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病句标志法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病句标志“十七看”
逯刚
辨析病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近几年来,考题又有扩大信息容量的趋势,有的句子字数达60字左右。
对此,抓住致病的关键词(或短语),迅速找出致病的部位,不失为辨析病句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只有找准“病”,才能对症下药,真正做到眼到病现,手到病除。
(一)、看否定词:
其语言标志是否定词“不”、“否则”、“杜绝”等,否定副词的连用及其与反问、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形容词连用,易造成逻辑错误或赘余。
当一个句子出现几个否定词时,我们就要仔细分析是否有否定不当的毛病:或多重否定造成表意不符,或者多重否定与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不符,或否定副词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造成表意相反,如:
(1)谁也不会否认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不会”“否认”“不是”三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否认”、“不需要”加上反问造成表意相反)
(3)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与“不再”连用造成表意相反)
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常见的有:“防止”、“禁止”、“反对”、“切忌”、“拒绝”、“杜绝”、“避免”、“阻挡”等,在病句审查时要特别注意。
另外“否则”后面不能接“如果(若)不这样”的句子,不然就犯了重复的毛病。
(二)、看两面词:
一个句子中如果出现“能否”、“是否”“与否”、“有没有”“成败”、“关键”之类的两面词,或出现“成败”、“好坏”、“高低”、“优劣”之类的词时,我们就要仔细分析是否有“一面与两面不对应”的语病。
如:
(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能不能”两面与“是关系到……根本任务”一面不对应)
(2)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好坏”两面与“重要条件”一面不对应)(3)他的病情今后怎样,主要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医生配合。
(“怎样”两面与“保持……配合”一面不对应)
(4)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是以“好坏”为语言标志的两面和一面搭配不当,)
(5)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储额的“高低”对储蓄所来说都是“增长”,故该题无误)。
(三)、看关联词:
关联词的毛病在病句中最复杂又最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关联词的错用、滥用、漏用
即该用此而用彼,或不该用而用,或该用而没用等。
如:
(1)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进而”应改为“从而”)
(2)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重复,应删去“若”)
(3)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至今”前应加上“所以”)
2、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
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无论”后应接“还是”,改“和”为“还是”)
3、关联词位置不当。
关联词使用时处在什么位置有一定的规律: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
如:
(1)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
(“中药”应放在“不仅”前)
(2)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低,就是成本比沿海高。
(“不是”应放在“内地产品的质量”前)
4、逻辑关系不当。
有些句子从前后意义看,没有这样的逻辑关系,但是却强加上了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
如:
(1)根瘤菌寄生于豆科植物的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
(强加递进关系,应删去“不但”、“而且”)
(2)他生活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强加因果关系,删去“因而”)(四)、看并列短语
其语言标志是连词“和、或”及顿号等,它使句子复杂化,导致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残缺或多余等语病。
1、并列短语容易出现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
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统一安排”与“问题”搭配不当)
2、并列短语容易出现交叉关系或者包含关系并列的不合逻辑的语病。
如: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
注意:有“和”字的并列短语有时容易出现歧义。
如:
他背着局长和副局长偷偷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两家银行。
(背着“局长”?还是背着“局长”和“副局长”?)
