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卷附答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卷附
答案(2)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是()
A.普遍种植水稻B.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木结构的水井C.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D.河姆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
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3.相传炎帝教民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制作陶器等:传说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弓箭和指南车,命仓颉创造文字,让伶伦制作音律,让隶首发明算盘,这些传说()
A.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B.证明炎黄二帝都是天上神仙
C.都是瞎说胡说根本就不存在
D.说明我国当时科技领先世界
4.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下图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关于下图文物(猪纹陶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B.体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绘画技能
C.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D.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先进的生产工具
6.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
据此可以推测()
A.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深林和水域B.北京人会使用工具猎取动物
C.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留火种D.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7.20世纪考古学家从某远古人类遗址中,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据进一步分析,这些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该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8.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
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A.云南
B.北京
C.浙江
D.陕西
9.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是在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10.“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打制石器,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黔西观音洞人11.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看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1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A.神话B.书籍C.传说D.化石
13.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
这一发展主要说明河姆渡人
A.靠采集植物果实为生
B.已使用青铜工具生产
C.已掌握栽培水稻技术
D.会制作古朴的艺术品
14.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主
C.住半地穴式房屋D.会人工种植水稻
15.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16.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B.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C.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D.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17.微信好友在朋友圈说道:“我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看到‘古人用火的灰烬层,最厚的达到6米’猜猜我说的是那种古人类?”你的回复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18.以下示意图说明
A.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到20万年
B.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
C.化石是了解北京人特征的主要证据
D.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略小
19.下列图片中,反映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的发展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1.探究共性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相似点有
①都已有了农业②都会烧制陶器③都会建造房屋④都会使用天然漆和烧制彩陶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2.热播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说道:“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一个概念,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因此出现了中国独特的‘南米北面’的主食格局。
”你知道南方人能吃上米饭与下列哪一远古居民有关()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23.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24.原始农业是指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
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
①农作物种植的出现
②聚落的发展
③家畜饲养的出现
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5.《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实质是
A.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思想高尚B.社会还没有产生私有制
C.天下人们大公无私D.原始社会时期实行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长江流域,他们会建造房屋,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会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在河姆渡还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
所以ABC项均与河姆渡居民相关;半坡原始居民会简单的纺织、制衣,D项与题意相符,故选D。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后来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相传炎帝教民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制作陶器等:传说黄帝建造宫宝,制作衣裳,发明弓箭和指南车,命仓额创造文字,让伶伦制作音律,让隶首发明算盘”,可见这些传说反映出当时的经济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折射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故A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了炎帝、黄帝是远古时代众多的发明者,但没有体现他们是天上神仙,故B不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不可否认远古传说有夸张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如原始农业的出现已经得到了证实,故C不符合题意。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还相对低下,题干也没有中国与同时期世界其他文明的比较,无从得出当时科技领先世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的是历史史料的发现,③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故ABD不符合题意。
远古时代的石器、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故C 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猪纹陶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黑陶。
能够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C正确;半坡居民主要使用彩陶,排除A;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排除B;陶器是原始居民的生活用具,排除D。
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发现了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
”可知,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会用火照明、御寒,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所以该远古人类是北京人,B项符合题意;A项距今约170万年,排除;C项距今约3万年,排除;D项距今约7000年,排除。
故选B。
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2019年)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应该去170万年前的云南,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
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D选项符合题意;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选项不符合题意;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
B选项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学会采集、狩猎,懂得爱美。
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河姆渡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他属于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北京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颚,B符合题意;元谋人不会保存火种,A排除;山顶洞人的长相接近现代人,C排除;黔西观音洞与材料描述的特征不符,D排除。
故选择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会制作黑陶,饲养家畜。
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会制作彩陶,饲养家畜。
所以共同之处有①②④⑤,B项符合题意。
而③都种植水稻不是共同点,排除。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2.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研究人类起源的最有价值的证据是化石,这是第一手考证资料,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靠采集植物果实为生和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已使用青铜工具生产是商周时候,故B不符合题意。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
这一发展主要说明河姆渡人已掌握栽培水稻技术。
河姆渡原始居民农业上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故C项符合题意;畜牧业方面饲养猪、狗、水牛为主;手工业方面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他们还会运用雕刻技术,最为典型的是象牙雕刻(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会制作古朴的艺术品虽是他们掌握的技术,但和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牢记河姆渡人已掌握栽培水稻技术这一基本史实。
1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五六千年的半坡人是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会使用石铲,石刀进行农业生产,会种植粟,能够使用石磨盘给谷物加工,这些表明,半坡人已经从事农业生产,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学会了制作舟船。
而河姆渡人不会制作青铜器,西周时才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所以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C,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古人类是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北京人以及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在云南省元谋县,排除;C项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排除;D项在陕西西安半坡村,排除。
故选B。
1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示意图中“北京人牙齿化石”、“北京人头盖骨化石”、“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得出了北京人的特征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能够直立行走”,因此这是由化石推断北京人特征的体现,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所述信息不能通过示意图说明,排除,故选C。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人面鱼纹彩陶盆是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故②③正确。
河姆渡人种植稻谷,①错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是“骨哨”是在七千年前的中国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④错误,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根据图片信息分析我国古人类的特征,根据题干对地域要求找到符合半坡人的信息。
20.D
解析: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氏族公社时期,随着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的发展、磨制工具的发展,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起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会制造陶器,饲养牲畜;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会制造彩陶,饲养牲畜。
会使用天然漆和烧制彩陶的是半坡原始居民。
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
22.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原始农耕的相关知识内容。
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米饭,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成堆的稻谷和稻壳,稻壳堆积最厚的地方超过一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生活于浙江省余姚的河姆渡村。
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
B项符合题意;北京人采集狩猎时,我国还没有原始农业。
A项不合题意;半坡人制作陶器反映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C项不合题意;相传黄帝造船只反映的原始制造业的发展。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原始农业的出现”的出现是解题的关键,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
2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距今约9000——7000年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①②③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城市的出现反映了商业的发展,⑤是错误的,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不再通过频繁的战争来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而是采取相对和平的方式,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
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方式被称为禅让制。
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实行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