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教育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性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所谓“三性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人格力”“学习力”“创造力”三大核心素养为重点的,以完成与核心素养相对应的“教育性任务”“学科性任务”“创新性任务”为总目标的现代教育。

在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能做什么呢?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为目标,树立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树立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其次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严格按学校的课程表上课,不能只重视考试科目的教育教学忽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

注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

正确引导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课堂高效是规范办学行为的一个窗口。

“地毯式轰炸”、“高密度教学”使得学生接受大容量、高密度知识走进快节奏、重负荷课堂,结果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牺牲了学生的积极情感,破坏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最终走向低效甚至无效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缺乏先进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研究常流于表面,学科教研氛围平淡,缺乏教学深度和力度,教研质量难以提高。

许多教师虽然开展了教学改革但方法较少、策略不清,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致使课改效果不佳。

而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

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

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

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

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

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

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

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

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

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使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增长率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目的。

在小学试试创造性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性的培养和提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下,在学生积极的活动下形成、发展的。

创新教育不仅需要改革旧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评价方法,更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树立创造教育的思想,明确创造性教育的目的,掌握并在教学中运用创造性的原则
是成功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前提。

1、将课堂单向灌输变为师生共同参与,一起学习。

2、变以教为重心为以学为中心。

3、变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为以发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

4、变严肃纪律,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

5、更新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6、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断挖掘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