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4年级语文 上册 古诗词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词
期末复习含答案
01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练习题
1、苏轼评论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试结合本诗作简要的分析。

2、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3、落笔先写“”,寂绝人迹,接着以“”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4、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5、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经不同?()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鸟鸣涧》) B.“古
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C.“野
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春夜喜雨》) D.“牧
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题画》)
参考答案
1.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见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动,同时“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

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2.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 不见人”,山只是一座“ 空” 山,接着一声“ 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

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 青苔上” 的“ 幽”景。

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3.(空山但闻)
4. (前两句“ 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 动中有静” ,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5.C
02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练习题
1、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

4、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蕴含着对大自然额喜悦、热爱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2.“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3.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4."可怜”意为可爱。

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

03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练习题
一、默写《题西林壁》并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题:西林:
只缘:不识:
横看:
二、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代诗人。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不同的角度,处在、、、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俗话说:“当事者迷。

”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三、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
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参考答案
一、题:书写西林:西林寺只缘:只是因为
不识:不知道横看:正面看
二、宋苏轼横侧远近高低庐山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

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形状、姿态是不同的。

三、C
04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练习题
1.这首诗一共写了()组对比,第一组是关于“”与“”谁是春的化身;第二组是关于梅与雪()的对比,第三组是关于梅与雪()的对比。

2.请说说“ 梅雪争春未肯降” 中“ 争” 字的妙处。

3.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4.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参考答案
1.三;梅,雪;颜色;气味
2.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3.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4.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05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练习题
1.默写这首诗
2.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深:长河:
夜夜心:
3.翻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4.这首诗表达的感情?
参考答案
1.略
2.暗淡;银河;每天晚上寒心(伤心)
3.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4.全诗抒写孤寂凄冷之情,当然寄托着诗人寥落不偶的身世之感。

06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练习题
一、解释词语:但使
二、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三、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参考答案
一、只要
二、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三、“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
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07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练习题
一、“欲饮琵琶”中的“欲”意思是(),“夜光杯”是指()
二、“醉卧沙场君莫笑”,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三、“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悲伤语还是豪壮语?请说一说理由。

参考答案
一、将要
用晶莹剔透的白玉做成的酒杯
三、表现了守边将士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的精神面貌。

四、“古来征战几人回”,是豪壮语。

这两句是欢宴痛饮时的劝酒之语,意为: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所以这不是厌恶战争,哀叹生命的悲伤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

08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词语
人杰:
鬼雄:
二、《夏日绝句》这首诗怀念项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三、
试分析《夏日绝句》的风格特色。

参考答案
一、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二、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三、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读来句有余味,篇有余意,使人与之共振。

09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练习题
一、《别董大》作者是()代诗人()这是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二、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

三、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一、唐高适送别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

二、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三、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