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的历史,起源,不同年代烧制瓷器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耀州窑的历史,起源,不同年代烧制瓷器的特点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黄堡镇,以陕西省铜川黄堡镇窑、玉华宫窑等为代表,沿漆水河号
称“十里窑场”。
烧造时代从唐一直到明代,有的研究者认为该地唐五代产品或许与陆羽《茶经》
所言“鼎州窑”有关。
唐末到五代时期,耀州窑接受了南方越窑的影响,在装烧工艺以及胎釉、装饰等方面都有
明显改进,青瓷的烧造日趋稳定,逐渐由唐代的多种瓷类转向以青瓷为主的较单一瓷类,质量
也日臻精美。
五代时耀州窑瓷胎较以前为细,呈灰白、灰褐、黄褐等色,坚致而烧结较好。
釉色以青绿
为主,还有绿褐色,有的继承并发展了越窑“秘色瓷”的如玉般滋润不透明的质感,有的比越窑釉
色透明一些。
器型有碗,可分璧形底、圈足,敞口、敛口、花瓣口,斜壁、弧壁等式;执壶,带短,流
长中等,曲柄,有瓜棱腹、直颈扁鼓腹的区别;渣斗,鼓腹,壁形底或圈足,有花瓣形高:斜
口、敛口斜壁的区别;还有花口曲杯、双耳罐、四贯系瓶、倒流壶、三足盖罐等等。
这一时期
的主要装饰手法有印花、刻花、划花、堆塑、贴塑等等。
耀州窑是目前国内发掘面积最大,清理窑炉、作坊最多,出土陶瓷标本最丰富的窑址之
一。
唐代烧制三彩、白釉、黑釉、黄釉、青釉、茶叶末釉、花釉、素地黑彩、白釉黑彩、白釉
绿彩、白釉褐彩、青釉釉下白彩、黑釉剔花填白彩瓷器。
五代以烧青釉为主,器物的造型、釉色、纹饰带有明显模仿越窑风格。
有碗、盏托、执
壶、花口杯、套盒等,并有“官”字款碗。
宋代时,耀州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烧青瓷为主,其次烧酱釉、黑釉、白釉。
器型
有碗盘、碟、洗、钵、杯、盏、托炉、注子、注碗、砚、砚滴、瓷塑等。
装饰上以刻花、印花
最具特色,还有划花、镂雕、贴塑等。
纹饰有缠枝莲花、菊花、牡丹、把莲、海水游鱼、飞
鹤、博古、婴戏等。
刻花、印花技法对其他窑影响最大。
宋代耀州窑碗
(宋代耀州窑碗)
五代或北宋耀州窑的青釉十二瓣洗,灰色胎,内外及足底均施青釉,足沿无釉。
侈口,器
壁以凹槽间隔成十二瓣,圈足五代或北宋耀州窑的青釉刻花倒流壶,通体施青釉,柿蒂状盖,
提染王堆塑一只凤,流为一正在哺乳的母狮,狮口为流口,胯下有一子狮。
壶腹部浑圆,剔刻
有缠枝牡丹花。
属盛酒器,灌水时要从底部中心的梅花孔注,此为耀州窑系最杰出的产品之一
北宋耀州窑的青釉刻花牡丹纹尊,荷叶形敞口,颈部较粗,上饰刻花条状花叶纹,腹部以犀利
的刀锋剔刻出变形牡丹卷草纹,在圈足部刻有桃形镂孔。
金代青瓷继续烧造,釉色有翠青及姜黄。
造型有碗、盘、狮形灯盏、双龙瓶等。
纹饰有分
格折枝花卉、犀牛望月、水波游鸭、莲花莲叶等。
采用刮釉叠烧,器心有涩圈。
月白釉瓷器出
现,釉色青白,如月魄般动人。
器型有玉壶春瓶、碗、盘、盏、钵、三足炉、鸟食罐、唇口
罐、直腹杯、单柄洗等。
到了元代,青瓷衰落,只有少量的碗、盘、饰莲纹、菊纹、水波纹、钱纹等。
大量烧造的
是受磁州窑系影响的白地黑花器、白釉器、黑釉器等,器型有高:足杯、碗、盘、碟、折沿
盒、双耳瓶、罐、炉等,纹饰有花鸟、枝叶、菱草、鱼纹和诗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