】
【详解】A.H2O为含有H−O极性键,分子构型为V型,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键角约为104.5°;
B.CH2=CH2中有C、H元素之间形成极性键,且分子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乙烯分子里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它们彼此之间的键角约为120°;
C.能源按形成分,可分为:地球以外的能量、地球内部的能量。其中像水能、地热能、化石能、生物质能等为地球自身拥有的,而太阳辐射能等是来自太阳的,太阳能是一级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
D.月球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水位升高,潮汐能来自于月球引力,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柴草属于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也来自于太阳。
答案选A。
6.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
B. 石墨燃烧热为393.5kJ·mol-1,则有C(s)+ O2(g)=CO(g)△H=-393.5kJ·mol-1
C. 中和热为57.4kJ/mol,则有Ba(OH)2(aq)+H2SO4(aq)=BaSO4(s)+2H2O(l)△H<-114.8kJ/mol
B. 硅酸盐从岩浆中晶出的顺序是晶格能越大越先晶出
C.NaCl和CsCl晶体中,因为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比不同,所以配位数不同
D. 某元素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推断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d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A.BaSO4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而导电,所以BaSO4是强电解质,故A错误;
D.用pH试纸测0.1mol/LNaOH溶液时,要指明测定时的温度,测定温度不同,Kw不同,测得的溶液pH值不同,在室温下可测得0.1mol/LNaOH溶液pH为13,叙述Ⅰ中没有指明测定时的温度,二者不能建立因果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aSO4水溶液导电能力非常弱,所以BaSO4是弱电解质
B.离子半径I->Br->Cl->F-,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则晶格能:NaF>NaCl>NaBr>NaI,熔点:NaF>NaCl>NaBr>NaI,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故B符合题意;
C.单质Mg的晶体是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12,叙述Ⅰ和Ⅱ均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 甲基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Cl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5
D.N的轨道表示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基中碳原子最外层为7个电子,甲基的电子式为: ,故A错误;
B.S2-是由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所以S2-的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B错误;
B
晶格能:NaF>NaCl>NaBr>NaI
熔点:NaF>NaCl>NaBr>NaI
C
单质Mg的晶体是体心立方堆积
Mg的配位数是8
D
用pH试纸测0.1mol/LNaOH溶液
其pH为13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HCHO为甲醛,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和碳氢单键,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单键为σ键,双键中含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HCHO分子中碳原子形成3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C原子采取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叙述Ⅰ和Ⅱ均正确,但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