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可减少心室颤动所致心脏骤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来源:深圳港龙医院/gjjb/
ICD可减少心室颤动所致心脏骤停
荷兰阿姆斯特丹消息----研究人员称,在过去十年中荷兰北部地区室颤(VF)所致的心脏骤停从63%下降到47%,即下降了近1/3,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s)的成功放电(除颤)。
该次研究的结果发表在2012年8月6号的循环学杂志在线上,该次研究的资深作者是RudolfW博士,他是在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工作。
“虽然在过去十年内,许多国家院外发生因心室颤动而心脏骤停事件的次数明显下降,但目前仍然不是很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下降的,到底是因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治疗措施还是心脏血管的重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s)的应用、及其他原因。
”NAMark Estes博士说,他并没有参与到该项临床研究中来。
该项新的临床研究采用了非常好的临床方法并且得出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s)的使用使得院外因为心室颤动而心脏骤停的病例数下降,最后因此存活了下来。
同时该研究小组也发现非心室颤动相关心脏骤停的临床事件在增加,目前增加的原因还不知,但需进一步的研究。
进一步研究
根据几项新的研究结果,美国和欧洲各国在15年的时间里发生院外心室颤动相关的心脏骤停的事件比例从原来的54%下降到了38%。
为了进一步的确认下降和计算出因为使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s)使临床事件下降的程度,该研究小组分析了在荷兰进行的ARREST临床研究中所有复苏事件的前瞻性临床数据。
他们比较了在1995-1997年间(该期间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s)非常的少)和2005-2008年期间(该期间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s)应用普遍)室颤心脏骤停的临床事件。
在2005-2008年间的1972例病人中,研究团队筛选出曾接受339次放电的166位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他们假设有62%的患者因为致死性的心律失常而拨叫急救电话,随后在67%进行了抢救性的心肺复苏。
1995-1997年和2005-2008年相互比较之后,他们发现:每10万人中因心室颤动(VF)而心脏骤停从21.1下降到了17.4(p<0.001)。
每10万人中非心室颤动(VF)而心脏骤停从12.2%上升到19.4%(p<0.001)。
研究者估计339次放电事件阻止了81次心脏骤停,这和因心室颤动而心脏骤停下降的比例33%相一致。
在美国有着同样的临床结果,在院外因为心室颤而心脏骤停的患者比例在下降。
尽管该作者做了很多的假设,“敏感性分析也和其他数据一致,意味着该结果实质上的有效性。
”LeonardIlkhanoff博士和JeffreyJGoldberger博士在随后评论中写道:“这使我们利用这些重要的数据提供一个在过去几十年中在预防心源性猝死上做出的巨大努力的全球展望。
”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决定最好的临床决策来降低心脏骤停事件。
因为院外非心室颤动相关的心脏骤停在所有院外心室骤停事件中占有一个可观的比例且不断上升。
“需要对猝死状况和其先兆症状的更好的理解来满足实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