(五)、看数量词
其语言标志是“百八十”、“将近”等表数量或范围的词,表数量减少误用倍数和数量短语与表数量、范围的副词、代词连用,易造成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或赘余等。
1、数量词作修饰成份时,容易出现歧义。
如:
两个报社的记者昨天采访了局长。
(“两个”是修饰“报社”还是修饰“记者”?有歧义)
2、数量词在计量表述时,如果出现“增加了”、“减少了”和“增加到”、“减少到”时应区别清楚:“增加了”、“减少了”后应接净数,“增加到”、“减少到”后接的数量应包括底数。
如: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
(应改为“提高了”)
3、句中有“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近”、“约”、“超过”这一类词语时,要注意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
如: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应改为确数,“三千万元以上”是概数)
4、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数。
如:
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的同类教材要少好几倍。
(数字减少不能用倍数)
5、使用表递进关系的词“甚至”时,如往穷里或少里说,数目小的在“甚至”的后面;往高里或多里说,数目大的在“甚至”的后面。
如:
这个城市的居民很富,存款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不少。
(“甚至”前后的内容构成的递进关系不恰当,应对换位置。
)
(六)、看介词。
1、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特别注意是否湮没了主语,造成了主语残缺的毛病。
如:
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她”放到“得到”前)
出现在句首的介词常见的有:“通过”、“经过”、“由于”、“对于”、“为了”等,而且句中常伴有“使”字出现。
如: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怨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删去“才使”)
2、当介词成对出现时,容易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
所以要特别注意由介词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是否完整。
如: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应改为“从……中”)
这类介词常见的有:在……上(下)、从……中、从……出发、以……为中心、以……为代价、以……为主、当……时、由……组成等。
这类介词常常与句式杂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查病句时要特别注意。
常见的有:
(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2)以……即可:以……为宜、……即可。
(3)为了……为目的:为了……、以……为目的。
(4)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 5)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6)经过……下:经过……、在……下。
(7)由于……下:由于……、在……下。
(8)从……出发点:从……出发、以……为出发点。
(9)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10)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11)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12)是由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3、有“对”、“对于”出现的介词短语中,常常有主客体颠倒、不合逻辑的毛病。
如:在那时,改革开放对于我们是很陌生的。
(改为“我们对于改革开放”,或在“我们”后加上“来说”)
(七)、看判断词“是”:
1、当句中出现判断词“是”时,则应考虑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判断句是“主词+系词(“是”)+宾语”的结构,主词与宾词必须相应,能一起构成一个判断。
如:
中等教育是开发人的能力的最好时期。
(“中等教育”后应加“时期”)
2、当句中出现判断词“是”时,这样的句子常常是对某事物进行解说,这种句式可能会出现句式杂糅的毛病。
如:
止咳去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份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钠等配制而成的。
(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一来表达:或“主要成份是……等”,或“是由……配制而成的”。
3、有判断词“是”的句子,常常有判断不明确的毛病。
如:
张长福今年22岁,是应届毕业生。
(究竟是初中、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判断不明确)(八)、看“把”字句
“把”字句是一种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句子。
构成“把”字句的规则有:
(1)受“把”字短语修饰的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
(2)“把”字领起的状语一般来说应尽量靠近它所修饰的动词。
(3)多数情况下“把”字句里的主要动词不能另外带宾语。
例:(1)他把政治学研究的一种传统继往开来,现代化了,成为政治社会学的方法。
(错误地用了不及物动词“继往开来”充当谓语动词,改为“他发展了……传统方法,使之现代化……”)
(2)下岗职工不会把干个体再看作是丢脸和难于启齿的事。
(“把”字短语应紧接它所修饰的动词,改为:“不会再把干个体看作……”)
(3)该书的出版把“名人”出书热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同时也引来了对名人出书热的更严厉的批评。
(“把”字句的主要动词错误地带了另外的宾语,即“掀起”带了另外的宾语“高潮”,应改为“该书的出版掀起了名人出书热的又一个高潮……”)
(九)、看“被”字句
被”字句的特点是:(1)主语是受事者,施事者由“被”字引出来。
(2)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
(3)当主语明显是受事者时,一般不用“被”。
例:(1)一个姓张的老环卫工人遭到他人无故毒打,结果竟被以赔偿50元钱而私下了事。
(a、“施事”赔偿者应是打人者,而此句主语是老环卫工人,应删去“被”,补充主语“打人者”。
b、“了事”是不及物动词,充当了被字句的谓语动词,应改为:“结果打人者仅赔了50元钱就了结了这件事”)。
(2)黎女士拿着120万元存款单去取钱时,竟被发现存单与银行电脑帐目不符。
(被字句的主语应是受事者,但句中“被发现”的主语却是施事“黎女士”,应删去“被”。
)
(3)在厂长的主持下,这位因失职损坏了工厂设备的工人在大会上公开检讨,并罚款500元。
(加“被”字,改为:“并被罚款500元”)
(十)、看谦敬词:
汉语言极为丰富,许多词语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谦敬词就是其中最容易误用的一种。
所以当句中出现谦敬词时,应仔细分析这些谦敬词的含义及使用对象,看是否用错。
常见的敬词有:“令”(“令尊”、“令堂”、“令郎”、“令媛”,称人家的父母子女),“贵”(“贵庚”,称别人的年龄),“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赐”(“赐教”,请别人给予指教),“惠”(“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光”(“光临”,称宾客来到)等。
常见的谦词有“家”(“家父”、“家母”、“家兄”、“舍弟”,对别人称自己的父母兄弟),“拙”(“拙见”,称自己的见解),“寒”(“寒舍”称自己的家),“愚”(“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
使用时应准确掌握这些谦敬词的含义及使用对象。
如:
(1)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在社会上清清白白地做人。
(“令尊”,敬词,用于称别人的父亲)
(2)校长抛砖引玉的演讲,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称以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不能用于他人)
象这样的词常见的还有:“蓬荜生辉”:谦词,常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称谢别人送来题赠的字画。
“不情之请”:谦词,不合情理的请求。
多用于向人求助的客气话。
“信笔涂鸦”:多用作谦词,形容字写得很坏或书画拙劣。
“三生有幸”:谦词,形容极其幸运。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
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犬马之劳”:谦词,比喻甘愿受驱使,为之效劳。
“才疏学浅”:谦词,才识不广,学问不深。
“刍荛之言”:谦词,称自己的言论。
“鼎力相助”:敬词,常常在表示请托或感谢作用。
“高朋满座”:敬词,形容宾朋很多。
“高
抬贵手”:敬词,恳求别人通融宽恕的话。
“惠然肯来”:敬词,表示欢迎客人来临。
“众望所归”:
敬词,形容有很高的威望,受到人们的敬仰。
“德高望重”:敬词,品德高尚,很有威望。
多用以称颂
老年人。
“后起之秀”:敬词,后出现或新成长的优秀人才。
“金玉良言”:敬词,比喻宝贵而中肯的
劝告。
(十一)看多项修饰成分:句子的修饰成分过长,易导致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或成分残缺等语病。
多数情况下,长句子一般都是隐藏陷阱的好地方。
如:
(1)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定语“数百位”限定的范围不明导致表意不明)(2)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是多项定语中的一项缺中心词。
)
1、谁也不会否认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3、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4、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
务。
5、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6、他的病情今后怎样,主要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医生配合。
7、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
地方。
8、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
金的重要手段。
9、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10、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
值的选本。
11、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
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1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13、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
14、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低,就是成本比沿海高。
15、根瘤菌寄生于豆科植物的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
16、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17、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语言
文字的规范意识。
18、他背着局长和副局长偷偷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两家银行。
19、两个报社的记者昨天采访了局长。
20、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
21、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22、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的同类教材要少好几倍。
23、这个城市的居民很富,存款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不少。
24、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5、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怨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26、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
的信心。
27、在那时,改革开放对于我们是很陌生的。
28、王老师经常为李成补课,李成总是努力学习,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家长放心。
29、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记载看,并不是这样的。
30、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
排练之中。
31、专家们特别指出:推广普通话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目前的当务之急。
32、“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33、中等教育是开发人的能力的最好时期。
34、止咳去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份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钠等配制而成的。
35、张长福今年22岁,是应届毕业生。
36、该书的出版把“名人”出书热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同时也引来了对名人出书热的更严厉的批评。
37、下岗职工不会把干个体再看作是丢脸和难于启齿的事。
38、他把政治学研究的一种传统继往开来,现代化了,成为政治社会学的方法。
39、一个姓张的老环卫工人遭到他人无故毒打,结果竟被以赔偿50元钱而私下了事。
40、黎女士拿着120万元存款单去取钱时,竟被发现存单与银行电脑帐目不符。
41、在厂长的主持下,这位因失职损坏了工厂设备的工人在大会上公开检讨,并罚款500元。
42、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在社会上清清白白地做人。
43、校长抛砖引玉的演讲,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44、这个粮库的大米保管没问题。
45、门没有锁。
46、躺在床上没多久,他就想起来了
47、细细看去,绿的也不仅是蔬菜,还有萝卜,还有杂谷。
48、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49、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50、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
势战胜对手。
51、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参考答案
(1)“不会”“否认”“不是”三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
(2)“否认”、“不需要”加上反问造成表意相反)
(3)“防止”与“不再”连用造成表意相反)
(4)“能不能”两面与“是关系到……根本任务”一面不对应)
(5)“好坏”两面与“重要条件”一面不对应)
(6)“怎样”两面与“保持……配合”一面不对应)
(7)是以“好坏”为语言标志的两面和一面搭配不当,)
(8)储额的“高低”对储蓄所来说都是“增长”,故该题无误)。
(9)“进而”应改为“从而”)
(10)重复,应删去“若”)
(11)“至今”前应加上“所以”)
(12)“无论”后应接“还是”,改“和”为“还是”)
(13)“中药”应放在“不仅”前)
(14)“不是”应放在“内地产品的质量”前)
(15)强加递进关系,应删去“不但”、“而且”)
(16)强加因果关系,删去“因而”)
(17)“统一安排”与“问题”搭配不当)
(18)“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
(19)歧义
(20)应改为“提高了”。
(21)应改为确数,“三千万元以上”是概数
(22)数字减少不能用倍数。
(23)甚至”前后的内容构成的递进关系不恰当,应对换位置。
(24)““她”放到“得到”前。
(25)湮没主语。
删去“才使”
(26)应改为“从……中”。
这类介词常见的有:在……上(下)、从……中、从……出发、以……为中心、以……为代价、以……为主、当……时、由……组成等。
(27)主客颠倒。
改为“我们对于改革开放”,或在“我们”后加上“来说”。
(28)“他”是指王老师还是李成呢?指代不明。
(29)“这样”是指英勇还是不英勇呢?指代不明。
(30)“日前”表示过去,不能与表示现在的“在”连用。
(31)“目前”与“当务之急”语意重复,应删去“目前”。
(32)“可以”与“堪称”语意重复,应删去“可以”
(33)“中等教育”后应加“时期”。
(34)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一来表达:或“主要成份是……等”,或“是由……配制而成的”。
(35)究竟是初中、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判断不明确。
(36)“把”字句的主要动词错误地带了另外的宾语,即“掀起”带了另外的宾语“高潮”,应改为“该书的出版掀起了名人出书热的又一个高潮……”
(37)“把”字短语应紧接它所修饰的动词,改为:“不会再把干个体看作……”。
(38)错误地用了不及物动词“继往开来”充当谓语动词,改为“他发展了……传统方法,使之现代化……”(39)a、“施事”赔偿者应是打人者,而此句主语是老环卫工人,应删去“被”,补充主语“打人者”。
b、“了事”是不及物动词,充当了被字句的谓语动词,应改为:“结果打人者仅赔了50元钱就了结了这件事”。
(40)被字句的主语应是受事者,但句中“被发现”的主语却是施事“黎女士”,应删去“被”。
(41)加“被”字,改为:“并被罚款500元”
(42) “令尊”,敬词,用于称别人的父亲..
(43) “抛砖引玉”,谦词,称以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不能用于他人..
(44) “保管”既可作动词“保存”理解,又可作副词“保证”理解
(45) “锁”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理解
(46) 既可理解为动补结构,“回想起来了”之义,又可理解为偏正结构“想起床”之义
(47) “蔬菜”与“萝卜”是包容关系.
(48) “其”指代“执法部门”,造成了与主语“罚没款”脱节的结构混乱
(49) “余震”有“再次”的意思,与下文重复。
(50) 多项定语中的一项缺中心词。
(51)定语“数百位”限定的范围不明导致表意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